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六根门头全部打开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六根门头全部打开

  

  复次,释迦因陀罗天王,得忆念三世佛出兴乃至剎成坏皆明见大欢喜解脱门;普称满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净广大世无能比解脱门;慈目宝髻天王,得慈云普覆解脱门;宝光幢名称天王,得恒见佛于一切世主前现种种形相威德身解脱门;发生喜乐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城邑、宫殿从何福业生解脱门;端正念天王,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解脱门;高胜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成就念天王,得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凈华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智日眼天王,得开示一切诸天子受生善根俾无痴惑解脱门;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释迦因陀罗天王,得忆念三世佛出兴乃至剎成坏皆明见大欢喜解脱门。」释迦因陀罗天王是忉利天王,他能忆念三世诸佛示现的一切,乃至那么多佛剎的成坏,他都能清楚了然知道。

  

  「普称满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净广大世无能比解脱门。」凡是能让我们觉悟的都叫「佛色身」。未学佛之前,我们对别人不一样的意识形态会产生抗拒感;学佛之后,慢慢可以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不再只以自己的立场看待事情,而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事情,这就是学佛。

  

  佛的色身乃随类化生,应物随形满世间,很多地方充满着令我们觉悟的因缘,此即「最清净广大」。「清净」就是没有意识形态,我们因为有太多自我的意识形态,所以见不到觉悟的本体。

  

  「宝光幢名称天王,得恒见佛于一切世主前现种种形相威德身解脱门。」常见到佛在一切器世间主面前,示现种种形相威德身。亦即应物随形,无处不现身。

  

  「发生喜乐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城邑、宫殿从何福业生解脱门。」众生的居住空间从你的心中衍化产生。你的心量大,居住的宫殿就广大;你不但心量大且慈云普覆,你所居住的空间就无比的殊胜堂皇。宫殿从何处来?即从你我的方寸间。所以一切众生从何业生?看你如何修,就能了知。

  

  「端正念天王,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解脱门。」端正念天王,在向大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的觉悟之道时,他自己就能解脱,这是为人演说的法门。我们从世间法中修学比较累,若能从「称赞如来」下手来修持自己的解脱门,那就很简单。学习佛是如何利益众生,自己也可以成就。

  

  「高胜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这个世间的成、住、坏、空是如何转变的?从我们自己的心念,或观察众生的心念,就可看到成、住、坏、空的缩影流程。

  

  「成就念天王,得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这个世间的「当来菩萨」是指弥勒菩萨。从广大面来说,所有已发心、将发心的菩萨都发心要调伏众生。欲调伏众生不外乎一个原则——如何令众生由分裂的意识形态复归统一,所以要运用善巧方便,导入核心,才能使之调伏。

  

  「凈华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天快乐因」是过去所种的善——布施、供养、修十善业等等,人间的快乐因亦如是。学佛者最大的福报莫过于具足下面四项:一、依正法行,二、发菩提心,三、善知识,四、有时间。若此四事具足,就能成就菩提事业,乃至了生死,修无上大法。如此的快乐因,比天上的快乐因更为殊胜。

  

  「智日眼天王,得开示一切诸天子受生善根俾无痴惑解脱门。」开示这些天子,让他们得到善根。「受生善根」,最重要就是皈依。不管家人有无学佛,在往生那一刹那,赶快帮他皈依,能请到出家众来替他皈依最好,使他得受生善根。

  

  「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有疑是信心不足,信心具足便不疑,故关键在「信心」二字。开悟诸天子,令他们具足信心,永断种种疑。

  

  尔时,释迦因陀罗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三十三天众,而说颂言: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国土坏与成 以佛威神皆得见

  此乃标准的念佛法门,很多人修持这个法门,但在行持时是否依照此方法?

