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P2

  ..续本文上一页体现在法律 条文上。法治的目的就是要落实人类的道德,法治完善了,德治就在其中。

  作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工厂、一个寺院,都会根据国家 的法律和该团体自身的要求,制定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那也是道德建设 的组成部分。

  具体讲到佛教的道德,就体现为佛教的清规和戒律。清规戒律缩到最 小的范围,就是五戒。五戒的内容很具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一个人对于自身和他人所做的种种好事坏事,无非是这五 个方面的延伸。

  所谓杀生,包括对人的伤害,以及对一切动物的无辜伤害,反此就是 不杀生。不杀生体现为对生命的珍重。彼此都是生命,只是人类暂时处于 主动地位;其它动物,飞禽走兽也具有生命,不过它是处于被动地位。动 物对自我的保护是本能的,只有人类对自身的保护才是一种自觉行为。所 以人类要学会尊重自己,我们在自觉保护自己的同时,应该想到其它生命 很可怜,只能依靠本能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我们人类有责任协助其它生命 都能获得安全。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形态对于每个个体生命来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在轮回之 中。我们这辈子是人的生命形态,那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生中做了许多好事, 做了符合人类生命要求的善事,所以才暂时感得人类的生命。如果这一辈 子不懂得珍惜,经常对其它生命造成伤害,下一辈子也许我们这个人的生 命形态就失去了,以其它的生命形态出现在这个世间,原来自己加于其它 生命的伤害届时体现为人类对您的不尊重,使您遭到人类的种种迫害。就 这样,生命轮回在无始无终的彼此互相残害的悲剧中。我们今天知道了这 个道理,能够有所觉悟,就要非常自觉地尊重其它生命的安全和自由,就

  像人类尊重自身的安全与自由一样。

  佛教所说的五戒,都是从生命的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出发而制定,都 是从为了彼此的生命安全与自由提供方便和条件为出发点而制定的。

  比如说不偷盗,是指对他人的财物不要窃取,不要不与而取。生命的 安全、生命的延续靠什么呢?靠物质财富。有物质财富,才有生命的安全 和生命的延续。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 互尊重,别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 富据为己有。那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比如说不邪淫。不邪淫就是指除了正当夫妻生活和夫妻关系以外,不 要有婚外关系。遵守不邪淫戒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尊严、 家庭幸福、子女正常成长的一种尊重。如果有了不正当的婚外关系,虽然 也会有一时的某种满足,实际上在自己那种刹那间的满足中,不知道包括 着多少人的痛苦在内。最直接地,就是彼此的家庭关系受到损害、受到破 坏。由此可见,佛教的这些戒律很实在、很实际、很实用。

  第四条是不妄语。包括不骂人(恶口),不挑拨是非(两舌),不低级 下流的话(绮语),不说无中生有的话(妄言)。不妄语戒是和谐的、良好 的人际关系的保证。人际关系好与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们 的言语。佛教把言语称为口业。由于口德不好,口业不清净,就会有意无 意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与恶化。不妄语这一条戒,对于搞好人际关系, 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第五条是不饮酒。本来饮酒这件事国家的法律并未禁止,佛教考虑到 酒能乱性,所以制定了不饮酒戒。因为饮酒过量,就很可能把上面四条戒

  都毁犯了。由于酒后神志不清,容易造成对他人生命的伤害,容易导致与 他人的妻子或丈夫发生越轨的行为,或者说一些影响他人关系和谐的话。 所以,不饮酒这条戒,是为了保证杀、盗、淫、妄这四条戒能够守持清净 而制定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条叫做性戒,意思是它本身的性 质不但佛法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国法来说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尽管国家的法律很多,真正归结到几点上,不会超过佛教五戒所指的 这些内容。所以佛教的五戒,是社会道德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人生修养 身心,落实信仰、因果和良心的基本准则。

  我们在做人当中,能够按照“信仰、因果、良心、道德”这八个字要求自 己,我们就会有一个幸福、圆满、尊贵的人生;反之,我们人生的种种缺 陷、种种烦恼和痛苦,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这八个字而造成的。

