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编 二00二年,讲于大华严寺高雄道场
十四 自性海的作用与性德的展现
身处这个乱世,我常想,华严是治乱世最好的法门。这当中的原因我一直在思考,其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个是「龙王」。很多大德、同修们修学华严,最后都迷信梁啊、柱啊等等,满屋子都会爬满龙在护法。请问:「龙爬出来怎么护法?」大多数的人都答:「魔来驱魔。」我说:「没有什么魔!倒是蚊子这个魔比较麻烦,如果能把蚊子赶掉就好了。」可是学佛人对于打死蚊子,似乎觉得比打死人的罪过还重。问题在哪里呢?
其实,「龙」就是我们的自性,龙王就是自性王。龙王当然会护法!你的自性若能显现,那还需要什么?然而要谈自性,必须有个相,依于世间习俗,所以才有龙王之说。你的那个「龙王」到底长什么样子,根本无从得知,所以才弄出两个龙王秀给你看,一个年轻的,一个老龙王。老龙王有胡子,鬓发红红的,胡子很长;另一个金色的小龙王,比较年轻。大家总会猜测龙王到底有多老,是否剃胡子?因为一直把他拟人化和具相化,所以容易产生偏差
龙王,只是一个表达的符号,其实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必须把那个生命核心给确定下来,一旦如此,我们就能将周遭一切纷扰困惑等给排除掉。
娑婆世间不免有很多琐碎讨厌的东西。你想诵经,没几分钟就喉咙干哑,不念出声又觉得不痛快,到底怎么办才好?不管怎么做,一定是相对的。但首先一定要能确定核心,此即所谓「愿力」,亦即龙王法之所以为「护法」之法的原因。你若无法坚定自己的中心思想,很多事就难以成办。你会晃来晃去,无所适从。
我去洛杉矶,当地人告诉我,洛杉矶是有很多卫星小城市所构成的大城市。这些卫星城跟台湾「里」的概念差不多,但比较大。其中有一城市规定,城里禁设大卖场,连加油站也不行,卡车也不能随意进出,这些规定都由当地居民表决出来的。奇怪了,为何这样规定呢?原来他们宁愿舍弃经济发展。既然如此,当地房地产应该很便宜吧?正好相反,那儿是全洛杉矶房地产最贵的地方。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中心思想,这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他们向往幽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要购物,去其他城镇的大卖场就好了,因此免去了人车的嘈杂,房地产遂居高不下,吸引众多名流入主。当地政府还规定,居民总数最多三千户,再多不行。任凭你土地再大,也不能分割成两户。直升机每天在空中盘旋一圈,那棵树断了,警察马上就到,谁还敢任意砍树?
这是那一群人的生命定位,即使经济发展都能舍弃,换了我们,能有这种气魄吗?这样一个城市,居民具有如此的生命价值观,这叫共存共荣。我们则是不高兴就把树砍了,警察也不闻不问。砍树者更莫名其妙,隔天种一根柱子,挂个灯,说那样比较亮。要了解,人生中一个很稳定的生命取向非常重要。人生能否定位?股票跌了,你气得再也不买,可是等明年大涨回来,你又心痒难搔说:「当时生病讲的不算!」这是腐化的人生啊!别以为修行是要修得飞天钻地,不!是让人生很坚定、稳健地往前进,让生命的质感不断涌现。而龙王法谓之「护法」的法,意思就在这里。
有关「龙王」的迷思是第一个问题,其重点在于人生能否定位下来,如果能,个人的纷乱便可解决。其次谈第二个问题:为何学华严是对治乱世最好的法门呢?章太炎是清末明初的国学大师,他曾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说,一个革命分子必须具备某种情操,什么情操呢?法界心、华严行!不然都仅是民主政治的馊水。我们很会革命,动不动就摔麦克风、掀桌子、游行抗议……,可是真正的革命分子却要有法界的心、法界的心量,要有华严的行、华严的行愿;要能将这样一个理论具体化,并且加以实践才有用。
《华严经》里五十三参当中的第十七参,〈甘露火王章〉就是政治家应该修的法门。这卷经文所谈的都是身为国王该如何定位的问题。这个定位跟前面所提过的自性定位两者结合,修此法门,便可明白如何当一位国王、立委、家长,甚至当一个行者。不管在任何岗位,表现在任何事相上,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由此再反个面来看,所谓行行出状元,世间三百六十行是否行行都有大菩萨?不管位居何种行业,只要能抓住自性,彻底定位,好好展现,就是华严法门的运用,否则便会很混乱。
很多人修行很认真,为何还很苦恼?一心两用,晃来晃去,当然没用。各位,一个道场、一个法门、一个善知识,跟到底,其他不必多想、不必分别。别管师父怎么修、会不会修,只要你定位好,跟上去,就如同一块地,你站得稳、守得住,就是你的。
自性怎么发展?修学什么、要得到什么,由此慢慢去发展,便是显扬自性;它是性德的展现!性德能够展现就没错,其他的,端看你的花开到什么程度,如此而已。
