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的标准没有达到九十,刚才讲九十八,我好像忘了,最少没有九十五分以上,大概你一依就错,九十分左右的都还是常常错,那你要是七八十分,那会错的更离谱。
所以很多同修问这些问题,我们用一个概括性的作答方式,你问什么我都说对,其实是都不对,因为你问的就是不对嘛,我说对,是,是啊,你又不对了,这样听懂吗?那没有办法答,因为我要跟你答,你就会不过,还有,但是,所以我干脆说对嘛,因为我知道,你都听错了,我跟你说对,你说哦,是这样对哦,你回去就继续错,因为我知道你回去会继续错,你会说,夭寿,害我堕落,没有办法,我还会等你到九十分以后我才会跟你讲,因为你不到九十分以后没有办法矫正,那已经错的太离谱了。
那怎么矫正啊,要跟你讲啊,又要从盘古开天讲起,那要讲到什么时候,所以你既然讲错了,就如同标准的答案的错,那我就说对,因为我说对事情就解决了,你就会很高兴,我要说不对,你就会不高兴,你要懂得这种情况,这个部分就是那个处,而这个处要跟各位谈的是,你在把心安住,这个时候你不能是讲心,你只是讲注意力,注意力在这个教义,或者理事,或者逆顺,或者感应,或者因果,光是人法最清楚的这个地方你都会搞错。
我们讲普贤菩萨很清楚吧,普贤菩萨有两个定义,一个叫人普贤,一个叫法普贤,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里叫我们修普贤十大愿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他这个人怎么一直推销他的东西呀,他讲的是一个人的普贤,在讲法的普贤,那你没有办法搞清楚这种状况啊,那种经文你根本就不知道在颂什么经文,这不就是他的状况嘛。
那我们的盲点就是,你用注意力来看这个处的时候,你就会对触产生一种幻境,然后开始推理,这个就是你成绩还不够的时候,你资粮道还不足的时候,你所陷入的一种盲点跟陷阱,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不是说你不能观,因为你根本不会观,你怎么会观呢?你只会去推理而已。
不信你把教义一对拿出来看,所有,当然没有人讲了,不是所有人了,这个东西翻到这里来都不容易了,还说讲,能够打开被他看一遍你都有无量的福报,你不要看这些经文啊,有没有听清楚啊,被他看一遍,不是你看他了。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到这里实在是,不但是深,根本就是念都念不下去呀,那你能够把他弄清楚,那当然你就只有用推理的方法才能弄清楚,你没有办法不用大脑。
你要留意到,我们讲不用大脑,尤其到这种高深的地方,那根本不能用大脑,那很抱歉,因为我看不懂,所以我一定要用大脑去看,当你用大脑看,那跟修行根本没关系,跟海印三昧根本没关系了。你根本用不上去。
所以这个地方,当然你有心要学,我也不能够说把你的法本给没收,既然你要学,那你要记得,你可以现在开始学,可以,但是呢,你要把他熟背。
告诉各位熟背是不用大脑的方法,所以为什么说不识字的人好修行,因为不识字的人他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死背,死背是不用大脑的,有些人很会背,他用个技巧,叫对比法的技巧,背起来很快,很抱歉,你是用大脑。不识字的人他好修行就是他都是用背的,背的人他脑筋不会动,所以他一静下来,哦,怎么跑出来,那就对了。
会用大脑的人,他是把那两个境界他用微分的方法一直连在一起,微分的话你就会推理了,那么他是两个境界是完全隔开的时候,那就真的感应啊,那是只有不用大脑才有可能,因为用大脑会去微分,这两个距离差这么大,他就用各种方法去把他接起来,那个接起来那一段是假的,所以你认为你懂得那一段是假的,事实上,两个部分你都不了解,你对自己因的部分,跟境界上果的部分,你完全不了解。
你了解的是你大脑的那一段,大脑活动的那一段,那一段呢,使你产生一种满足感,那你就了解吗,你只是大脑求知的一种满足感而已。
而且在我们推理的过程当中,你还好像有所成就,因为在推理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某些新的东西,这个就是令人最遗憾的地方。修行最大的陷阱。这里面两百条,各位好好背,这是第一个,你不要用大脑去推理,不是这二十个字,两百条。每一条里面还有十条,那个两百条里你要背下来,而且还要不能推理。
生命观境,那置心一处要在那个两百条当中的某一条,这个不妙了,这个非常不好,因为里面有很多地狱恶鬼畜生,那你要怎么安住在那里呀,那就是观境啊,他很快就出现了。
譬如说,我现在讲处的部分,你遇到一个不好的环境,不好的环境是事实,是你所遇到的,譬如说我有一次到贵阳去,他们带我到一个好大好大的洞,走到半路要吃饭,那个吃饭的地方有个厕所,那个厕所大概两坪大,要到那个厕所的地方大概有100米,我走差不多十米的地方就走不过去了,鞋子都已经湿透了,我就问那个带的人说这样怎么过去呢?他说就在这里呀,我说这里是什么,他说下面那个都是尿尿跟大便,距离还有九十米才到厕所那里,那个九十米的范围都是尿尿跟大便,好吧,你看到这个,脚已经陷到那里面了,我们开了四个钟头,颠簸的山路,忍住四个钟头没上厕所,想上个厕所再进餐厅,餐厅是还不错了,只有我们一般乡下的那个小屋子,但是两只脚这个样子,你说你怎么放水嘛,太阳那么大,一堆人在那边看,要表演也不是这样,好了,现在你遇到了,好,那个境界怎么办,跟地狱差不多,那个痛苦无法形容,那你当下要怎么办?这个就是境界现前了。
