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P12

  ..續本文上一頁梵網菩薩戒類4113 1 五九冊、九五冊僧律類410 2 2 叁六冊、一○六冊、一○七冊高僧事略類111 一叁四冊缁門崇行錄111 一四八冊《沩山警策》11 1 五九冊瑜伽施食類452 2 一○四冊水陸儀軌類161 一二九冊《肇論》16 九六冊因果報應類14 1一四九冊共計27類65 種269 卷18 種 42 卷6 種 6 卷15 種 123 卷3 種 12 卷5 種 46卷6 種 21卷5 種 71 種 1 卷1 種 1卷4 種 6 卷1 種 4 卷 尊宿曹洞系臨濟系

  

  中國禅宗史上的禅者之中,雖也有不少人是博通經教的,但是,能夠留下語錄及書簡等短篇文集之外,還有經論注釋及系統性著作者,實不多,像天臺智顗、清涼澄觀、圭峰宗密、永明延壽之流,固不多見,即如永嘉玄覺、佛果圜悟、大慧宗杲之流亦不多見。然而,能爲後世學者作借鏡者,就是需要這一類的人。由于禅者的生活,重在實際,不重理論,主張簡樸,不事文飾,主張直截了當,不喜轉彎抹角的邏輯形式,所謂不立文字,所謂竹杖芒鞋孤僧萬裏,切實把住心關,牢牢看住話頭,就夠了。至于經教的討究、文字的運用,非在不得已時,用作接衆的方便之外,禅者們是不屑去做尋章摘句等工作的。因此,到了明末之際,禅者之中,竟有如許人物,留下了如許多的禅宗以外的作述,不能不算是稀有的現象。涉及的經律論叁藏教典,涵蓋了空有性相諸系,乃至也旁及密乘,重視大小戒律,袾宏強調「崇行」,弘贊推行《沩山警策》,圓澄撰《慨古錄》,在在顯示著明末的禅者們,已不是僅以話頭公案及機鋒對答爲滿足而在把佛法恢複到戒、定、慧叁學兼顧的本來面貌。

  

  雖然,明末禅者的作述家中,仍以不自限于一門一戶的所謂「尊宿」們的著述量爲多,然在曹洞宗的圓澄,著有五種四十六卷,涉及的範圍有《法華經》、《涅槃經》、《楞嚴經》、《思益經》、《金剛叁昧經》等五種經典,已不是一位尋常禅師的心量。元賢以經、律、淨土並重,禅者重教扶律並且勸修淨土業,也可說明了當時禅風的一斑。臨濟宗雖僅得法藏、通容、戒顯叁人,著述量也不多,但他們注意到了戒律的弘揚、密法施食的儀軌、因果報應的事迹等。可見當時的中國禅宗,已受蒙藏喇嘛教的重大影響,所以也采取密法施食的儀軌,同時當時的禅者,大多失于浮誇,若不強調戒律的生活,便會失去了僧人之所以爲僧人的形象(注四)。

  

  注解

  

  《正源略集》卷九,收有晦山戒顯的資料(《卍續藏》一四五.四○二頁)。《正源略集》卷七(《卍續藏》一四五.叁七七頁)。

  

  無盡傳燈(西元一五五四─一六二七年)的資料見于《法華經持驗記》卷下(《卍續藏》一叁四.四七四頁)、《淨土聖賢錄》卷五(《卍續藏》一叁五.一四九─一五○頁),他是天臺宗的學者,亦以永嘉玄覺先學天臺,故爲《永嘉集》作注。

  

  在犙弘贊(西元一六一一─一六八一─?年)的傳記資料不詳,僅知他除了《沩山警策句釋記》之外,尚作有《梵網菩薩戒略疏》八卷、《四分戒本如釋》

  

  十二卷、《式叉摩那尼戒本》一卷、《四分律名義標釋》四十卷(以上均見于《卍續藏》)。可知其爲律宗學者。

  

  錢牧齋(西元一五八二─一六六二年)字謙益,未見于明末的《居士傳》,見于《明史》卷叁○八列傳一九六〈奸臣列傳〉周延儒及溫體仁條下。其著作甚多,請參考聖嚴的日文論文《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七八頁。

  

  瞿汝稷,參考《居士傳》卷四四(《卍續藏》一四九.九五七頁)。明末禅者的流弊,參閱拙論《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六八─六九頁。

  

  

  第五節 明末禅者的傳記資料

  

  要想明了明末的禅者,僅從他們所留下的一些語錄片段之中考察,是不夠的,應該查考他們的傳記資料。本章第一節所提供的「明末禅宗人物資料表」,是依據撰成于西元一六四二年至一七九四年之間的九種燈錄類書籍,顯然那些已經不是第一手的傳記資料。可是,如今尚能求得其第一手傳記資料的禅者,已經不多。根據筆者手邊所得,可見者有十六位,包括了他們的傳、行實、行狀、塔銘序、行業記等,現以表格方式,介紹如下:

  

  (一)明末禅者原始傳記資料表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

編號人名年代資料名稱作者現存
1雲谷法會1500-1579雲谷先大師傳憨山德濾《憨山大師夢遊集》(略稱《夢遊集》)卷叁○,《卍續藏》一二七.六叁叁~六叁四頁
2廪山常忠1534-1588常忠禅師傳覺浪道盛
3雲棲祩宏1535-16151.雲棲塔銘憨山德清《夢遊集》卷二七,《卍續藏》一二七.五九六~六○○頁
2.雲棲塔銘吳應賓《雲棲法彙》卷末
3.雲棲行略廣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