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是對立的存在。曾經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人、事、物,我們都不會輕易忘懷,因爲它已融入我們的生命因素中。今天我們的生活形態變得如此緊湊,也是我們生命的一個因素,你在當下,如何將它調整成爲統一體?你要好好去感受它!
「示彼難思方便門」,佛身的境界,不可思議的部分,他會用種種方便示現出來。這種修行法很難得,我們藉此機會跟各位談談,如何體會最高的境界?
一般人的觀念,認爲做任何事時應該專注、投入,雖然這點沒錯,但是容易將我們的頭腦規範在一定的範圍裏。如此日積月累,就形成某一種類型的人,他們的環境、生活樣式很容易被局限在專業的特定範疇,難以展開來,然而我們的生活應是全面的。生命是全體的展現,當你用腦筋時,你只能用在某一點上,日子一久,你會被「窄化」;固然這樣你很容易鑽入,而「鑽」成功的人我們稱爲「社會人」,這種人世俗氣很重,有人會對他反感。
佛法告訴我們,在世間法與人相處時,是必須有所規範,處事運用時有必要窄化一點,才能專注;但在獨處時,要能全面奔放,完全打開。如何在兩者之間,掌握得好,拿捏得宜,需有智慧的觀照;至于如何展現,就隨個人的方便力。個人生命的核心掌握得住,在社會上爲人處事又能起種種巧妙變化,此即「難思方便門」。
佛剎微塵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余
如是劫海演不窮 善思慧光之解脫
將佛剎磨成微塵數,一個微塵爲一個法門,這麼多法門,如何用一句話演說窮盡呢?用對立法就無法了解佛的境界,若用統一法就能了解。
譬如一棵樹,如果每片樹葉代表一個法門,你要講到何年何月?如果能掌握核心的樹幹部分,則知所有樹葉枝末都是從此延伸出去的。因此,雖然法門很多,從任何一法入,都能演說窮盡。化對立爲統一是一門,投入融合亦是一門,清淨寂滅也是一門,只要從任何一門抓住了核心,擴大深化之後就能窮盡,這是真正用心之處。
諸佛圓音等世間 衆生隨類各得解
而于音聲不分別 普音梵天如是悟
「圓音」不是普通的聲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塵境皆是音,色、聲、香、味、觸、法也都是。「圓音」是圓滿、普遍于世間。佛能令衆生隨著根器的不同,以因緣力而得到覺悟,這是「隨類各得解」。當然衆生悟得深淺各不同,重點在于有能悟之心,故說:「而于音聲不分別。」
但是衆生總是以分別心去揀擇。佛教導我們很多到彼岸的法門,但我們每樣都只做一半,或只拿我們相應的部分去用,對佛的圓音不能真正了解,又有分別心,所以不能成就。
很多學佛者,不自問自己的根器大小,卻想成就像佛一樣高的成就,因此,存在很嚴重的障礙。我們要先把自己的根器擴大,得先提升自己生命的質量。譬如原來是一個瓶子的容量,擴大爲一個水缸,再擴大爲水池,乃至江河、大海……。若能經常反思——自己有沒有比過去進步?生命質量是否提升?若有,表示你的根器已逐漸擴大。
叁世所有諸如來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于佛身現 自在音天之解脫
「叁世」指過去、現在、未來。自性本來就存在著,只因衆生迷惑顛倒而迷失了。如何把它找回來「趣入菩提」呢?學佛人有沒有踏上菩提道,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所有努力都是盲修瞎練。若能踏上正確的原點,這輩子即使不修學,下輩子也能生如來家,得如來種姓。當你調整好原點,又能精進不懈,一分努力必有一分收獲。
趣入菩提有很多方法,此所謂「方便行」,如念佛、誦經、打坐、拜佛、參禅等,重要的是你要善用其心,依法所行,切勿自以爲是,或自恃聰明而走偏。要在佛法的指導、訓練下,把過去錯誤的觀念、生活形態調整過來,才能趣入菩提。
一切衆生業差別 隨其因感種種殊
世間如是佛皆現 寂靜光天能悟入
衆生的業,隨其因果而有種種的不同,而在世間法中隨時顯現出來。很多人以爲佛是出世間的,然而真要在出世間找佛,是找不到的,因爲佛在世間!這個「世間」不一定解釋爲人間,這裏指的是有爲法,佛的出現離不開有爲法。在此重申一次,學講經弘法的人,首先要降伏慢心。因爲這種人通常知識程度較高,業力較強,慢心也較重。尤其是學《華嚴》的人,不但要降伏慢心,更要謙虛,抱有謙下之心。學有爲法更要力行,爲了接引衆生,有些俗套不能免。
通常自視有才氣的人較易墮入無爲法,這叫「頑空」,與實際上「有」不能交融于一體,因爲這個「空」與「有」是分裂的,沒有辦法成爲一體。
無量法門皆自在 調伏衆生遍十方
亦不于中起分別 此是普光之境界
能掌握根本法門,抓住核心,則無量法門皆能出入自在。「遍十方」是心能作主、展現,因爲我們看外面境界的好或不好,是從自己內心引起的。看到衆生有煩惱、痛苦,便調整自己的心境,此即「遍十方」。
之前洛杉矶大地震,人人聞震色變。那麼遠的衆生有苦難,你在起觀時就會感受到——既然衆生有災難,我們一定不健全,應該忏悔。
也許有人會問:「別人家有災難,幹嘛我要忏悔?」要知世間人是對立分裂的思惟模式,佛法則是統一的。只要你看到或聽到衆生有不如意的事,都是我們內心有汙點,要把汙點消除掉,這才是修行。所以無量法門,你能從根本法門得以成就,調伏衆生遍十方,你在心境上的修爲也就成就了,這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同時成就。
佛身如空不可盡 無相無礙遍十方
所有應現皆如化 變化音王悟斯道
覺悟的本體有如虛空不可窮盡,沒有形相、無障礙,到處充滿著,只要因緣一到,應現皆如化。
佛的威神力是覺悟的因緣力,因緣聚合,它就應現,因緣不合,它就不出現。「如化」是因緣和合而生,佛來過又去了,但衆生可能不知道,因爲覺悟的因緣尚未具足。
如來身相無有邊 智慧音聲亦如是
處世現形無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門
自性的本體普遍充滿十方,智慧示現亦如是存在衆生中。人生旅途上,引發悟道的大小事件很多,問題只在于我們有無警覺性、敏感度去發現。
法王安處妙法宮 法身光明無不照
法性無比無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脫
我們回頭看第一個偈:「佛身清淨常寂滅,光明照耀遍世間,無相無行無影像。」這叁句與最後偈的前叁句是否同義?「法王」就是佛的本體,覺悟的本體。「安處妙法宮」即是「佛身清淨常寂滅」,而「法身光明無不照」,此處把覺悟的本體改爲「法身」。
我們常講法身、真如、法界、如來藏、空性,其實法義是相同的。文詞不同是爲了訓練我們的靈敏度,因爲我們的警覺性不夠敏感。佛法的表達往往是詞句不同,意義卻相通,在此你能否看出它們交融之處?其實這十位天王所悟得的十個法門,歸于一處,就是第一位天王所闡述的,其余是從不同角度重新演說一遍。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六 大梵天王衆——時時體會什麼是本來的樣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