你的心要置心一处啊,要能置心一处,要不然没办法,那你要怎么能置心一处,现在心在这里,你光是在那边毛,你就受不了的了,就有人当场就解决了,再上车就没办法上车了,为什么呢?当场就失禁了,你看你要怎么办?那你在这个时候不能置心一处,那一种逆境你没有办法处理。这个逆境不是你去想那个地狱是什么,而是当下的这个逆境在你这一辈子头应该算这是最差劲的环境,那就地狱了,最好的环境就是天道,那你就在这个地方能够把心安住,就在这里,好吧,大家既然这样讲,那大家一起对空射击,那你要在那边观想,哎呦这样威仪不够,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个脚是一直陷进去了,这就是环境的处理,那你一转的话,你会说这是终身难忘的经验,那有什么不好,你想第二次大概没有,现在我想再去的话,他应该改善了,已经十几年了,那么当时的环境有那种情况,那一种情况对你来讲不见得不好。
你假如把这一种情况把他转为从地狱的这个地方来看,他到底是在这十对当中的哪一对,你可以从逆顺那一对来看,你也可以从教义那一对来看,你也可以从依正那一对来看,都可以,那么你入了以后你的心才起作用,起作用就是能的这个部分,所以这一个处在哪里呀,他是很活泼的。
所以在这个地方,华严跟你讲禅的行法,他已经是一种活用的地方了,他已经不是奢摩他的那一种禅法,他是从奢摩他上面提出来做运用,我们在这个地方统称为三摩地,因为他叫三昧,三昧跟三摩地是翻译上的不同,他这个三昧行法,就是你在任何的情境里,你能够很快的捕捉到一处。
那一处你不要选择,是不能选择的,选择是用大脑的,那个环境已经现前了,那你的心就马上要安住在那一个点上,那你假如没有前面置心一处的训练,那你这个点你安不下去了,我要跟各位谈说,你安住在这一处的时候,常有的盲点是怎么样啊,一种不负责任,啊,算了,业障,因为逆境嘛,因为这种环境嘛,前辈子,然后再找一大堆理由,要把心安住下来,好像是对,但那是凡夫的,不是真正行者。
行者没有原因,这个境界现前,就这样现前了,然后心就停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这个才是功夫啊,不是看了一下,啊,反正没有厕所,啊,认了,前辈子造业,这辈子受报,好吧,蹲下去吧,这个就是用大脑,这个不是修行,那个叫做无奈,无奈不叫置心一处,我跟你举这个例子你能分别吗?
所以你看同一件事情,同一个做法,一个行者跟一个凡夫是不一样,同样的行为你可以用凡夫来指责他,他也一定给你指责,因为他确实有做,他不能够说没做,你知道吗,那么这个行为的心境,那个处置这个方法,他不是你凡夫的那种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跟这些人在一起,你少表达你的意见,因为你用你凡夫的意见,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行者的殊胜行,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殊胜行不是说他在那里就不尿尿,就憋住了,没有那回事啊,那物理现象还很麻烦呢,不是,他在那个状况中的行为,他的心啊,是很清净的,为什么心清净,因为他的心是能嘛,置心一处。
他的心不像我们蠕动,你可以想象每一个人解释都不一样,因为你回去运用大脑去做,在这个时候不用大脑,你有可能吗?我跟各位讲不用大脑要用生命,就是不用大脑的人一定是置心一处,置心一处的人,那就是活在当下的人,你去留意这一点,你做的到吗?
讲都会讲,置心一处谁也会写,活在当下也会,问题是面对那个境界,情境,你就回到九霄云外去了,你还活在当下?所以要活在当下的人,他一定要训练置心一处,他没有离开那个点,离开那个点就不叫当下,他一定要在那个点,而且心就安住在那里,没有晃动,我们前面讲那个如如不动,止住妄想,你看一直到这里来他用上去了,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定。
前面方法,法门我们跟各位讲了很多很多了,你要如何运用他,那就看你了,这一个处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为什么置心一处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你要先找处,然后再找心,然后再把心放在那个处上面,所以我告诉你,你的处不要乱吃醋好不好,就一个地方,鼻息就鼻息,你不要跑到丹田去,听说放在眉间比较高明,放在鼻孔还不好,你想那么多干嘛,这叫吃醋啊,你不要比来比去,就在风门,你训练出这一处,随时,就可以捕捉到,随时就可以把心安住在那一点。
好了,现在展开了,然后你真的能够止住妄想,一再一再训练,没有问题,现在到这里来了,那就可以告诉你,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随时你都可以安住,因为你掌握到心,掌握到心,对于哪一处你都可以随时可以安下去了,你没有办法掌握到心,你怎么安在处上?所以处在哪里根本并不重要,你只要先假设一个处,就在这里,那我的心随时安下去,那现在好了,哪里你不能安,你现在前面那里没有训练好,这里没办法进行,现在来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置心一处那么重要了,我们休息一下。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