  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刚才我们讲了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下面我想 讲一讲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做人与做事,应该是一体的,不可截然分开。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 是做人,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完整的人格,才不是分裂的人格。我们有许 多的问题,有许多的社会缺陷,那就是由于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做人, 没有做好人;或者做人的时候没能用心做事,不能将诸多好的理念落实在 生活、工作和事业当中,造成单位、团体或者企业的种种缺陷。

  把做人和做事紧密联系起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人做好 了,事也在其中。由此看来,做人是第一位的。所讲的做事的八字方针, 实际上还是讲的做人,是人格在做事当中的不断升华与圆满。无论是感恩、

  包容、分享还是结缘,都是要人去落实。人在做事中以何种理念、何种心 态从事每项具体工作,至关重要。

  做事的八字方针是做人的八字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也是做事的八字 方针,虽然侧重各有不同,本质都是要求人格修养的完善与圆满。人格圆 满的极致,用儒家的话来说,是成圣成贤。所谓圣贤,无非是人格修养达 到了纯善无恶的境界。用佛家的观点来说,人格修养圆满了,那就是成佛 作祖。佛祖无非是人格最超越、最圆满的觉悟者。

  一、感恩

  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 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 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 的生命连一秒钟都不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要 对自身以外的种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感激的心态。因为人们彼此为对方的存在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服务,提供 了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有感恩对方、感激对方的心态和行为,我们的家 庭就能够和睦,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团结,我们的企业就能够和谐、能够兴 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

  社会有种种不圆满,有种种缺陷,这些缺陷来自何处呢?就其根本原 因,都是在不断突出自我意识,不断扩大自我权威,企图使个体生命意识 成为生活的主导、社会的主导、人际关系的主导,不顾他人的利益,不顾 他人的尊严,不顾他人的存在,造成种种矛盾。盲目扩大自我意识是一切 关系恶化、社会不稳定、国家不祥和、世界不和平的根本原因。

  扩大自我意识的行为有的是本能的,有的是自觉的。有些人并不晓得 什么叫扩大自我意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如果用一个学术化的名词来定 位,那也是由自我意识不断扩张而产生不和谐的言论和行为。在有些社会 团体和社会成员里面,扩张自我意识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是自发性的, 他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扩张自我意识。在其扩张自我意识的背后,有一 个个体利益高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自我利益高于他人利 益的思想观念作为出发点。一个思想、一个主义,都是以某种利益为出发 点的。

  当然,人生不能没有利益。应该怎么来定位利益,怎么取得和保护利 益?应该是在合情合理的环境中,使自他利益都受到尊重和保护。这样, 人类才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不断扩充自我利益,必然 会产生利益冲突。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感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 都知道感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感恩,在相互感恩中,彼此的利益 就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

  感恩的思想,既是社会责任的落实和体现,也是人生在世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呢?不管是穷人还富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权贵,都不是孤 立的存在,都是在众人的相互作用、相互成就下,才有个人的地位、个人 的财富、个人的官位。当官的没有群众,他就是光杆司令,管谁呢?他的 权威在何处发挥呢?当老板的没有群众,老板从哪里来,财富从哪里来? 财富是你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老百姓不能没 有当官的。当官的必然是少数人,要具备当官的能力才干、道德文章,不 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可能。我们员工不能没有老板,没有老板企业做不起来,

  没有老板运用他的智慧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占领市场、利用资源,我们 一般人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老百姓、普通的人,要感恩为 我们服务的长官,要感恩为我们提供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老板。彼此相 互感恩,知道员工没有老板不行,老百姓没有当官的不行;老板知道没有 员工企业发展不起来,当官的知道没有老百姓的积极支持,施政方针无法 落实,一切工作无人配合。只有相互感恩,一切事情才能顺理成章,和谐 发展。

  有感恩的思想,才会知道我们有社会责任。因为感恩的面很宽广,除 了自己以外,所有的生命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我们要 永远的感恩、无尽的感恩;我们要积极工作,努力创造财富,为自身生活 条件的改善、为所有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生命 的意义所在。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 的落实。

  佛教认为感恩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感恩父母、感恩所有的人、 感恩国家、感恩三宝。

  感恩所有…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特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