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1)▪P2

  ..续本文上一页任何希望的话,你甚至连一个战士也不希望去做了。何况目前不管怎样我们已经在这个战场上了,我们已经充满了种种希望和惧怕,为什么不利用某一些希望或惧怕去做我们修行的道呢?我再说一次,你希望往生在极乐世界是好的,是可以的,但是你希望生到那边的目的是为了去享受、去享福,那这种想法是错的。

  ●问:我们产生希望和惧怕的根源是什么呢?

  答: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所说的这五种负面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种烦恼:贪嗔痴慢疑,它们都是由希望和惧怕产生的。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做梦的例子,当你去找你的老师讲这个梦的时候,你希望他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希望你的老师跟你说这个梦很好,他就是什么什么人,当你的老师跟你说你这个梦什么意义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就觉得受到伤害,这个时候也许你会觉得很生气。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希望和惧怕与这五个:贪嗔痴慢疑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这五种情况之下你不断地去找这个上师那个上师,这个师父那个师父。你在找什么呢?你实际上是找一个人,这个人讲了你所希望的话,你并不真的在意你需要什么?你只是在意喜欢听什么。最后当你找了那么多上师之后,终于找到一个上师,这个上师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上师,他没有胆量跟你讲,你的梦什么都不算,他跟你说:噢,那是一个好梦!然后你对这个梦非常有执着,因此你对这个上师也很有执着,这样所有这些好像破碎不全的佛教概念都从这种原因产生了。当然了,只有某些人会犯这种错。

  ●问:刚才仁波切说了,有些希望可以帮助提升我们,我们如何判断什么希望是好的或不好的?

  答:一个希望不会产生负面的烦恼,负面的情绪,这种希望是好的,不过在最后的时候,你会把这种希望也放弃丢掉。假如有一个木刺刺进你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要把手里的刺取出来,你需要另外一个刺把手里的刺挑出来,但是你把手里的刺挑出来之后呢,这两个刺你都不需要了,因为没有人留着这种东西当做纪念品。

  ●问:没有欲望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答: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表示这个人没有资格来修习佛法(听众笑),因为他是佛。

  ●问:对于梦境的执着为何要反对,理由何在?

  答:我只是拿来作一个例子,如果有人特别喜欢梦的话,也不要觉得受伤害就是了。好像从这里看得出来,希望和惧怕已经从这里开始大量地生产了(笑)。不过这样的答案,也许会使问这个问题的人挺难受,他也许会这样讲:“不不不,我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这同样也是希望和惧怕。

  ●问:成佛之后要做什么?

  答:成佛以后再也没有一个问题叫“做什么”,在成佛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叫“成佛之后”这个问题。所谓“之后”和“做”这两个问题在成佛来说是完全错误的,对一个成佛的人来说,他会说“我一直是成佛的”,他从来没有成为过众生,因为他发现了那个衣服一直是很干净的。

  ●问:假如说希望和害怕是我们的敌人,是否我们来到这里,有人希望从仁波切的谈话中得到成道或得到不同的东西,是否我们今天晚上在此也塑造一个很大的敌人。

  答:对,你可以这样想。这个敌人是对我们很有用的敌人,不过还是坏敌人就是了,对,是这样的,逐渐地,你要把这种敌人也放弃掉。在你目前这个修行的层次,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当你的层次提升到另外一个境界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放弃你这个层次的修行。

  修行佛法就像是你把一个水果的皮剥掉一样,它里面还有很多层皮,当你把第一层皮剥掉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已经做了很多事,你看到里面那层皮你就会说:“啊,这就是我的果实!”但是后来你又发现,里面那层皮也得剥掉,你会这样想:“这样就够了,我再也不做这种事了”。但是呢,你这样一直做,你会发现你剥的那层皮永远不是最后一层,当你把所有的皮都剥掉,最后你在里面连一张皮也看不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成了佛了。

  对某些人来说道也许是顶礼,为什么有些人说顶礼(我们说礼拜)是修行呢?因为,也许有人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觉得他只要做礼拜,那里面这层皮就是成佛。也有些人在他剥这个皮的时候,他并不在乎这个皮底下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他这样去剥皮,也许到最后他真的可以把这些皮完全剥掉。

  ●问:阿弥陀经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实存在?

