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P18

  ..续本文上一页考之用,是给住持禅林的方丈长老们编写的一册锻禅计画书,所以此书的次第十三章,首章即要求长老,必须坚誓忍苦,长老不怕辛苦,不惜劳累,是锻禅的第一条件。此下依次的章目是:辨器授话、入室搜刮、落堂开导、垂手锻炼、机权策发、寄巧回换、斩关开眼、研究纲宗、精严操履、磨治学业、简练才能、谨严付授。也就是作为丛林住持的人,有责任将所有的禅众,用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成为佛教的有用之才。以此书与《祖庭钳锤录》比较,当然是此书的气势澎湃,而且从理论上说,它是有层次、先后及细则说明的,应该是一部受丛林长老们重视的好书。

  

  无异元来的《博山参禅警语》,元来的全名,应该是「博山无异大舣元来」,博山是其所住道场名。此书共分五章,专对参禅者的困难处发言,故与前面的三书相比,又是不同。禅者使用方法时,必有困难,如何解除参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困难,便是此书的目的,而且是过来的明眼人语、经验之谈,正如刘崇庆为此书所写的序中说:「博山大师,乘悲愿力,来作大医王,用一味伽陀,遍疗狂狷业病。故有示禅病警语五章,直捷简当,把参禅骨髓中病,都说透过。其开示做工夫语,最为吃紧,真是禅门一种切要新书。」(《卍续藏》一一二.九四六页)又说:「博山大师,自来参究此道,极是融通,凡有言句,皆中肯綮,非故为高妙玄着之谈,使人不知,乃平日亲证实履境界,见到、说到、行到、用到,其义理精明,辩才无碍,所以快说禅病,如握秦宫玉镜,照见群僚肝胆,一毫隐讳不得。」(同上)

  

  此中所言「禅病」,即是参禅者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此书不仅说出病情,主要在于因病处方,对症下药。过去的禅籍中,重心在于如何导人开悟,最多提及在开悟之前的痛苦经验,至于如何排除参禅的各种障碍,则甚少正面论列,而此《博山参禅警语》的特色,便是运用简明的语句,平实剀切地为禅者们排除参禅道上的身心障缘。其一共五章的章目,即是:示初心者做工夫、评古德垂示、示疑情发不起者、示疑情已发起者、示参公案。对于初心参禅者而言,不论其有明师指导或无明师指导,凡是参禅用工夫的人,此书都有用处。所以此书不是为明眼的过来人备,乃为初心者写,亦可作已为禅师的人们用来助人修行的参考。

  

  憨山德清示人修行方法:憨山大师所涉的范围极广,但他出于禅而亦汇归于禅,他将一切的世出世间法,均归于禅法。在佛法中的修行方法很多,但他将参禅、念佛、持咒,均当作禅法,所以他的修行法门,以参禅为主,亦以教人念佛持咒为其方便。从他的《梦游集》中,至少可看到如下的七篇文字,是关于教人如何修行的。

  

  〈答郑昆岩中丞〉法语,示人如何参禅,非常中肯切实,他说:「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解,目的只在一念上做。」「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此文中略示五个参禅的原则:不得贪求玄妙,不得将心待悟,不得希求妙果,不可自生疑虑,决定深信自心是佛。(《梦游集》卷二,《卍续藏》一二七.二二二─二二六页)

  

  〈示参禅切要〉(《梦游集》卷六,《卍续藏》一一七.二八三─二八五页)

  

  〈示念佛参禅切要〉(《梦游集》卷九,《卍续藏》一二七.三二五─三二六页)

  

  〈答德王问〉─示修净土法门(《梦游集》卷一○,《卍续藏》一二七.三四一─三四六页)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梦游集》卷二,《卍续藏》一二七.二三三─二三四页)

  

  〈示念佛切要〉(《梦游集》卷七,《卍续藏》一二七.二九七─二九八页)

  

  〈示玄机参禅人〉─示如何持咒(《梦游集》卷八,《卍续藏》一二七.三一三─三一四页)

