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P13

  ..续本文上一页>《云栖法汇》卷末4达观真可15《卍续藏》一二五.八九~九一页43-16031.紫柏真可传陆符《紫柏尊者别集》附录,《卍续藏》一二七.一四五~一五○页2.可禅师塔铭憨山德清《梦游集》卷二七,《卍续藏》一二七.五九○~五九六页5憨山德清1546-16231.憨山大师传陆梦龙《梦游集》卷五五,《卍续藏》一二七.九八九~九九三页2.自叙年谱福善、通炯《梦游集》卷五三,《卍续藏》一二七.九四六~九七七页3.憨山大师塔铭吴应宾《梦游集》卷五五,《卍续藏》一二七.九七八~九八五页4.憨山大师塔铭钱谦益《梦游集》卷五五,《卍续藏》一二七.九八五~九八九页6无明慧经1548-16181.无明经禅师塔铭憨山德清《梦游集》卷二八,《卍续藏》一二七.六○二~六○六页2.无明和尚行业记永觉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一五,《卍续藏》一二五.五七五~五七八页3.鹤林记同上同上五七八~五七九页7湛然圆澄1516-16261.澄禅师塔铭陈懿典《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卷八,《卍续藏》一二六.三○九~三一○页2.澄禅师塔铭陶奭龄同上三一一~三一三页3.澄禅师行状丁元公同上三一三~三一六页8闻谷广印1566-1636塔铭序永觉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一八,《卍续藏》一二五.六○九~六一二页9无异元来1575-16301.博山和尚传刘日杲《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三五,《卍续藏》一二五.三八八~三九二页2.塔铭并序吴应宾同上三九二~三九七页3.衣钵塔铭有序永觉元贤《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一八,《卍续藏》一二五.六一二~六一五页10晦台元镜1577-1630塔铭并序黄端伯(元公)《晦台元镜禅师语录》卷末,《卍续藏》一二五.八六~八九页11永觉元贤1578-16571.元贤禅师行业曲记林之蕃《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三○,《卍续藏》一二五.七八三~七八八页2.永觉老人传潘晋台同上七八八~七九二页12见如元谧1579-1649行实邓来沙《见如元谧禅师语录》卷末,《卍续藏》一二五.一○五~一○八页13颛愚观衡1579-16481.爪发衣钵塔志铭蕅益智旭《灵峰宗论》卷八2.祭文同上同上14宗宝道独1599-16601.长庆老和尚行状函《宗宝道独禅师语录》卷六,《卍续藏》一二六.一六九~一七一页2.独和尚塔铭钱谦益同上一七一~一七三页15为霖道霈1615-1702旅泊幻迹自撰《为霖道霈禅师还山录》卷四,《卍续藏》一二五.六一二~六一五页《卍续藏》一二五.九七四~九七九页16晦山戒显

  -1644-1671-

  参考其所著《现果随录》,《卍续藏》一四九册

  

  

  以上十六人的传记资料,已经相当不少,其中有九人都有二种以上的资料,袾宏、德清、慧经、圆澄、元来,均有三种以上,尤其是德清,除了自叙年谱,尚有陆梦龙作传、吴应宾及钱谦益作塔铭,所以他的资料最丰富。

  

  从这些文字的作者而言,不是佛门的尊宿大老,即是公门的高官名士。出于憨山德清之手者有四篇,永觉元贤也有四篇,吴应宾为其中三人作塔铭,钱牧斋谦益居士,为其中二人作行业记或塔铭。可见此四位作者,对明末佛教的史料提供方面,有很大贡献。明末禅者替他人写作传记及塔铭最多的,也是憨山德清,在他的《憨山大师梦游集》(略称《梦游集》)中,所收的僧俗塔铭,达三卷二十二人,传记一卷七人。每一篇传记资料,都说明着某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传记资料,都说明着他所代表的时代形态。所以,这些资料,可以当作史料看,也可当作思想及修持的方法,来给后人参考,对后人产生见贤思齐的鼓励及引导的作用。

  

  在以上所举十六人的资料中,使我们知道,其中至少有三位,是考过功名上过榜的所谓士子出身,那就是云栖袾宏(注一)、永觉元贤(注二)、晦山戒显(注三)。憨山德清虽未赴试,而他自八岁起即读诗书,至十九岁时,他的「同会诸友,皆取捷」,亦有人劝其赴试者,他却即在那年「决志做出世事,即请祖翁披剃」,做参究工夫的和尚去了(注四)。达观真可于出家前的十七岁时,亦曾有「愿立功名」之志(注五)。晦台元镜的塔铭中也说他于七岁时,即习诗书,并且「慕姚江良知之学」(注六)。无明慧经的行业记中说,他是九岁即入乡校,至十八岁「弃笔砚,欲卜隐」,结果便走上了出家的路(注七)。

  

  我们必须明白,中国虽是文明古国,在西元十六世纪的明末时代,读书并不是全民都可做得到的事,更可说只有有志于功名的人,才可能有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活。然在资料中告诉了我们,明末的禅僧之中,竟有许多饱读诗书的人。也可以说,明末禅宗的隆盛,与当时禅僧的教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注解

  

  依据他的两篇塔铭及一篇行略,都说他:「年十七,补邑庠,试屡冠诸生,以学行重于一时,于科第犹掇之也。」(见《云栖法汇》)末卷)林之蕃的《永觉贤公大和尚行业曲记》云:「师初名懋德字暗修,为邑名诸生,嗜周、程、张、朱之学。」(《卍续藏》一二五‧七八四页)戒显于其所著的《现果随录》卷一有云:「戒显曰:公系余诸生时业师也。」(《卍续藏》一四九.四九九页)见于《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卷上(《卍续藏》一二七.九四七─九四九页)。《卍续藏》一二七.一四五页。《卍续藏》一二五.八七页。《卍续藏》一二五.五七五页。

  

  第六节 明末禅者的法派诤议

  

  明末的禅者之中,重视法派传承的,是属于临济派下密云圆悟一系。从汉月法藏的《五宗原》序,知道当时有人「抹杀五家宗旨,单传释迦拈花一事,谓之直提向上」(注一)。所以法藏作《五宗原》以证明五家宗旨,均符于威音佛以来的法印。法藏的嗣法师密云圆悟,见到法藏的五家宗旨,是建立在没有典据可考的威音佛的一「○」相,认为「佛法的大意,岂不为汉月法藏所混灭」(注二),因此而作《辟妄救略说》十卷,找出世代亲承的法脉,把禅宗单传嫡承化,自过去七佛、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南岳怀让下三十四世,计印度、中国共六十七人(注三),最后一人便是密云圆悟。嗣后,有其弟子费隐通容撰《五灯严统》,目的也在于清理门户,整顿法派的混乱(注四),杜绝假冒,所谓遥嗣、私淑、自悟…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