  

  「念三世一切佛」,以统一来说,阿弥陀佛是三世一切佛,说是报身佛或化身佛没问题,但你不是念化身佛,否则从法义上讲不通。从行门上说,三世一切佛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能有所觉悟,这叫「念三世一切佛」。

  

  有所觉悟,是指对一切境界念念分明、念念清楚,且不执着,不带入任何意识形态加以分辨。譬如见到花就见到花,直接由眼根接触花的色尘就好。或是另外有个声尘进来,例如有人在敲门,我也听得清清楚楚,而不产生任何联想。

  

  在这里有个地方要注意,平常我们阅读佛书或理论书籍时比较不那么兴致勃勃,对有情节、有内容的书就会欲罢不能,然而,一旦有情节,你的法尘(即意根),就容易被转出去,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但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所以当你情绪高昂时,可以阅读理论书籍,情绪低潮时,则不妨阅读传记。传记里,描述古大德修行过程的情节,对我们有激励作用,六根接触六尘比较单纯,一般来说,法尘最容易受影响,所以有人认为念佛就要专心念,这叫「都摄六根」,是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把心安住在佛的境界上,一心念佛,这是意念的法门,叫观想念佛。

  

  「我念三世一切佛」是实相念佛,要把六根门头全部打开,从根尘相接触时,念念在当下,即使尘境转变,只要念念清楚,心念不被转,佛法的训练即在此。你要能不被转,才能成圣成贤,否则便是凡夫。要了生死、出三界就不能被转,必须安住念念清楚的境界。实相念佛就是二六时中,念念清楚,六根门头全部打开,你就能念念分明。

  

  「所有境界悉平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同样打开,任何尘境进来都平等接受。

  

  「如其国土坏与成」,佛的国土即是佛世界。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界就是「国土」,譬如眼根见到花,花就是国土,尘与花的消失建立在花的因缘上,它有好多因缘组合才能成立,因缘散失,它就没有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亦然,当因缘和合,世界就成了,因缘消散,它就坏了、空了。因缘如何产生,境界如何消散,要能清清楚楚地观照。

  

  「以佛威神皆得见」,「佛威神」就是因缘力,佛能了解因缘的组合并能证得,以觉悟的因缘成就而得现前证得,这是释迦因陀罗天王的解脱门,他修的是实相念佛。

  

  佛身广大遍十方 妙色无比利群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称能观见

  「妙色」指佛身,佛身妙色无与伦比,是指法身作用不可思议。妙色不一定有什么存在,但它能启发、激励与撞击我们的心灵。只有觉悟的佛身,才能展现这个境界。佛法的觉悟在于利益群生,而众生有利益,又分成两种层次:一、给他眼前的利益,二、给他究竟的利益。

  给眼前的利益好办,给究竟的利益就要运用善巧方便,这善巧方便就属于妙色的范畴,在乎契机、契理地运用。当顺境出现时,是要考验你会不会堕落,当逆境出现时,是要考验你的坚强与否。佛法无非是要究竟利益众生,所以学佛人在这个认知上看任何境界,都是对我们有所作用的。所以〈凈行品〉上特别强调,在什么境界现前,发什么愿,作如何观想等等,对所有顺境、逆境,我们都将之导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正知正见。

  

  「光明照耀靡不及」,佛身广大,光明照耀没有不及之处。换言之,我们只需沉着、冷静,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绝对能克服。心灵上的隐晦处,或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佛、菩萨的光明都将照耀。你要如何转化?全赖自己,不是外面有个佛、菩萨的光在照我们,而是我们自心的觉悟,会将光明显现。

  

  如来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极清净

  化导众生无有边 宝髻天王斯悟了

  自性是人人本具且相同,因此,只要有众生,自性海就遍满一切。因为它是人人都有,所以它非常慈悲,不舍任何众生。换言之,我们每人都有自性,却忘失已久。从凡夫迷失的立场来看自性,自性从不离我们,所以我们名之为大慈;从自性本身来看,它没有意识形态,故没有这些名称。因地没有这些特色,这些都是本具的。

  

  「如来方便大慈海」的「方便」,是它会适应你的需要。我们可以说佛是万能的,「觉悟」、「自性」都能具足,无所不在,因为它穷尽一切范围。但这个万能若不与众生相应时,这个万能还是不能用。所以不是佛、菩萨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众生与他们相应不相应的问题。当你在某一个地方觉悟到,能与佛、菩萨产生相应时,纵使可能不是按照正常轨道,但只要能相应,任何轨道我们都称为「方便」。

  

  修行分三种修法:

  

  一、正法行:按照佛法指导,如参加法会、仪轨、拜忏、念佛、持咒、诵经等,这些都已变成宗教仪式,表面上依正法而行,但心地有没有在用,那就不一定了。

  

  二、方便行:不一定照正法的修持内容,于日常生活中均可进行。

  

  三、非道行:非可告人之法,在特别情况下…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六根门头全部打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