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七世纪时,顿由净土宗取代了禅宗的地位,新成立了竹林莲宗一派,以阿弥陀佛为其主要之中心,乃至形成以后北越佛教的主流。这可能与中国自宋明以后,倡导禅净双修,以及明末清代的高扬弥陀净土,有甚大关系。
四、佛教的衰落
越南的佛教,自陈朝灭亡,即告衰落。
西元一四○○年,陈朝亡后,国内大乱,加之明朝的中国大军入寇,故于明成祖永乐十二年至明宣宗宣德二年(西元一四一四─一四二七年),十余年间又成了中国的保护国。到了黎朝的太祖黎利起来击退了明军,即王位而称国号为大越,越南又告独立。
当时的中国明朝政府,正从事于儒学之奖励,所以黎太祖(西元一四二八─一四三三年)虽击退了明军,但对明朝的文化制度,却大肆吸收移植,其结果则使儒学与文学,极一时之盛;在宗教方面,道教及喇嘛教之势力,亦日益隆起。反之,正统的佛教,却落于衰退。遂而儒、道、释三教混合的新局面,也跟着出现。在明朝保护期间,中国的太守,尝下令没收佛教经书,彻底破坏各地寺观。黎太祖顺天二年(西元一四二九年),尝行僧道之考试,不知诵经不持戒律者,一律敕令还俗。
黎朝二王太宗(西元一四三四─一四四二年)时,佛教又一度抬头,太宗于绍平元年(西元一四三四年),修理寺院,设盂兰盆会,同时赦释囚犯,并赐僧钱二百二十缗。翌年,铸造国太后之金像,命僧人行开光点眼之法,并于其庙祝祷。太宗也同样重视儒教,绍平二年二月,创行祭孔之释奠,并成为以后之永式;又于同年十二月,发行了新刊之《四书大全》。
经过三主仁宗,至四主圣宗(西元一四六○─一四九七年)时,即行抑佛重儒之政策,光顺二年(西元一四六一年)禁止寺观之新造,又于光顺六年,命礼官改革民俗,此谓矫正民间溺信佛教之弊,监视僧侣之行踪。对于儒教,则备加重用,制定春秋二季祭孔之礼,同时增建文庙以及儒家其他的诸多设施。此时的国势颇强,乃系黎朝的盛世。唯其于重儒抑佛的政策,并无关联,因其重用儒教之后的结果,至第五主到第十主期间,国内外的动乱,又相继而现。在此阶段,政治紊乱,佛教的活动,也无特别可记述之处。
由于内乱,权臣莫登庸弒第九昭宗而僭夺王位,在莫氏支配政权数年之后,黎朝再兴,然其政权竟又归于重臣郑检操纵,唯其仍奉黎朝之王统而占领越北的东京地方。适巧与阮氏在顺化,支配了南部地方而对峙。在名目上,此期间仍为黎朝的王统,实际上却是郑氏与阮氏分割而治的局面。在二百余年间保持了王统的不绝,黎氏的朝廷却是威势尽失,是称为后黎朝。
在后黎朝时代(西元一五三三─一七九一年),王室重奉儒教,民间则对佛教保有相当信仰,郑氏亦尝用意于佛教。唯因长期的内战变乱,民力雕弊,故对寺院的建立不多。
基督教传入越南之后,发生有多种弊害,故于后黎朝第九主玄宗景治元年(西元一六六三年)及十二主裕宗永盛八年(西元一七一二年),两度下令禁止基督教之传播。
裕宗永盛十五年,郑棡修理福龙寺,经营达数年之久,劳役人民,民间颇有不平之怨声,甚至要求修理之工程中止。不过,郑棡修寺的动机,是在造成游览之胜地,并非出于真正崇佛之意图。
又有郑杠,建立琼林寺及崇严寺,石工万名,日夜不停,并以征服劳役代替税捐之缴纳。郑杠又建壶天寺与香海寺,并由百官献铜,铸造大佛像。可是到了后黎朝的末主愍帝昭统元年(西元一七八七年),由于军用的支出浩大,国库空虚,铜之需要孔急,遂有阮有整之奏请,令各地寺观的铜像铜器,送至京师,铸造昭统通宝的钱币了。
由于北方的郑氏及南方的阮氏,均欲收拾民心之归向,人民信佛者多,所以为了建寺而大兴土木。故在南方的阮氏,也曾下旨建立天姆寺,今日之顺化,尚有其遗迹,此寺三宝殿之雄伟,及其所铸之钟有异常之金声,是为两大特点。一 般人皆肯定地说,今在顺化附近各区之大多数寺观工程,也均由于当年阮氏各主之功德所赐,传至今日,尚为越南佛子所津津乐道。
就在后黎朝的末际,起兵于西山的阮文央,声势也颇壮大。于是,越南的政局,形成了鼎足而三的分裂状态,东京的郑氏、顺化的阮氏,加上西山的阮氏,就把越南割据了。
于是,北越的黎朝,求助于中国清朝的军队,结果清军却大败,黎朝也就从此灭亡。占据顺化地方的阮氏政权阮福映,一时也亡命逃出了国外,后得法国的援助,才渐次回复其势力,终于击破了西山的阮氏而统一了全国。
阮福映遂于西元一八○二年(中国清仁宗嘉庆七年)即王位,改称年号为嘉隆,建立了阮朝。
当时的阮朝,领有东京、安南、交趾,真腊则为其保护国。可见其威势,已较前数朝代的版图为大了,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越南三邦的范围,含有今日的越南、柬埔寨、寮国在内。
然而,阮朝得到法国的援助而统一全国,她所付出的代价则是相当的大。法国到了西元一八八六年占领了越南,至翌年,终于在越南组织了印度支那政府,设置总督,统辖全域。
