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讲记(联波仁波切)▪P2

  ..续本文上一页—痛苦。不要说是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连善趣的人天果位,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众多病老苦浪荡”,我们生死的痛苦,就像大海的浪潮一样袭击着我们,随时都袭击着我们,把无常的生命“送入死主鲸鳄口”。虽然得到了人身,但是死无常一直伴随着我们。任何人只要一生下来,就已经进入了死主鲸鳄的口,一刹那也不停地走向死亡。“可厌苦担压无救”——这样的无边的痛苦,像山一样的压在我们的头上。在这样的苦海当中,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要依靠三宝,依靠阿弥陀佛!这是很重要的。

  

这里边讲的就是我们要往生净土必须要具足的两个条件:要知道轮回的本质——痛苦——死亡的痛苦、老病的痛苦,各种各样的痛苦。只有对痛苦认识清楚了,我们才能生起对往生的猛力的希求心。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宗大师接下来讲:“我以哀痛迫呼号,成立心愿请作证”,在这样的苦海当中,谁来救度我们呢?只有依靠阿弥陀佛!“唯一救苦无量光”,无量光就是阿弥陀佛,还有身边的两大菩萨。实际上阿弥陀佛的眷属是无数的,但其中上首的是八大菩萨,最主要的就是两大菩萨——“观自在与大势至”“及与一切眷属俱。无量劫中为我等, 所发胜心誓勿忘”——过去无量劫中,您为我们所发的誓愿,请您一定记住,不要忘了。“如金翅鸟行天衢,以神境力哀临此!”——请阿弥陀佛用慈悲的力量、用慈悲我们的心,降临到我们的面前。意思就是这样。

  

那么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吧,我们要往生到西方净土,有两种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一方面,前面已经讲过了——轮回的痛苦我们要认识到,必须要有出离的心。我们对今世不能有贪恋的心、挂念的心;另一方面,要一心一意地依靠阿弥陀佛来救我们到西方净土,这个心一定要虔诚!

  

以上就是礼敬的赞颂词。这里把全文的主旨都包括进去了。

  

我们平时修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在念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观想资粮田,将资粮田召请到我们的面前——阿弥陀佛和两大菩萨为主的十方一切佛菩萨,以及净土中的无数菩萨,召请到我们面前的虚空中。召请以后,我们可以作七支供,包括供养、顶礼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忏悔。我们去净土的一切障碍,最好都要在阿弥陀佛的面前忏除掉。我们修颇瓦法的时候也是这样。虽然说净土法门是可以带业往生的,但是最好在我们去净土之前,把我们的业障在阿弥陀佛的面前(资粮田面前)全部消除。这就是作忏悔,这很重要。然后积集资粮——作供养法、供曼扎等都可以。然后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一意的请求阿弥陀佛一定要把我带到西方净土!就是这样观想。

  

下面就是我们平时修的时候作的一些观修的方法,以及去净土的条件和愿文。

  

“依止集合自他三世所系二资粮海,为一品力,若我舍命,现在前时,现见导师无量光佛、二长子等大众围绕。”——这里要求的是什么呢?集合自他三世所积集的一切资粮!并不是说如果想去阿弥陀佛净土的话,就不要其他任何资粮、不要做其他的任何善事了,不是这样的!我们依靠的是什么呢?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资粮海!“若我舍命”——在我临命终的时候,“现在前时”——这几个字不要,藏文中没有这几个字。“现见导师无量光佛”“二长子”——观世音和大势至,“等大众围绕”——这就是资粮田,来到我自己的面前。平时我们修的时候也是一样,但是临终的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刻,真正能观想这个资粮田,真正能观想到阿弥陀佛,那我们去净土就更有把握了。所以平时我们修的时候必须要观想,当然我们可以先用图片的形式,用所画出的唐卡佛像来观想。但是真正来讲,阿弥陀佛的形象是很庄严的,不是我们所画出来的那样。我们观想出来的应该更加庄严。“尔时缘佛”——缘,就是你的思想集中起来,观想佛和他的眷属,意思就是这样。“及其眷属,励力生起殷重信心”——对他生起无比的信心,就是皈依的心。谁能救度我们不堕落到任何恶趣,那当然我们要对他生起皈依的心。必须要生起猛力的信心!我们平时在修的时候,在观想当中,再再地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的时候,就要观阿弥陀佛庄严的身相。“由于无有解肢节苦”——离开任何临终的痛苦。我们都曾看到过,在医院当中有很多病人临终的时候都很痛苦,临终的人也好,家人也好,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能真正忆念到阿弥陀佛和一切眷属来迎接我们到西方净土,那还有什么恐惧的呢?应该生起无比欢喜的心!“及不忘失信境正念”——信境,信仰的对境,就是阿弥陀佛和一切眷属。“舍命无间”——藏文原义是说离开肉体的刹那间。“依八菩萨、以其神境,如实指示往极乐道。於极乐土,大宝莲中,生为大乘种姓纯利根者!”——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净土里面,有情的根器是有差别的,有些根器是非常殊胜的,有些根器不那么好,和我们人间一样——有些学习好,很聪明,有些不那么聪明——在净土中也有这个差别。所以这里讲的是“大乘种姓”,就是往生到净土后,不能当小乘种姓,要作大乘种姓。“纯利根者”,原文是指非常殊胜的根基,相当于我们人间最聪慧的人。