  答:问这个问题,你希望答案是什么呢?在我的战士的传统里面,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当战场走到尽头的时候。所以在这种看法里,极乐世界是真的有,因为战场有一个终结的地方,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好好打这场仗的话,这场仗可以打完。

  

  4.战士的特质与特征

  仁波切:我感到很惊讶!今天还有那么多人会来,我以为听了昨天那堂课后,今天许多人会在家里看电视。

  今天我们主题会集中在这个战士的一些特质或特征上。在我们讨论他的特征或特质之前,我们要先行把他所在的环境建立起来。就跟昨天讲的一样,你们不要认为你是一个佛教徒或者不是一个佛教徒,你要认为你是一个觉悟的战士。

  在这个战士需要有的特质里面,他首先要有的是一个很纯真的出离心。如果你没有一个很纯真的出离心的话,你就会对战场上的很多事情很执着,而且还不止如此,他可能把朋友和敌人之间搞颠倒。

  如果一个战士是这样的话,他很容易被战场上所做的一些陷阱所害。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陷阱,甚至佛法本身也是另外一种陷阱。我们有时会这样想,我们这一生究竟是为什么?我们早上吃早餐,中午吃午餐,下午吃晚餐,然后做一些工作,然后再做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作我们一做再做。当然有时我们会休假,有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周末,有时候你们对周末厌烦的时候你们就找另一种假,这种假叫做工作,然后你对工作厌烦了你就会找假期。因此,有的人就会怀疑,我们这个生命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非常少,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愚蠢的,我们甚至不敢问这个问题。就算在问这个问题的人之中呢,通常这些人去找一个老师或者是看一些书,从这个老师或是这些书上得到一些答案。这种人变成了二手的人。

  有的人感到这一生有种沉重的压力,他想从这种压力中解脱出去,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试着去抓住一些什么。当你感到烦心的时候,你就会抓起一份报纸,拼命看那份报或是一本小说,希望这份报纸或是这本小说让你安静下来,或是把电视打开盯着电视看。情况就变成这样,我们对另一种新的事物上了新的瘾,对电视上了瘾、对小说上了瘾,或是买东西、吃东西,对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你对一种东西上了瘾,譬如说买东西,几年以后你会发现,噢,原来你上瘾的这个东西竟然也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时候你就会想对一个新的东西上瘾,然后把原来上了瘾的旧东西挤出去。

  回头看一下我们这一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一生原来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新的瘾不断把旧的瘾挤掉。而对一些愚蠢和不幸的人来说呢,他们上瘾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些药物,对药物上瘾。对一些比较幸运的人来说呢,他们上瘾的东西就叫做佛法。但是你学佛和对佛教有瘾是两件事情,因为如果你真正去学佛的话,里面没有很多痛苦也没有很多忧虑。但如果你对它有瘾,那么佛法可能使你产生一些忧虑,换句话说你变成对佛法盲目跟从的人,那样你的生命就变得非常复杂。

  ①特征:纯真出离心

  现在回过来谈这种纯真的“出离心”。我非常确定如果你到佛教的中心去,他们跟你谈论“出离心”的话,他们一定是劝你把世间的东西都放弃掉,要对这个世间非常厌恶,然后把你的头剃掉,躲在山洞里面,这种叫做“出离心”。但是在这个战士的传统里面,这个并不是我们谈的“出离心”。

  在战士的训练里面,“出离心”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接受一切东西,但你随时准备放掉你已经接受到的。你可以享受任何在你生命里的东西,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给你上百万的钱,你也可接受,但是你随时准备好把这些放弃掉,你要随时准备好从这个状况离开,这个就是我们谈的纯净的“出离心”。

  一般我们认为出离的,譬如说当和尚,这些出家人也许在某一方面说呢,他们从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出离,但是他们又进入了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很多出家人,很多佛教徒,他们开始对如像佛像他们认为很神圣的东西产生了很多执着。很多人认为佛或是学佛,就要否定这个世界上很多优雅美好的东西,这是不对,佛教并不是一个告诉你,如;何去毁灭这一切世界上优雅的东西的宗教,反之佛教是告诉你怎样去;感谢世界上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一个战士必须随时准备好接受,在他走向战斗的这条路上出现的任何一个状况。当你经过这个战场的时候,会有人赞美你,说你长得很漂亮,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修行人。像这一类会让你感到非常高兴、骄傲的事情,也许有人会向你顶礼,供养你东西。像昨天晚上谈的那样,身为一个人类,我们永远不愿意去听我们应该听的,我们只想听我们喜欢听的。我不相信如果有一个人跟我们讲了,我们真正应该要听的话时,我们会非常感谢那个人跟我们讲了这些。

  像今天早上你的朋友跟你讲了“早安”,他也许并不想跟你说早安,或你也跟别人讲早安,你也许并不想跟别人讲早安。这一生你至少有一次,当你跟别人讲早安的时候真的希望别人早安吗?当我们说“你好吗?”,我们并不是真的很关心那个人说是否好,而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讲的话,我们的表现就不像一个绅士。所以为了令我们的表现象一个绅士,我们跟他说“你好吗?”,实际上我们根本不在乎那个人到底好不好。我们真的在乎他吗?也许我们所爱的人我们会很关心他。可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也…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