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史上的禅者之中,虽也有不少人是博通经教的,但是,能够留下语录及书简等短篇文集之外,还有经论注释及系统性著作者,实不多,像天台智顗、清凉澄观、圭峰宗密、永明延寿之流,固不多见,即如永嘉玄觉、佛果圜悟、大慧宗杲之流亦不多见。然而,能为后世学者作借镜者,就是需要这一类的人。由于禅者的生活,重在实际,不重理论,主张简朴,不事文饰,主张直截了当,不喜转弯抹角的逻辑形式,所谓不立文字,所谓竹杖芒鞋孤僧万里,切实把住心关,牢牢看住话头,就够了。至于经教的讨究、文字的运用,非在不得已时,用作接众的方便之外,禅者们是不屑去做寻章摘句等工作的。因此,到了明末之际,禅者之中,竟有如许人物,留下了如许多的禅宗以外的作述,不能不算是稀有的现象。涉及的经律论三藏教典,涵盖了空有性相诸系,乃至也旁及密乘,重视大小戒律,袾宏强调「崇行」,弘赞推行《沩山警策》,圆澄撰《慨古录》,在在显示着明末的禅者们,已不是仅以话头公案及机锋对答为满足而在把佛法恢复到戒、定、慧三学兼顾的本来面貌。
虽然,明末禅者的作述家中,仍以不自限于一门一户的所谓「尊宿」们的著述量为多,然在曹洞宗的圆澄,着有五种四十六卷,涉及的范围有《法华经》、《涅槃经》、《楞严经》、《思益经》、《金刚三昧经》等五种经典,已不是一位寻常禅师的心量。元贤以经、律、净土并重,禅者重教扶律并且劝修净土业,也可说明了当时禅风的一斑。临济宗虽仅得法藏、通容、戒显三人,著述量也不多,但他们注意到了戒律的弘扬、密法施食的仪轨、因果报应的事迹等。可见当时的中国禅宗,已受蒙藏喇嘛教的重大影响,所以也采取密法施食的仪轨,同时当时的禅者,大多失于浮夸,若不强调戒律的生活,便会失去了僧人之所以为僧人的形象(注四)。
注解
《正源略集》卷九,收有晦山戒显的资料(《卍续藏》一四五.四○二页)。《正源略集》卷七(《卍续藏》一四五.三七七页)。
无尽传灯(西元一五五四─一六二七年)的资料见于《法华经持验记》卷下(《卍续藏》一三四.四七四页)、《净土圣贤录》卷五(《卍续藏》一三五.一四九─一五○页),他是天台宗的学者,亦以永嘉玄觉先学天台,故为《永嘉集》作注。
在犙弘赞(西元一六一一─一六八一─?年)的传记资料不详,仅知他除了《沩山警策句释记》之外,尚作有《梵网菩萨戒略疏》八卷、《四分戒本如释》
十二卷、《式叉摩那尼戒本》一卷、《四分律名义标释》四十卷(以上均见于《卍续藏》)。可知其为律宗学者。
钱牧斋(西元一五八二─一六六二年)字谦益,未见于明末的《居士传》,见于《明史》卷三○八列传一九六〈奸臣列传〉周延儒及温体仁条下。其著作甚多,请参考圣严的日文论文《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七八页。
瞿汝稷,参考《居士传》卷四四(《卍续藏》一四九.九五七页)。明末禅者的流弊,参阅拙论《明末中国佛教の研究》六八─六九页。
第五节 明末禅者的传记资料
要想明了明末的禅者,仅从他们所留下的一些语录片段之中考察,是不够的,应该查考他们的传记资料。本章第一节所提供的「明末禅宗人物资料表」,是依据撰成于西元一六四二年至一七九四年之间的九种灯录类书籍,显然那些已经不是第一手的传记资料。可是,如今尚能求得其第一手传记资料的禅者,已经不多。根据笔者手边所得,可见者有十六位,包括了他们的传、行实、行状、塔铭序、行业记等,现以表格方式,介绍如下:
(一)明末禅者原始传记资料表
编号 | 人名 | 年代 | 资料名称 | 作者 | 现存 |
1 | 云谷法会 | 1500-1579 | 云谷先大师传 | 憨山德滤 | 《憨山大师梦游集》(略称《梦游集》)卷三○,《卍续藏》一二七.六三三~六三四页 |
2 | 廪山常忠 | 1534-1588 | 常忠禅师传 | 觉浪道盛 | |
3 | 云栖祩宏 | 1535-1615 | 1.云栖塔铭 | 憨山德清 | 《梦游集》卷二七,《卍续藏》一二七.五九六~六○○页 |
2.云栖塔铭 | 吴应宾 | 《云栖法汇》卷末 | |||
3.云栖行略 | 广润 |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明末佛教研究 第二章 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