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是对立的存在。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存在的人、事、物,我们都不会轻易忘怀,因为它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因素中。今天我们的生活形态变得如此紧凑,也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因素,你在当下,如何将它调整成为统一体?你要好好去感受它!
「示彼难思方便门」,佛身的境界,不可思议的部分,他会用种种方便示现出来。这种修行法很难得,我们藉此机会跟各位谈谈,如何体会最高的境界?
一般人的观念,认为做任何事时应该专注、投入,虽然这点没错,但是容易将我们的头脑规范在一定的范围里。如此日积月累,就形成某一种类型的人,他们的环境、生活样式很容易被局限在专业的特定范畴,难以展开来,然而我们的生活应是全面的。生命是全体的展现,当你用脑筋时,你只能用在某一点上,日子一久,你会被「窄化」;固然这样你很容易钻入,而「钻」成功的人我们称为「社会人」,这种人世俗气很重,有人会对他反感。
佛法告诉我们,在世间法与人相处时,是必须有所规范,处事运用时有必要窄化一点,才能专注;但在独处时,要能全面奔放,完全打开。如何在两者之间,掌握得好,拿捏得宜,需有智慧的观照;至于如何展现,就随个人的方便力。个人生命的核心掌握得住,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又能起种种巧妙变化,此即「难思方便门」。
佛剎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余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将佛剎磨成微尘数,一个微尘为一个法门,这么多法门,如何用一句话演说穷尽呢?用对立法就无法了解佛的境界,若用统一法就能了解。
譬如一棵树,如果每片树叶代表一个法门,你要讲到何年何月?如果能掌握核心的树干部分,则知所有树叶枝末都是从此延伸出去的。因此,虽然法门很多,从任何一法入,都能演说穷尽。化对立为统一是一门,投入融合亦是一门,清净寂灭也是一门,只要从任何一门抓住了核心,扩大深化之后就能穷尽,这是真正用心之处。
诸佛圆音等世间 众生随类各得解
而于音声不分别 普音梵天如是悟
「圆音」不是普通的声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尘境皆是音,色、声、香、味、触、法也都是。「圆音」是圆满、普遍于世间。佛能令众生随着根器的不同,以因缘力而得到觉悟,这是「随类各得解」。当然众生悟得深浅各不同,重点在于有能悟之心,故说:「而于音声不分别。」
但是众生总是以分别心去拣择。佛教导我们很多到彼岸的法门,但我们每样都只做一半,或只拿我们相应的部分去用,对佛的圆音不能真正了解,又有分别心,所以不能成就。
很多学佛者,不自问自己的根器大小,却想成就像佛一样高的成就,因此,存在很严重的障碍。我们要先把自己的根器扩大,得先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譬如原来是一个瓶子的容量,扩大为一个水缸,再扩大为水池,乃至江河、大海……。若能经常反思——自己有没有比过去进步?生命质量是否提升?若有,表示你的根器已逐渐扩大。
三世所有诸如来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于佛身现 自在音天之解脱
「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自性本来就存在着,只因众生迷惑颠倒而迷失了。如何把它找回来「趣入菩提」呢?学佛人有没有踏上菩提道,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努力都是盲修瞎练。若能踏上正确的原点,这辈子即使不修学,下辈子也能生如来家,得如来种姓。当你调整好原点,又能精进不懈,一分努力必有一分收获。
趣入菩提有很多方法,此所谓「方便行」,如念佛、诵经、打坐、拜佛、参禅等,重要的是你要善用其心,依法所行,切勿自以为是,或自恃聪明而走偏。要在佛法的指导、训练下,把过去错误的观念、生活形态调整过来,才能趣入菩提。
一切众生业差别 随其因感种种殊
世间如是佛皆现 寂静光天能悟入
众生的业,随其因果而有种种的不同,而在世间法中随时显现出来。很多人以为佛是出世间的,然而真要在出世间找佛,是找不到的,因为佛在世间!这个「世间」不一定解释为人间,这里指的是有为法,佛的出现离不开有为法。在此重申一次,学讲经弘法的人,首先要降伏慢心。因为这种人通常知识程度较高,业力较强,慢心也较重。尤其是学《华严》的人,不但要降伏慢心,更要谦虚,抱有谦下之心。学有为法更要力行,为了接引众生,有些俗套不能免。
通常自视有才气的人较易堕入无为法,这叫「顽空」,与实际上「有」不能交融于一体,因为这个「空」与「有」是分裂的,没有办法成为一体。
无量法门皆自在 调伏众生遍十方
亦不于中起分别 此是普光之境界
能掌握根本法门,抓住核心,则无量法门皆能出入自在。「遍十方」是心能作主、展现,因为我们看外面境界的好或不好,是从自己内心引起的。看到众生有烦恼、痛苦,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此即「遍十方」。
之前洛杉矶大地震,人人闻震色变。那么远的众生有苦难,你在起观时就会感受到——既然众生有灾难,我们一定不健全,应该忏悔。
也许有人会问:「别人家有灾难,干嘛我要忏悔?」要知世间人是对立分裂的思惟模式,佛法则是统一的。只要你看到或听到众生有不如意的事,都是我们内心有污点,要把污点消除掉,这才是修行。所以无量法门,你能从根本法门得以成就,调伏众生遍十方,你在心境上的修为也就成就了,这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同时成就。
佛身如空不可尽 无相无碍遍十方
所有应现皆如化 变化音王悟斯道
觉悟的本体有如虚空不可穷尽,没有形相、无障碍,到处充满着,只要因缘一到,应现皆如化。
佛的威神力是觉悟的因缘力,因缘聚合,它就应现,因缘不合,它就不出现。「如化」是因缘和合而生,佛来过又去了,但众生可能不知道,因为觉悟的因缘尚未具足。
如来身相无有边 智慧音声亦如是
处世现形无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门
自性的本体普遍充满十方,智慧示现亦如是存在众生中。人生旅途上,引发悟道的大小事件很多,问题只在于我们有无警觉性、敏感度去发现。
法王安处妙法宫 法身光明无不照
法性无比无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脱
我们回头看第一个偈:「佛身清净常寂灭,光明照耀遍世间,无相无行无影像。」这三句与最后偈的前三句是否同义?「法王」就是佛的本体,觉悟的本体。「安处妙法宫」即是「佛身清净常寂灭」,而「法身光明无不照」,此处把觉悟的本体改为「法身」。
我们常讲法身、真如、法界、如来藏、空性,其实法义是相同的。文词不同是为了训练我们的灵敏度,因为我们的警觉性不够敏感。佛法的表达往往是词句不同,意义却相通,在此你能否看出它们交融之处?其实这十位天王所悟得的十个法门,归于一处,就是第一位天王所阐述的,其余是从不同角度重新演说一遍。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六 大梵天王众——时时体会什么是本来的样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