  

  其他散见于憨山德清诸著述文字中,有关教人如何修持者,不胜枚举。

  

  湛然圆澄的《宗门或问》,圆澄的全衔应该是「会稽云门显圣寺散木禅师湛然圆澄」,他在出家之初,目不识丁,后来不仅成为一代宗匠,而且还留下了不少的著述。《宗门或问》一书,不仅是为了说明修行的方法,乃为疏导禅门中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而作。比如论及念佛、看教、持咒、参禅的同异,而称:「念佛者念此心也,看教者看此心也,持咒者护此心也,参禅者参此心也。」(注一)对于参禅者则说:「古人云:欲参禅者,须发三种大心,必获妙悟,成就不疑。三种者何?一者发大信心,二者发大勇猛不退心,三者发大疑情。」(注二)

  

  并就此三心,详加说明。又对根利及根钝的问题提出解答:「谓古人根利机熟者,何以赵州八十年行脚,长庆七破蒲团,香林四十年不杂用心,灵云三十年方能了悟?从上尊宿,皆是艰难而得,子今用功几年,而云根钝机浅,盖不之学耳。」(注三)

  

  他又为了纠正一些人的错误观念,认为禅者修行,必须离群独居,不事人间的服务,始克有大成就,所以又举出如下的例子云:

  

  「虚空洞豁,不碍万象发挥,日明夜暗,草生木长,云行鸟飞,岂有虚空同其生灭哉?是以杨岐总十载院事,起临济正宗。百丈不作不食,为万年龟鉴。沩山典座,赌净瓶于众中。雪峰饭头,悟妙道于鳌山。云峰化主,桶脱于后架。石巩猎户,弓箭折于庵前。丹霞天然颖悟,而三年曹厂。六祖肉身菩萨,而八月碓坊。古人皆以事理兼修,岂一向避喧求静者耶?」

  

  「子如肯信,不必他余,但向一机一语思解不行处,着实参叩,行也如是,坐也如是,着衣吃饭亦如是,阿屎放尿亦如是,迎宾待客亦如是,语默动静亦如是,乃至日如是夜如是,月如是年如是,参来参去,蓦忽地脚根断线,八字打开,则知从前奇言妙句,检点将来,是什么干屎橛、破草鞋!古人云:『绝后再苏,方始欺君不得。』其言可信也。」(《宗门或问》,《卍续藏》一二六.三四五─三四六页)

  

  此书所举参禅者宜发的「三种大心」,以及「着实参叩」的态度,即是修行的指导,至于举例鼓励长期修行及为大众的事服务,也为一般贪求快速及避喧求静的禅者们,作了迎头棒喝。

  

  以上所举六人,是在明末禅者之中,对于锻炼禅众及指导禅众修行,着有专书或留有单篇专文者,其他如紫柏、真可等诸师的法语(注四)、语录之中,亦能零星见到类似的文字。此也正是禅宗语录的主要内容所在,故不能形成特色。而明末禅者的特色之一,则为由于重视方法,各家竞相撰集专书,且是如此的丰富,乃为中国禅史上从未有过的盛况。

  

  注解

  

  《宗门或问》(《卍续藏》一二六.三一八页)。同上(同上三四四页)。同上(同上三四五页)。例如《紫柏尊者全集》卷二的法语中有云:「凡炼心者,必以话头为椎轮,然而有有心话头,有无心话头。有心话头则初机精进者;无心话头则无功任运者。」(《卍续藏》一二六.六八○页)又说静坐分有下劣、平等、增上的三等,亦即对于禅及禅定的新分类(《卍续藏》一二六.六八六页)。

  

  第九节 结语

  

  本文到此,应该结束了,虽然,明末的禅者,尚有念佛思想或禅净合流的问题,以及在教理上的立足点的问题等,此当容在另外的专题研究中,加以论列。本文的目的,仅在提供明末禅宗的主要形象。至于更深入的专题研究,尚待进一步地个案讨论。(一九八二年十一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四日稿成于纽约禅中心)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