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坏者,则能造、所造皆断灭,此乃用脑筋计有一个坏,一个不坏;一个常,一个无常,皆非真实也。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此法显佛说佛性所以不如外道所计者,乃离于脑筋妄想。如外性本空,唯有真心佛性为实,佛性中本无生灭,圆满平等,故不说种种相有生灭及能造、所造。一切因缘所生诸法,乃四大会合差别而现。若离因缘会合,则无能造、所造二见,入于佛性圆满境界。至于妄想者,乃脑筋所生,而造作诸业。若欲离妄想,则唯有打破无始无明,明心见性,证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入于平等不二之域,则安有所谓常与无常之可言耶。
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
凡夫未明心见性,故堕于有无二边恶见。外道无智慧不自知其所计之非,执以为是,而反讥佛所说上上法为妄想,良可慨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所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
此总颂外道七种无常,皆脑筋妄想,与佛性本体不同。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
此颂转变无常也。外道因宇宙万象无常而计有常者存,见坏者而计有不坏者存,皆无常常邪见也。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摄,无有我我所。
凡外道无常者,皆出自脑筋计量,脑筋乃变幻流转无常者,故所计亦无常。如彼外道所计若生、若灭以及诸大自性,无非二见流转及能取、所取之作用也。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偏,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
其他如计梵天为万物之根元,能生万物,皆彼妄心所造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
此问大中小三乘所证境界不同之点。小乘断六根,中乘破一念无明,入灭尽定,得寂灭之乐,误以为证涅槃,其实乃落于无始无明境界也。惟大乘打破无始无明,明心见性,方证涅槃。修行者如不舍三昧乐,终无法证圆觉,故特作此问,以免错走路途。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
二乘及六地菩萨入于灭尽定,虽暂时将脑筋作用停止。然一念再起时,烦恼仍生,非究竟也。
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七地菩萨不断六根,不停妄想,唯破一念无明,前念破后念,念念正受,然此一念终未能舍,故未离于法执也。
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
七地菩萨已非如小乘之厌苦求乐,已得一念平等,一切法无差别相。
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
唐云:「分别想灭。」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熏。
初地至七地破十二因缘,一念无明,误以为涅槃境界,不觉当有无始习气种子存。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佛种则应断。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
二乘入灭尽定,得三昧门乐不肯舍,作涅槃想,故落空不能度众生,名自了汉,断佛种子。八地菩萨舍三昧门乐,仍往前着力,以达于佛地满足境界,故不作涅槃想。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
此言佛所以立十地次第者,欲使菩萨得循正途以进,不至堕于外道邪径也。而以七地为一大关键,故须特加注意也。
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此言十地三界诸行,不过假立以引导后学而已。若能超十地,得三解脱,则知无有十地诸法也。而愚夫则认以为实,此恐学者落法执,故随说随破之。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
诸二乘人修行用功到菩萨第八地境界,为三昧乐之所昏醉,未能见性,自共相习气缠覆其心,着于二无我,落于无明窠臼之中,而误为涅槃境,其实非真如佛性境界也。
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着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耶。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菩萨入八地而不为三昧门乐所醉,为有大愿欲度众生,故不作涅槃想,故再进而打破无明窠臼,使妄想顿息,能所俱遣,明心见性,不堕习气形处。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由初地至七地,见一切法虚妄不实,至第八地则见妄想生起之处而破之,故无差别。离心意意识,入无生忍,悉见佛性中无有十地次第相续之相,故能说大乘寂灭妙法,以度众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
此总颂佛性绝对,本无诸地,此乃过现未三世诸佛所同证同说也。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
七八二地,尚属因地,至于自觉圣智清净涅槃,则是佛所证究竟果地也。七地是我执、法执境界;八地则是空执无始无明境界,故曰「无所有。」惟真如佛地,方为最究极之胜地也。
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
此言绝对佛性乃自在最胜之处,如太阳照耀万物,无所不至。佛于此发挥妙现,以化度三有。凡所发扬,皆不离佛性绝对道理。
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由佛性上观之,十地与初地无别,其余各地,亦无次第,此破法执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
大慧问佛性是常还是无常?佛答:佛性乃绝对者,离于常,无常等名字。因常与无常乃相对者也,故有过,是外道脑筋所计。
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常与无常乃五阴所作之相。若如来是无常,则同五阴,阴坏则如来亦坏。但如来不同五阴,亦无成坏,不入断灭。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有成便有坏,如衣瓶等,便是无常过。如来本来现成圆满,离于差别因果,故非常非无常。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
佛性亦不同虚空,若同虚空,则成空无,堕断灭见。
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
佛性又可譬如虚空之体性湛然,无所变动,故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过,不以言语表也。
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
如来无生,乃方便而言。若执无生为常者,则同于兔马等角,堕于空无矣。
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
此言佛性本真常,而非愚夫所能知。如来真常乃圣智所自证,真实不二,包括世出世间,常住不变不坏,然此非外道用脑筋观察度量可能见也。
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如来智全是般若妙用,不同于无明妄心作用也。由一念无明发作而造成不实之三…
《楞伽经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