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衆——念念當下,六根門頭全部打開

  十一 忉利天王衆——念念當下,六根門頭全部打開

  

  複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叁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于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衆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衆生事解脫門;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衆生行解脫門;凈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衆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

  「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叁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釋迦因陀羅天王是忉利天王,他能憶念叁世諸佛示現的一切,乃至那麼多佛剎的成壞,他都能清楚了然知道。

  

  「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凡是能讓我們覺悟的都叫「佛色身」。未學佛之前,我們對別人不一樣的意識形態會産生抗拒感;學佛之後,慢慢可以接受別人不同的觀點,不再只以自己的立場看待事情,而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事情,這就是學佛。

  

  佛的色身乃隨類化生,應物隨形滿世間,很多地方充滿著令我們覺悟的因緣,此即「最清淨廣大」。「清淨」就是沒有意識形態,我們因爲有太多自我的意識形態,所以見不到覺悟的本體。

  

  「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于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常見到佛在一切器世間主面前,示現種種形相威德身。亦即應物隨形,無處不現身。

  

  「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衆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衆生的居住空間從你的心中衍化産生。你的心量大,居住的宮殿就廣大;你不但心量大且慈雲普覆,你所居住的空間就無比的殊勝堂皇。宮殿從何處來?即從你我的方寸間。所以一切衆生從何業生?看你如何修,就能了知。

  

  「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衆生事解脫門。」端正念天王,在向大衆開示諸佛成熟衆生的覺悟之道時,他自己就能解脫,這是爲人演說的法門。我們從世間法中修學比較累,若能從「稱贊如來」下手來修持自己的解脫門,那就很簡單。學習佛是如何利益衆生,自己也可以成就。

  

  「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這個世間的成、住、壞、空是如何轉變的?從我們自己的心念,或觀察衆生的心念,就可看到成、住、壞、空的縮影流程。

  

  「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衆生行解脫門。」這個世間的「當來菩薩」是指彌勒菩薩。從廣大面來說,所有已發心、將發心的菩薩都發心要調伏衆生。欲調伏衆生不外乎一個原則——如何令衆生由分裂的意識形態複歸統一,所以要運用善巧方便,導入核心,才能使之調伏。

  

  「凈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天快樂因」是過去所種的善——布施、供養、修十善業等等,人間的快樂因亦如是。學佛者最大的福報莫過于具足下面四項:一、依正法行,二、發菩提心,叁、善知識,四、有時間。若此四事具足,就能成就菩提事業,乃至了生死,修無上大法。如此的快樂因,比天上的快樂因更爲殊勝。

  

  「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開示這些天子,讓他們得到善根。「受生善根」,最重要就是皈依。不管家人有無學佛,在往生那一刹那,趕快幫他皈依,能請到出家衆來替他皈依最好,使他得受生善根。

  

  「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衆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有疑是信心不足,信心具足便不疑,故關鍵在「信心」二字。開悟諸天子,令他們具足信心,永斷種種疑。

  

  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叁十叁天衆,而說頌言:

  我念叁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 以佛威神皆得見

  此乃標准的念佛法門,很多人修持這個法門,但在行持時是否依照此方法?

  

  「念叁世一切佛」,以統一來說,阿彌陀佛是叁世一切佛,說是報身佛或化身佛沒問題,但你不是念化身佛,否則從法義上講不通。從行門上說,叁世一切佛是對過去、現在、未來以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能有所覺悟,這叫「念叁世一切佛」。

  

  有所覺悟,是指對一切境界念念分明、念念清楚,且不執著,不帶入任何意識形態加以分辨。譬如見到花就見到花,直接由眼根接觸花的色塵就好。或是另外有個聲塵進來,例如有人在敲門,我也聽得清清楚楚,而不産生任何聯想。

  

  在這裏有個地方要注意,平常我們閱讀佛書或理論書籍時比較不那麼興致勃勃,對有情節、有內容的書就會欲罷不能,然而,一旦有情節,你的法塵(即意根),就容易被轉出去,這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但我們自己卻不知道。所以當你情緒高昂時,可以閱讀理論書籍,情緒低潮時,則不妨閱讀傳記。傳記裏,描述古大德修行過程的情節,對我們有激勵作用,六根接觸六塵比較單純,一般來說,法塵最容易受影響,所以有人認爲念佛就要專心念,這叫「都攝六根」,是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的。把心安住在佛的境界上,一心念佛,這是意念的法門,叫觀想念佛。

