九 主昼神众——发挥生命力的光芒
复次,示现宫殿主昼神,得普入一切世间解脱门;发起慧香主昼神,得普观察一切众生皆利益令欢喜满足解脱门;乐胜庄严主昼神,得能放无边可爱乐法光明解脱门;华香妙光主昼神,得开发无边众生清净信解心解脱门;普集妙药主昼神,得积集庄严普光明力解脱门;乐作喜目主昼神,得普开悟一切苦乐众生皆令得法乐解脱门;观方普现主昼神,得十方法界差别身解脱门;大悲威力主昼神,得救护一切众生令安乐解脱门;善根光照主昼神,得普生喜足功德力解脱门;妙华璎珞主昼神,得声称普闻众生见者皆获益解脱门。
印度人会将抽象的宇宙现象予以拟人化,例如此处将「白天」这个现象拟人化为主昼神。现在我们在解读这部分的经文时,应该将之还原到原来的含意,换言之,主昼神是一种因缘化的自然组合,是宇宙的一种现象。
「复次,示现宫殿主昼神,得普入一切世间解脱门。」「宫殿」在古代是指国王、贵族所住的地方,现代则可泛指公共场所。能从自性中将宫殿的境界显现出来,称为「示现宫殿主昼神」。
「一切世间」包括有情世间、器世间、五蕴世间。五蕴世间,就佛而言是智正觉世间;凡夫的五蕴则是色、受、想、行、识;但是一般的畜生、动物,还有鬼道、地狱道、天道、修罗道,乃至于树木、草、花等都有生命,这些也通称五蕴世间。除了具足生命的有机体可称为五蕴世间外,其它如房子、土地、书本……等无生命的东西,是否也可称为五蕴世间?关于这点各位可能感觉不到,假如房子没有生命、没有五蕴的话,那么中国人所说的 「地基主」、「土地公」就有问题啦!这个「五蕴世间」你能否观察得到呢?其它还有主河神、主水神、主风神、主空神、主方神,这些神是不是都有五蕴?可能各位会说:「主方神的『方』是指方向,这里面哪有五蕴呢?」那是我们不具备妙观察智的缘故,所以体会不到。同样地,主水神、主风神、主地神,这地、水、火、风四大各有神,因为四大本身已具足了五蕴。
各位可能觉得奇怪:「佛教谈到这里怎么变成神教了?」其实我们不讲佛教也不讲神教,而是讲觉悟的方法。各位要知道,法界中一切万物本来存在,只是我们的观察力不够微细,所以没感受到。不要小看「普入一切世间」这几个字,当真详细了解、仔细观察的话,它是无所不在的。
若能将五蕴世间综合起来,然后穷尽它,此即佛的智正觉世间。而对于凡夫之所以成为五蕴世间,那是因为凡夫不能穷尽,往往停留在有限的个人的五蕴小范围中;而佛呢?能从个人的五蕴走出来,穷尽整个虚空法界,所以是智正觉世间。
由本体来讲,佛的世间是智正觉世间;但是从相上来讲,那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在器世间中不仅是山河大地而已,而现在我们把山河大地这些全部归纳到有情世间中了。在佛的器世间中包括:一、「其地坚固,金刚所成」或是「黄金为地」,二、菩提树,三、宫殿楼阁,四、师子座。凡夫认为山河大地属于器世间,但是在佛的领域中通通是有情世间,这就是一种转变。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所有山河大地都已变成佛的眷属,佛的菩萨海会全部现前。
所以,五蕴世间与佛的智正觉世间是相通的,这其中所牵涉到的问题太广太大了,包括体、相、用都在这儿一一展开。谈到「体大」时,指佛的智正觉世间;谈到「相大」时,指佛的器世间;谈到「用大」时,就转为佛的有情世间(菩萨海会),这些众神诸王都属于佛的菩萨海会。各位是否感觉到这样转移呢?像这种境界我们要慢慢地体会。
「发起慧香主昼神,得普观察一切众生皆利益令欢喜满足解脱门。」
「慧香」是指智慧之香,智慧的作用令我们感受到一种清新宜人的气氛。此主昼神的解脱门为「普观察一切众生皆利益,令欢喜满足」。此处的「利益」,是指能令众生在觉悟上有所成就。
「乐胜庄严主昼神,得能放无边可爱乐法光明解脱门。」因为「可爱乐法光明」是无尽的,所以无有边际。能令众生得到无边的可爱乐法光明,是乐胜庄严主昼神的解脱门。
