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验和模式:以慧峰法师建立天台宗道场湛然寺为中心的考察〉页275。台北,南天书局印行,1996年。
[20] 释南亭,《南亭和尚全集》第12集〈南亭和尚自传》,页149~页152。台北,华严莲社出版,1994。
[21] 以上同注2,页220、页221、页229。
[22] 以上同注2,页228。
[23] 释煮云,《煮云法师全集》第9册,〈煮云法师生平事略〉页6,高雄,凤山莲社发行,1988年。
[24] 同注3,页61。
[25] 同注2,页244。
[26] 有关外省僧侣被排斥的问题,江灿腾教授指出:“来台后,由于语言不同和信仰型态差异,以及寺庙管理权归属的问题,急需有一妥善的解决。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寺产如何纳入“中国佛教会”统一支配的问题,对急需寻求来台后安顿生活的外省僧侣,尤为迫切。但,要将寺产改为“十方丛林”,而由中央的“中国佛教会”统一支配,在法律上无据,只是白圣法师和东初法师等人努力鼓吹的一种新构想罢了。却因关系寺产的命运归属问题,而引起本省各寺院的惊惶,害怕本身寺产被剥夺原有的支配权,于是转而敌视和“中国佛教会”有关的外省僧侣。慧峰法师和煮云法师的遭排斥,有很大的原因,是和寺方害怕管理权被夺走有关。”以上引自注19,页289。
[27] 见同注2,页261~页262。
[28] 见同注19,页277。
[29] 此段过程见注2,页251~页255“大仙寺首开传戒之风”中。
另外《白公上人光寿录》,42年〈本年大事〉[僧伽]中云:“钟石磐居士闻陈登元居士告称大仙寺斋姑秘密计划传大戒,主办者为金姑、银姑,戒期七天。且允缴费挂名,人不到坛。并派人四出劝募,形同儿戏,乃驰函禀呈白圣长老,设法劝阻。”页302,1983年,祝贺恩师八秩嵩庆礼赞会印赠。此是中国佛教会得知的另一线索。
[30] 同注19,页285。
[31] 同注19,页283。
[32] 梁湘润口述,《梁湘润上人回忆录前传》,页195~页196。 台北,行卯出版社,1995年。
[33] 参考释永芸,《跨世纪的悲欣岁月──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写真》,页70~页74,页102~页103,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年。
[34] 同注20,页149、页177。又当时的物价,据注32,页148, 引用《智光大师法汇》中,孙张清扬女士所撰〈悼智公上人〉文中云:“我(孙夫人)在老人来到后,曾请老人(智光),就该寺(十普寺),讲过几座经,介绍了不少皈依弟子。……发心启建了一个“观音七”,请老人主七,……大约收了新台币七千余元。(当时可买三十两黄金)”。由此可推算出四条金子的时价。
[35] 同注2,页268~页270。
[36] 同注2,页272。煮云法师在其〈忏悔室随笔〉中,经常以“家”来称呼自己的道场:凤山莲社。见《煮云法师全集》册9。
[37] 见《道安法师遗集》之〈道安日记〉,页1177~页1178,页5,台北,道安法师纪念会,1980年。
[38] 见《道安法师遗集》之〈道安日记〉,页1634、页1740、页1821、页1982,台北,道安法师纪念会,1980年。
[39] 同注2,页271。
[40] 参考同注19,页289。《道安法师遗集》第4册之〈二力室文集〉中〈中国佛教之近状〉一文,页202。
[41] 以上参考《煮云法师全集》册9中〈忏悔室随笔〉中的描述。并参考《煮云和尚纪念专辑》中,张玉花〈悼念恩师煮公上人〉一文,页172~页175, 高雄,凤山莲社印行,1989年。
[42] 同注3,页85。
[43] 同注23,页10。
[44] 同注37,页1114。
[45] 江灿腾,《台湾百年佛教史之研究》,十五,〈台湾佛教近五十年来发展经验的回顾与检讨〉,页473。台北,南天书局印行,1996年。
[46] 见《煮云法师全集》册6,〈东台湾弘法纪要〉,页31, 高雄,凤山佛教莲社发行,1988年。
[47] 同注2,页286~页295。
[48] 同注43,页473。
[49] 同注2,页316。
[50] 同注40,页17~页18。
[51] 转引自注19,页302。
[52] 同注2,页315~页317。
[53] 同注2,页2。
[54] 张澄基,《佛学今注》下册,页361,台北,慧炬出版社,1983年。
[55] 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第六章〈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页200,台北,稻乡出版社,1989年。
[56] 释慧严,〈煮云上人精进佛七源流之探讨〉,见《煮云和尚纪念专集》,页41~页48。
[57] 同注33,页102。
[58] 同注2,页198。
[59] 同注2,页184。
[60] 可参考释真华,《行化杂记》中〈敬贺妙莲法师掩关二十年〉一文对妙莲法师的介绍,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年。
[61] 黄维宪、丁敏〈当代台湾佛教社会福利服务的新趋势初探:以“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觉苑寺”为例〉发表于“宗教与社会福利研讨会”,新竹,1998年。
[62] 同注57。
[63] 《煮云法师全集》共九册,计有:
第1、2册:佛门异记
第3、4册:精进佛七专辑
第5册:东南亚佛教见闻记
第6册:弘法散记,新大陆佛教巡礼
第7册:煮云法师讲演集,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第8册: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金山活佛,皇帝与和尚
第9册:忏悔室随笔,煮云法师生平事略,精进佛七溯尘缘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年僧侣个案研究(丁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