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六根门头全部打开▪P2

  ..续本文上一页,拥有某种特殊根器才可修持之法。通常这部分极少人能提示,只有已觉悟者知道如何用心,能运用种种善巧方便,在特别情况下对别人的一种教法,不能公开。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佛法在语言文字上所表达的意义很深刻。佛法难就难在文字上的转移与变化。

  

  「往劫修行极清净」,没有价值判断或意识形态的干扰叫作「清净」。

  

  「化导众生无有边」,修行没有意识形态,它有一种圆融状态,一切法都修,只要你在观念上破除意识形态的对立,产生圆融的统一观念,这时一切法你都修成了。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无与等

  发生广大欢喜心 此宝光天之解脱

  「法王」就是佛,是指真理之王,「法王功德海」是觉悟的功德海。真理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真理必须用感受去经验,不是光用讲的。常用嘴巴讲真理的人,往往是真理的叛徒。

  

  功德海依于信心而产生。法王、真理、觉悟、信心,从这里来显现它的功德海,假如你缺乏深刻的体验与实践,便无法体会功德海的真义。

  

  「发生广大欢喜心」,我们对法王能产生大欢喜心,就是清净的欢喜心,亦即无执着、无任何目的而为之。学佛能得欢喜心,但广大欢喜心则未必人人可得,因为有目的、有执着便不能清净。

  

  佛知众生善业海 种种胜因生大福

  皆令显现无有余 此喜髻天之所见

  只有觉悟,才能洞悉众生所做何者为善业、何者为恶业,它所种的善业有什么殊胜因,这些因能产生怎样的果报。只有觉悟才能令这个部分显现出来,这是喜髻天王的解脱门。

  

  诸佛出现于十方 普遍一切世间中

  观众生心示调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觉悟的机缘遍布于十方,譬如文殊菩萨告诉善财童子向南参访善知识,而「南方」是指正确的方向,也就是一切能令你觉悟的方向。

  

  「观众生心示调伏」,能观察了然众生的根器,而以方便法门一一调伏众生,以和菩萨相处的柔和忍让,与众生相处。理解如何在世间中调伏众生,这便是正念天王的解脱门。

  

  如来智身广大眼 世界微尘无不见

  如是普遍于十方 此云音天之解脱

  这里的「如来」,与前面的妙色、大慈海同义。

  

  「世界微尘无不见」,世界佛国土是最大单位,微尘是最小单位。从物理上来说,是大小无不见,在一切境界里,不论粗、细、遍布十方,能清清楚楚,如实了知。这是云音天王的解脱门。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来悉现毛孔中

  如其无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见

  「菩提行」是一切修行觉悟的菩提道。学佛者在菩提道上精进,就能在自性的一毛孔中现前,这是境界的比量。

  

  「如其无量皆具足」,每一个毛孔中都具足了一切佛子的菩提行,这是念天王的解脱门。

  

  世间所有安乐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来功德胜无等 此解脱处华王入

  世间所有的究竟乐,绝对是从觉悟产生。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觉悟,唯有觉悟能使一切事安乐!

  

  学佛者在菩提道上若能有所觉悟,此即你下辈子拥有安乐的资粮。因此,如何追求觉悟,极为重要!觉悟本身不究竟,只是享有世间福报;觉悟方法若正确,成佛为期不远矣!所以修行方法很重要,如果不知善用其心,这样只是落入一个固定的仪式而已,没有多大意义。

  

  「如来功德胜无等」,觉悟既能产生世间所有安乐事,那么要觉悟什么呢?如来也!自性也!自性功德无人可比,这是华王天王的解脱门。

  

  若念如来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专仰

  诸恶道怖悉永除 智眼于此能深悟

  忆念自性的功德,即使是一点点,只要专心思考,如此三恶道诸恐怖都能消除。所以思惟自性功德不嫌少,即使你对「自性」还不能深刻了悟,只要你提着疑情,坐在佛前思惟:「云何自性?」一切恐怖畏惧都会逐次消失,三恶道的轮回也没有了。这是智眼天王的解脱门。

  

  寂灭法中大神通 普应群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断 此光明王之所得

  「寂灭法」就是因缘法,任何一法的成就绝非单一的因缘,它是由无量因缘所组成。无量因缘的组合,所呈现的是它自己本来的面目,不加入任何意识形态,它本身能具足一切神通的功德,我们之所以不能,是因为我们有太多意识形态的分别,以致于把它污染了。

  

  「普应群心靡不周」,这个法能相应于一切的众生心,能穷通于上上根器,乃至下下根器。

  

  「所有疑惑皆令断」,这里有个前提,真正寂灭法是果地的部分。以佛与法的立场,对众生无所不照,但众生若是不相应,就无法受用。换言之,寂灭法具有断疑惑、生信心的功德,可是当众生不相信时,它还是没用。

  

  因此从以上两个解脱门来看,关键不在佛与法的功能,而在于我们本身能否相应,倘若你能相应,一切定能成就。这点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投入。

  

  一般人对修行总喜欢设定一个目标,这个情况是作意修行。开始学佛者都要作意修行,像撞球,你要把第一个球撞出去,它才会滚,这时你会想把球撞向预定的目标,你不能把它打到洞里去。从解门上来说,撞球是拿第一个球去撞第二个球,使第二个球或第三个球进洞,但以行门来说则否。

  

  因此,刚开始时我们有一个预定的目标,但是要记得这时你只有一直地投入,修到某一个程度,你会产生变化。这时你从A点开始会产生转变,变化到B点的地方,你会突然发觉怎么和刚开始修行的初衷不一样!当初我是为了什么,现在好像不在意了,于是你会发现当初错用了心。这时你又会发现一个问题,从作意修行到始觉当初错用心,这一段时间里你是完全投入,那时的投入就不要去追求任何目标,否则不得成就。

  

  很多人劳苦修行不得成就,就是有了预设目标。预设目标绝对是虚幻的,你只要一直投入修行,自然会走出一个轨迹,它会一再变化。这时你会了解到,没有预设目标,只有往前走,它怎么转,你无法预期。修行不能预定目标,因为每个人的投入状况不同,有的人可能半年就完成,有的人可能需要三十年,像古大德一坐四十年的大有人在。修行只有投入,在你还没发觉当初错发心时,只有一再地投入,如同播种了以后,只管灌溉、施肥、除草,切忌揠苗助长,追求速成。因成了,果自然圆。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六根门头全部打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