  

  「我念叁世一切佛」是實相念佛,要把六根門頭全部打開,從根塵相接觸時,念念在當下,即使塵境轉變,只要念念清楚,心念不被轉,佛法的訓練即在此。你要能不被轉,才能成聖成賢,否則便是凡夫。要了生死、出叁界就不能被轉,必須安住念念清楚的境界。實相念佛就是二六時中,念念清楚,六根門頭全部打開,你就能念念分明。

  

  「所有境界悉平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同樣打開,任何塵境進來都平等接受。

  

  「如其國土壞與成」,佛的國土即是佛世界。六根接觸六塵的境界就是「國土」,譬如眼根見到花,花就是國土,塵與花的消失建立在花的因緣上,它有好多因緣組合才能成立,因緣散失,它就沒有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亦然,當因緣和合,世界就成了,因緣消散,它就壞了、空了。因緣如何産生,境界如何消散,要能清清楚楚地觀照。

  

  「以佛威神皆得見」,「佛威神」就是因緣力,佛能了解因緣的組合並能證得,以覺悟的因緣成就而得現前證得,這是釋迦因陀羅天王的解脫門,他修的是實相念佛。

  

  佛身廣大遍十方 妙色無比利群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稱能觀見

  「妙色」指佛身,佛身妙色無與倫比,是指法身作用不可思議。妙色不一定有什麼存在,但它能啓發、激勵與撞擊我們的心靈。只有覺悟的佛身,才能展現這個境界。佛法的覺悟在于利益群生,而衆生有利益,又分成兩種層次:一、給他眼前的利益,二、給他究竟的利益。

  給眼前的利益好辦,給究竟的利益就要運用善巧方便,這善巧方便就屬于妙色的範疇,在乎契機、契理地運用。當順境出現時,是要考驗你會不會墮落,當逆境出現時,是要考驗你的堅強與否。佛法無非是要究竟利益衆生,所以學佛人在這個認知上看任何境界,都是對我們有所作用的。所以〈凈行品〉上特別強調,在什麼境界現前,發什麼願,作如何觀想等等,對所有順境、逆境,我們都將之導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正知正見。

  

  「光明照耀靡不及」,佛身廣大,光明照耀沒有不及之處。換言之,我們只需沈著、冷靜,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絕對能克服。心靈上的隱晦處,或生活中的種種煩惱,佛、菩薩的光明都將照耀。你要如何轉化?全賴自己,不是外面有個佛、菩薩的光在照我們,而是我們自心的覺悟,會將光明顯現。

  

  如來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極清淨

  化導衆生無有邊 寶髻天王斯悟了

  自性是人人本具且相同,因此,只要有衆生,自性海就遍滿一切。因爲它是人人都有,所以它非常慈悲,不舍任何衆生。換言之,我們每人都有自性,卻忘失已久。從凡夫迷失的立場來看自性,自性從不離我們,所以我們名之爲大慈;從自性本身來看,它沒有意識形態,故沒有這些名稱。因地沒有這些特色,這些都是本具的。

  

  「如來方便大慈海」的「方便」,是它會適應你的需要。我們可以說佛是萬能的,「覺悟」、「自性」都能具足,無所不在,因爲它窮盡一切範圍。但這個萬能若不與衆生相應時,這個萬能還是不能用。所以不是佛、菩薩能不能的問題,而是衆生與他們相應不相應的問題。當你在某一個地方覺悟到,能與佛、菩薩産生相應時,縱使可能不是按照正常軌道,但只要能相應,任何軌道我們都稱爲「方便」。

  

  修行分叁種修法:

  

  一、正法行:按照佛法指導,如參加法會、儀軌、拜忏、念佛、持咒、誦經等,這些都已變成宗教儀式,表面上依正法而行,但心地有沒有在用,那就不一定了。

  

  二、方便行:不一定照正法的修持內容,于日常生活中均可進行。

  

  叁、非道行:非可告人之法,在特別情況下…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衆——念念當下,六根門頭全部打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