以上两个问题,一个从内在审视,一个从外在显扬,这是每个修学华严的人应有的认知,也可说是一种使命感。
通常进入佛门的人都认为,反正无聊嘛,闲着也不知要干嘛?那就念佛度余生。这就错了!学佛要充分地燃烧自己,把生命用在世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把生命浪费掉,还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淡泊明志要有志,宁静致远要能静,如何发挥才是关键,而不是安于现状。这是个前缘——前面的因缘。
这个龙王法门是我在第一次前往法门寺之前,就把初稿整理出来了,当时并未想要复印,因缘未足,所以也一直延宕着。(事实上,这次原本打算去化度寺,但出发前才临时决定改往法门寺)。第二次到法门寺时,我才全部将法本整理好、打印。结果到了法门寺,突然想到大家应该共同发愿结界,耶!这个法本真正派上用场了。没想到之前再无特别作意的情况下所整理好的法本,乃是真正护持师尊而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因缘。
第二个,〈甘露火王章〉,由于牵涉到政治家的风范,而目前也没人要修,于是也延宕着,等着看有哪个政治家要请法。看来,缘还没到,只好等那个转轮圣王出世再讲。
现在龙王法,根据我们编的法本,在这里简单谈一下。一开始的「炉香赞」略过不提,首先是「发愿文」。我们华严祖师的发愿文,大家都很熟,这里只要明白,它是修法的整个因缘所在即可,我不再赘述了。其次是「祈请龙王文」,我把龙王的意义,为各位说明一下。一开始的几段文字,都是我写的:
原夫法界本乎一真,实无二致。即无人我,亦无是非,故本无对立。权善之法,尚请止啼之用;何况巧妄之局,岂有实义哉!是以法界廓旷,慕圭之后贤,寻津渡之障重,是以仰乞佛天,暂露灵光,导引初机之行者!
这是谈整个因缘。法界本来如如,实无二致,也就是没有人我、是非、对立,但娑婆众生的特色却是人我对立。所谓娑婆,有须弥山、人我对立、是非对立,乃至种种对立。为了转化此种对立,故而运用善巧方便之法,然而都仅是止啼之用,就像要让小孩子安静不哭,给他糖果、用鞭子等等,都是权巧之法。这些方法有好有坏,所以运用之际就得非常小心。
临时出现的状况,如法会之类,皆属巧妄之局。佛陀当时哪有什么法会?盖此皆权善巧妄。巧妄乃临时弄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会转化。我们新时代的佛法应如何教化众生呢?以前的法会活动都是针对古代人而设,古代多文盲,受教育的机会少,不识字者只好跟着别人做。如今知识份子多了,教法也都翻新,所以权善巧妄之局,哪有真实的意义呢?都是虚幻的!
然而法界这么广,我们后代这些子孙,想修学佛法,想找到人生彼岸,在追寻法门的过程中,有很严重的障碍,所以才乞求佛陀、天龙菩萨们,透露一点消息给我们,导引我们这些初机的行者。我们,你、我都一样,皆属初机之行者,不必自视甚高,自诩为法王、阿阇梨,自以为有成就了不起。我们再怎么了不起,都还在人世载浮载沉。这部份算是个前言。以下:
性海之灵觉号曰龙王。所显之无边德用,号称兴云布雨,饶益众生。
我们自性海中那个觉性啊,有没有显露?掌握得到吗?若能掌握到,就是有龙王护法;始终没感觉,那再怎么乞求也没用。这部份不假外求,乃是向内去觉受。所以龙王指什么,必须先弄清楚。
这个自性,自性海中所显现的作用,非常广大。怎么形容呢?性德的作用,饶益众生,利己利他,故形容为「兴云布雨,饶益众生」。然而也因为这八个字,所以外道们就拼命去求雨,可是一旦大雨成灾,却又无法可施。难道龙王的水龙头只会开而不会关?不是啊!千万别弄错了本义。
故有树王初觉,大龙结集,收藏龙宫;复有龙树入龙宫,诵十万偈《华严经》出人间之谓也。是故华严行者,莫不以龙王为法界大经之守护神将而尊崇之!
这是谈华严应世的机缘。「树王初觉」是指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那一刹那的境界,经大龙菩萨结集起来,成为经典,收藏于龙宫,其后经九百年,龙树菩萨进入龙宫,诵出十万偈,《华严经》便出生于人间。这经文在谈什么呢?为何有大龙、有龙宫、有龙树?其实,这些都是指我们自性海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华严行者以龙王为《华严经》的守护神将而加以尊崇。世间人依于相,所以有种种龙王相,有锦绣的、陶烧的……等等,然而这个相主要是表达我们内心「性海之灵觉」及其所显现的无边德用。我们先把这个定位。接下来:
今我华严弟子众等,复愿尊此良规,恳祷诸大龙王,于我等行法之际,开点灵光。
不这样讲,引不起宗教情操,而这样说却又很容易造成执着,这一点很麻烦,所以要注意。「行法之际,开点灵光」是指我们的自性海必须启发。最重要的,无非是希望我们的脑筋即使无法拥有绝对的弹性,至少也要有一点…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四 自性海的作用与性德的展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