本来,我国对于越南保有宗主权,越南内政独立,但受中国的保护。阮福映引入了法国的势力,后来为了传教问题,而彼此的关系恶化,法国便以武力胁迫清朝政府,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中法越南的战争,也是中国的国耻之一,因为越南的宗主权终由于清朝军事失利而丧失。
于是,越南的阮氏王朝,成了法国的傀儡,徒拥虚名,而无实权。
虽然如此,阮朝王室,对于内政的处理,尚有一部分的影响力。正因如此,对于佛教是很不利的。一方面,法国的政府大力推行天主教的传教事业,一方面,阮朝的王室则采用儒教,朝廷各项制度,无不以儒教为准。
阮福映于平定国内之后,即于嘉隆三年(西元一八○二年)八月,建太庙于皇城之左,又诣文庙而行秋祭。
翌年初,敕礼部于吉日祭天地。此后屡于春秋两季亲行文庙之祭,并扩大建筑文庙的规模,阮福映为阮朝的世祖,其后各主,即以世祖所定的制度朝仪为式的惯例。
阮朝对于佛教的限制极苛,僧徒被黜,而由御赐之流至各寺观为寺监或法师,所以各寺观仅存外表之形式,破戒视为寻常,宗教的精神全失,同时,政府设置僧籍,以便控制;限制寺院购置地产,限制寺院接受十方善信的财物布施,以期抑制佛教的发展,致使真修实学的僧人,不获安心弘法之所,反使一般伪借佛教以行惑世之实的假佛教徒,得到了机会。
五、混杂信仰的佛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越南的民间信仰,与中国的极为相近,除了少数天主基督的信徒之外,都会承认他是信仰佛教的,可是此所谓佛教,绝对不是纯粹的三宝弟子,而是混合了佛、儒、道三教观念和成分的信仰。
在农村之中,有各式神祇的崇拜,呈现出类似多神的复杂形态。
从其外貌上看,越南寺院的建筑,与中国相似,僧侣的生活,也类似中国,除了南部受有小乘佛教传播而同于上座部的形态之外,大多数的越南佛教,跟中国是极为类似的北传形式。他们的佛塔,也保留着中国的色彩。他们的经典,也是中国的文字。他们的佛殿内部,中央供释尊像,右供阿弥陀佛像,左供弥勒菩萨像,这是指的比较纯粹的寺院。
因此,除了少数的佛教僧侣,一般的人民之自称为佛教徒者,即无法辨别佛、儒、道的界限。于是,一般以佛教为生的佛教徒,每每成为从事于精灵崇拜等的妖术师,而在民间看来,以为这也就是佛教。
因此,在许多混合信仰的佛寺之中,他们的正殿中央,备有五、六段坛台,安置了各种的偶像。最前列的一段,普通是供佛的诞生像,左右则为阿难与目犍连二尊者。其次供置道教诸神、冥府之王、北极星、南极星。最上一段安置佛教的三宝、孔子、老子诸像。至左右两个胁坛,普通是供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以及守护诸天、著名的祖师等的偶像。又有地狱图、罗汉图、道教诸神仙图,描绘于梁间者。
他们信仰灵魂的轮回之说,虽然正信的佛教不主张有固定的灵魂,但是轮回的观念,使得大家既有安慰也自愿自动地行善止恶。他们信仰诸佛在此世界的人类之上方,监视保护此一世界,并相信有佛教的守护诸天,守护信佛的人们。
在佛事方面,一般的有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这是民间的盛会,相信此日地狱门开放,各人的祖先亡灵,来到人间受惠。所以各家门前,均备供食物,并以纸做的衣服、金钱,入夜焚化。在这一天,各寺塔内,也举行大袈裟供养之仪式。
每月阴历的一日及十五日,各寺塔内也举行一定的仪式。
与佛教寺院相等的,有儒教的文庙,及道教的关圣庙,也并存于越南的各地。农村部落尚有各村的守护神的供祀,这有类于中国的土地祠,越南人称之为亭的建筑物,也屡见不鲜。跟中国、印度、日本的民俗一样,越南人也有崇拜大树之神灵的习惯,并且非常普遍。
类似的民间信仰,与其说是信的佛教,不如说是信仰超人的存在,一种神秘力量的祈求。
正由于宗教信仰的混淆复杂,即有一些人士希望把它们有系统地统一起来,所以产生了一个结合了佛教、道教、基督教所混淆而成的高台教,这是越南的一支新宗教。
六、蓬勃的现代佛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全人类是一大浩劫,但在战争结束之后,世界的形势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民国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便终止了二次大战,大战的终止,也为各弱小的国家民族带来了自治与独立的新机运,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便随着这一新形势而日渐萎缩后退。越南在法国殖民统治了六十多年之后,终于也…
《附录 越南佛教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