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欢喜自在·自谦▪P2

  ..续本文上一页得机缘,力行善业,精进而不放逸——即「已生善令增长」。

  学做圣人

   来人间而不迷失人性,能做人榜样的人,就是圣人、贤人。

   世间人可分为三种——圣贤、凡夫、衣冠之人。

   有觉悟的智慧,具足良知良能,领导人间、教育人群、净化人心者,是圣贤。

   佛陀自幼生长在幸福如意的环境中,却能不受迷惑;他只有一个心念——爱普天下的众生。他要给众生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心灵上无穷无尽的喜乐。这种超越凡夫的清净智慧、高风亮节的气质和行为,正是圣人典范。

   菩萨也是圣人,他以佛陀的教育身体力行、拳拳服膺,不但上求佛道,还要下化众生,儒家的孔子也是圣人。总之,来人间而不迷失人性,能做人榜样的人,就是圣人、贤人。

   第二种是凡夫。尽管有善念,但心念不定:如能遇到好的缘或受到很好的宗教教育,就会好好随着这分善缘付出爱心,发挥救人的功能。但凡夫的心就是欠缺「定」力,很容易遭受外界的引诱和旁人的煽动,被境所转而回复到凡夫的心念。

   第三种是衣冠之人。看起来像人,但所做的却是非人的行为,这样的人目前社会上很多,是穿着衣服却迷失了人性的人。

   人都有过去,也都难免会犯错,但是及时改正错误,就可以去除前愆,甚至超凡入圣,成圣成贤,作为人世的典范。

  说「错话」

   一个人做错事是难免的,但是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错话」就不可原谅了。

   人有不同的习气、不同的形态,所以做错事是难免的。可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说「错话」,就不可原谅了。所谓的错话是指:妄语——谎话:两舌——搬弄是非:绮语——无意义的花言巧语:还有恶口——粗暴的言语。

   一个会说谎的人,他的行为就会有偏差,多数说谎的人是为了掩藏自己的错误:也有很多说谎的人对许多事情根本不知、不见,甚至是非颠倒,却还一派胡言、强词夺理。

   「两舌」是指故意搬弄是非,使朋友间相互仇恨、感情破裂。这种诬是为非、积非成是、东家长西家短,口舌苛利如剑的人,除了伤害他人、暗埋众生之间的仇恨种子外,同时也替自己种下无量的恶果。

   「绮语」意谓专爱说甜言蜜语的话。这种好听的话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缺乏诚意,久而久之,就会显露出言行不一的虚假面目。

   能说不能行会颠倒是非,花言巧语会迷乱人心,口蜜腹剑的行为更是不可原谅的。对治这些毛病,应加强「声」与「色」的修养。

   「声」指言语,「色」指形态,前者为「口」、后者为「身」。口业不修,要修身就难了。所以我们要以平等大慈的心念修口业,所说的话,一定要以利益众生为前提,与人相处应该多多宣扬好人,时时表扬好事。

  月光的联想

   人间的光明除了日之外就是月。佛教将日光比喻为智慧,月光比喻为慈悲。

   月亮晶莹的柔光,能使人心地澄清。

   人间需要光明,而人间的光明除了日之外就是月。佛教将日光比喻为智慧,月光比喻为慈悲。因为日光可分别世间的真理现象,照遍宇宙万物的形象:而月亮柔和、清明的银光就像菩萨的慈悲心一样,照遍众生心地的暗处,使欲念瞋心得到清凉。

   佛陀修行成佛的时刻就是在半夜天将亮时,月亮即将隐入山中,而星星仍停留在天际,月光与星光同时映入佛陀的心地,他的心中涌出一股清净的光明。因此,佛陀觉悟了宇宙间的真谛。

   所以说,慈悲柔和可消除人心的黑暗,引发智慧的光明。

   人生的苦恼来自人的贪心、瞋怒心。我们平时修福修善就像在造林一样,从埋下种子、发芽,到茁长成一片树林,其间若贪瞋心一起,就如同一把火,会将过去所培养的慈悲心行完全烧光。

   因此,要常以法水滋润心地,时时培养慈悲心、实践慈悲行:就像一股静柔的月光,光明而清凉,以此来消除众生的烦恼苦焰。

   希望人人将心比月,将月的清净光明映入心中,时时刻刻将慈悲清凉的气氛散布于大地众生,使人人共享「月爱」的光芒。

  良药苦口

   真理如苦口良药,要能感觉到苦、能触到痛处,这个人才有救。

   一般人都以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含聪明。

   什么是智慧

  智慧是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是能辨别是非善恶的慧根,能发挥对社会人生贡献的力量。所谓「计利当计天下利」,能「乐人人之乐为乐,利人人之利为利」,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什么是聪明呢

  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以一己之利为利。利己之利、贪婪诡诈,就是聪明而无智慧之人的象征。

   现代人大多偏重在聪明,对于良言正语偏不听从,视追求人生真理为畏途并敬而远之。

   他们反而比较容易接受感应、神通、命相、消灾等玄谈异行,往往去求相命仙指点迷津。

   上印下顺上人曾如此说:「这有如肚子痛的时候,吃鸦片可镇痛,但不会根治,鸦片愈吃会使病情更严重,造成慢性中毒,中毒会愈来愈深。 」

   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聪明的话以及一味曲意奉承的话,被捧得高高的,就感到心花怒放。然而,人生中能真正根治病源的却是苦口良药。

   真理如苦口良药,要能感觉到苦、能触到痛处,这个人才有救:如果没有感觉,就像鸦片中毒太深,良药对他也无可奈何。

   所以,很多人听到真理时会觉得不好受,因为每句都像针锋一样刺中他的心。但是如果不逃避,诚恳接受忠言之劝,且承认已做错的事,就能增长智能善根。

  人生不能留白

   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失去生命的意义。

   多数人常在睡梦中消磨掉宝贵的时间。

   睡梦不专指「睡觉」,还包括「无所事事,虚度光阴」。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失去生命的意义。有句谚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还年轻时努力学习,等到年迈时想再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与了。

   一切事业都得经由时间的累积,才能渐次达到目标:除了把握时间,还要下功夫、聚精会神地学习。在这个世间,我们都是初学者,当要提起勇猛精进之心,以刻苦的精神、耐劳的毅力来学习。

   有一幅对联——「静里常思前日过,老来补读少年书。」在一日之中,我们要常静下心来省思过往的不是:纵使到了老年,也要再温习年少时所读的书籍。年轻时就应及早向学,即使年岁已经老人,也不可轻易服老,仍旧要努力学习,切莫浪费生命。

   在长时期的忙碌中,难免会有疲累之时,但是我们要懂得利用时间,切莫懈怠放逸,更不要在睡眠中虚度光阴。

   让每个时刻都保持清醒,让生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欢喜自在·自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