「华香妙光主昼神,得开发无边众生清净信解心解脱门。」「信解」这两字,我们必须能够真正地体会。佛法中所讲的「信」有两个部分:一、「解信」,即一般所谓的「知道」,亦即听了别人如此说,或看了经典这样记载,便接受了。二、「证信」,是指证道后所产生对真理的信心。而「信解心」的「信」是指「证信」。譬如运动能使身体健康,但我只是知道这个观念而已,并没有求证、体验到运动的利益,这是属于「解信」的部分。若你已由运动中确实使身体获得健康,并且感受到因健康而带来的喜悦,很自然地你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运动,因为你已真正体验、求证到运动的好处,这就属于「信解心」了。同样地,为什么我们会天天乐此不疲地拜佛、诵经、做功课?因为我们已经求证都诵经、拜佛不只是增加福报而已,更能了生死、出三界。
在「信解心」上面再加了「清净」两字,这境界实在不容易描述。何谓「清净」?唯一的说法就是不可说的境界。譬如一面擦得很干净的玻璃,一不注意就会看不到而撞到;如果你看得到那是一片玻璃,那玻璃就一定没擦干净了。「清净」就是类似这样,若是将它描述出来就不清净了。像玻璃与水都还容易说明,但是心的清净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其实不管你如何去解释清净心,这清净就一定不清净了。
譬如以「信解心」这件事来讲,我们都信解学佛之后必能了生死,但是这只是相对清净的信解心。真正清净的信解心是对于「学佛能了生死」这件事没有沾滞,假如为了了生死才来学佛,那么就有了生死的痕迹存在。真正学佛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时,当别人问起时,他可能会说:「嗯!没问还不知道,一问还真答不出来呢!」这时,学佛的心态大概已经清净了。但是这「清净」并非无知,而是全然的觉知。
清净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非一般语言文字所能形容。就像一片擦得很干净的玻璃,它本来就在那里,但是你看不到,必须仔细触摸它才知道,这就是清净。
「乐作喜目主昼神,得普开悟一切苦乐众生皆令得法乐解脱门。」这里用苦乐众生来譬喻,让我们体会到一切众生都是在苦乐的相对环境下生活。其实无论是苦是乐,关键只在于你的心境如何转变而已。心境若转变,苦乐就会发生变化,都但这还是世间法,不是究竟的佛法。究竟的佛法是圆融统一的,对立是凡夫境界。佛法是将二元对立转变成统一圆融的境界,所以,真正的法乐是化二元对立为圆融统一。
「观方普现主昼神,得十方法界差别身解脱门。」「差别身」是一种境界相。很显然地,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身各个不同。就以人身和畜生身来讲,我们当然可以分辨得很清楚,但人身和鬼身有何不同,大概你就看不到了。因为没有人真的看过鬼(很多人都说他看到鬼,那真是活见鬼),所以就将鬼拟人化了,同时我们也一直认为鬼是不好的,所以就将它画得很难看。其实这些都不正确,都不能称差别身。因为我们是使用人类的意识形态,所以会将众生通通予以拟人化,因此,人类所画任何形象的生命体,不是两只脚就是四只脚或六只脚……,这些都不是差别身。就既有的现象和意识形态去规范的,都不能称为差别身。所谓的差别身,已经超越人类意识形态所能想象的范围。
「善根光照主昼神,得普生喜足功德力解脱门。」「功德」是指在菩提道上实际成就的部分,而「功德力」是指能够在菩提道上精进的能力。很多人在菩提道上无法精进,譬如一听经就打瞌睡,或一做功课就打妄想,想坐下来好好禅坐时种种逆境就来干扰,这就是没有功德力。
而「普生喜足」呢?「普」是穷尽、普遍、平等之义。「生」在这里是指自然发生,因为在佛法中所说的是无生无灭,所以这个「生」字,本身是一种因缘组合而产生,不是我们加工、用了力量下去而产生的,这两种状况是不同的。譬如听经是席地而坐时,你会觉得空间宽敞、没有压迫感,假如换成坐在高座椅上,我们就会感觉很逼迫感了;这是两个不同的因缘组合所造成的两种现象,此「造成」就是普生的「生」了。逼迫是因缘组合,空旷也是因缘组合。佛法讲的是因缘组合的「生」,世间法中所讲的「生」是用脑力设计产生的,此现象有生有灭。当然因缘组…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九 主昼神众——发挥生命力的光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