  

这一段包括了八大菩萨来迎接我们,在八大菩萨的指引下,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在净土的大宝莲中。净土的众生不是血肉之躯,而是生在莲花当中,从莲花中化生。这就是我们在死亡的过程当中所观想的最殊胜的一种法门。平时我们也要这样观,让我到临终的时候,请佛菩萨来接引我,引导我到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而我们在南瞻部洲,怎么能去得了呢?生起这样的怀疑是不对的。这和现在的心理学也有关系,心和风的动向是一致的,这在科学上也是承认的。我们的心所向往的地方,风和心的动向是完全一致的,一想就到了那个地方。月球也好,其它星球也好,我们一想,心的能量就到达那里。心的力量具有最快的速度。我们既然没有了这个肉体(死后意识离开肉体), 但是心风(构成的)的这个“灵魂”(意识)还在,它的相续还在,可以在一刹那间往生到净土。我们念“颇瓦法”就是用气脉的方法,就是脉中观想他的“灵魂”,然后用他人的气力,和心风不二的力量,把他送到净土,这就是颇瓦法。那我们也可以不用依靠他人,我们平时在修的时候,自己就可以这样观想:八大菩萨引导我们,刹那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中,等到莲花一开,身体就生出来了,这时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能随意出现在面前……观想的比较熟练的话,就很容易生起。我们在人间的生活已经习惯了,观想(往生净土、莲花化生等)好像不是很方便,其实那时已经不是血肉之躯了。

  

“愿生已无间,获得总持、三摩地、无缘菩提心、无尽辩才等无量功德资粮;”生已无间,就是当你在宝莲花中已经生出来以后,一刹那间,你就获得了总持,总持就是不忘的悉地(成就)——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过目不忘。我们所受到的这个教法,一听到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总持的悉地。三摩地,就是禅定。无缘菩提心,这讲得就很明确了——必须要有菩提心。那么有了菩提心的话,光是在佛的净土里享受那不行,那必须要利益众生。“无尽辩才”,还要有无量的辩才等一切功德资粮。

  

“又令无上导师无量光等十方诸佛菩萨欢悦,正受大乘一切教敕!”就是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接受、修学一切大乘的教法。

  

“愿於一切教敕义理,如实解已,刹那刹那,於其无边佛刹土中,依於神境,无碍趣往,令得圆满一切菩萨广大之行!”到达净土以后,一切佛教的教义都要通达,刹那刹那间,可以去往无边的佛的刹土。刹土就是净土,刹是梵语的译音,就是净,干净的净。“圆满一切菩萨广大之行”,就是要有利益他人的这个心,到净土以后也要修这个菩提心,我们到达净土以后还没有得到完全究竟的菩提心,要成佛,我们就要继续修这个菩提心。

  

“愿生净土已”,生到净土以后呢,“以逼切悲而为等起,神境无碍,首要来至不净土中。”这就明确了,要发菩提心,不是光是呆在净土中不动,不是这样。要得到无上的慈悲心和菩提心,还要得到神境无碍,就是神通广大和神变无碍。首要来至不净土,不净土就是人间或其他的不净世界中。要利益其他的一切众生,“依止如其一切有情各自分齐,而为说法,能安处於佛所称赞,极清净道!”就是用佛法来救度一切众生。

  

“愿由速疾圆满,彼诸希有菩萨行门,为利无边诸有情故,顺易证得佛如来位!”利益他人的菩萨行圆满,很快地就得到佛的果位。

  

前面所讲的含义就可以在下面的两个颂词当中包括。

  

“愿当退舍寿行时,”就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海会围绕无量光,”就是资粮田,阿弥陀佛的资粮田。“现前显了睹见已,信悲充满我相续!”信心和慈悲的心充满我的心间。“愿起中有显无间,”离开肉体以后,在中有当中,这是很快的时间,我们离开肉体后一刹那间就进入中有,这就是“无间”的意思。“八大菩萨示正道,生…

《《极乐愿》讲记(联波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圆满之戒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