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附錄 越南佛教史略▪P3

  ..續本文上一頁十七世紀時,頓由淨土宗取代了禅宗的地位,新成立了竹林蓮宗一派,以阿彌陀佛爲其主要之中心,乃至形成以後北越佛教的主流。這可能與中國自宋明以後,倡導禅淨雙修,以及明末清代的高揚彌陀淨土,有甚大關系。

  

  四、佛教的衰落

  

  越南的佛教,自陳朝滅亡,即告衰落。

  

  西元一四○○年,陳朝亡後,國內大亂,加之明朝的中國大軍入寇,故于明成祖永樂十二年至明宣宗宣德二年(西元一四一四─一四二七年),十余年間又成了中國的保護國。到了黎朝的太祖黎利起來擊退了明軍,即王位而稱國號爲大越,越南又告獨立。

  

  當時的中國明朝政府,正從事于儒學之獎勵,所以黎太祖(西元一四二八─一四叁叁年)雖擊退了明軍,但對明朝的文化製度,卻大肆吸收移植,其結果則使儒學與文學,極一時之盛;在宗教方面,道教及喇嘛教之勢力,亦日益隆起。反之,正統的佛教,卻落于衰退。遂而儒、道、釋叁教混合的新局面,也跟著出現。在明朝保護期間,中國的太守,嘗下令沒收佛教經書,徹底破壞各地寺觀。黎太祖順天二年(西元一四二九年),嘗行僧道之考試,不知誦經不持戒律者,一律敕令還俗。

  

  黎朝二王太宗(西元一四叁四─一四四二年)時,佛教又一度擡頭,太宗于紹平元年(西元一四叁四年),修理寺院,設盂蘭盆會,同時赦釋囚犯,並賜僧錢二百二十缗。翌年,鑄造國太後之金像,命僧人行開光點眼之法,並于其廟祝禱。太宗也同樣重視儒教,紹平二年二月,創行祭孔之釋奠,並成爲以後之永式;又于同年十二月,發行了新刊之《四書大全》。

  

  經過叁主仁宗,至四主聖宗(西元一四六○─一四九七年)時,即行抑佛重儒之政策,光順二年(西元一四六一年)禁止寺觀之新造,又于光順六年,命禮官改革民俗,此謂矯正民間溺信佛教之弊,監視僧侶之行蹤。對于儒教,則備加重用,製定春秋二季祭孔之禮,同時增建文廟以及儒家其他的諸多設施。此時的國勢頗強,乃系黎朝的盛世。唯其于重儒抑佛的政策,並無關聯,因其重用儒教之後的結果,至第五主到第十主期間,國內外的動亂,又相繼而現。在此階段,政治紊亂,佛教的活動,也無特別可記述之處。

  

  由于內亂,權臣莫登庸弒第九昭宗而僭奪王位,在莫氏支配政權數年之後,黎朝再興,然其政權竟又歸于重臣鄭檢操縱,唯其仍奉黎朝之王統而占領越北的東京地方。適巧與阮氏在順化,支配了南部地方而對峙。在名目上,此期間仍爲黎朝的王統,實際上卻是鄭氏與阮氏分割而治的局面。在二百余年間保持了王統的不絕,黎氏的朝廷卻是威勢盡失,是稱爲後黎朝。

  

  在後黎朝時代(西元一五叁叁─一七九一年),王室重奉儒教,民間則對佛教保有相當信仰,鄭氏亦嘗用意于佛教。唯因長期的內戰變亂,民力雕弊,故對寺院的建立不多。

  

  基督教傳入越南之後,發生有多種弊害,故于後黎朝第九主玄宗景治元年(西元一六六叁年)及十二主裕宗永盛八年(西元一七一二年),兩度下令禁止基督教之傳播。

  

  裕宗永盛十五年,鄭棡修理福龍寺,經營達數年之久,勞役人民,民間頗有不平之怨聲,甚至要求修理之工程中止。不過,鄭棡修寺的動機,是在造成遊覽之勝地,並非出于真正崇佛之意圖。

  

  又有鄭杠,建立瓊林寺及崇嚴寺,石工萬名,日夜不停,並以征服勞役代替稅捐之繳納。鄭杠又建壺天寺與香海寺,並由百官獻銅,鑄造大佛像。可是到了後黎朝的末主愍帝昭統元年(西元一七八七年),由于軍用的支出浩大,國庫空虛,銅之需要孔急,遂有阮有整之奏請,令各地寺觀的銅像銅器,送至京師,鑄造昭統通寶的錢幣了。

  

  由于北方的鄭氏及南方的阮氏,均欲收拾民心之歸向,人民信佛者多,所以爲了建寺而大興土木。故在南方的阮氏,也曾下旨建立天姆寺,今日之順化,尚有其遺迹,此寺叁寶殿之雄偉,及其所鑄之鍾有異常之金聲,是爲兩大特點。一 般人皆肯定地說,今在順化附近各區之大多數寺觀工程,也均由于當年阮氏各主之功德所賜,傳至今日,尚爲越南佛子所津津樂道。

  

  就在後黎朝的末際,起兵于西山的阮文央,聲勢也頗壯大。于是,越南的政局,形成了鼎足而叁的分裂狀態,東京的鄭氏、順化的阮氏,加上西山的阮氏,就把越南割據了。

  

  于是,北越的黎朝,求助于中國清朝的軍隊,結果清軍卻大敗,黎朝也就從此滅亡。占據順化地方的阮氏政權阮福映,一時也亡命逃出了國外,後得法國的援助,才漸次回複其勢力,終于擊破了西山的阮氏而統一了全國。

  

  阮福映遂于西元一八○二年(中國清仁宗嘉慶七年)即王位,改稱年號爲嘉隆,建立了阮朝。

  

  當時的阮朝,領有東京、安南、交趾,真臘則爲其保護國。可見其威勢,已較前數朝代的版圖爲大了,這也就是後來被稱爲越南叁邦的範圍,含有今日的越南、柬埔寨、寮國在內。

  

  然而,阮朝得到法國的援助而統一全國,她所付出的代價則是相當的大。法國到了西元一八八六年占領了越南,至翌年,終于在越南組織了印度支那政府,設置總督,統轄全域。

  

  本來,我國對于越南保有宗主權,越南內政獨立,但受中國的保護。阮福映引入了法國的勢力,後來爲了傳教問題,而彼此的關系惡化,法國便以武力脅迫清朝政府,這便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中法越南的戰爭,也是中國的國恥之一,因爲越南的宗主權終由于清朝軍事失利而喪失。

  

  于是,越南的阮氏王朝,成了法國的傀儡,徒擁虛名,而無實權。

  

  雖然如此,阮朝王室,對于內政的處理,尚有一部分的影響力。正因如此,對于佛教是很不利的。一方面,法國的政府大力推行天主教的傳教事業,一方面,阮朝的王室則采用儒教,朝廷各項製度,無不以儒教爲准。

  

  阮福映于平定國內之後,即于嘉隆叁年(西元一八○二年)八月,建太廟于皇城之左,又詣文廟而行秋祭。

  

  翌年初,敕禮部于吉日祭天地。此後屢于春秋兩季親行文廟之祭,並擴大建築文廟的規模,阮福映爲阮朝的世祖,其後各主,即以世祖所定的製度朝儀爲式的慣例。

  

  阮朝對于佛教的限製極苛,僧徒被黜,而由禦賜之流至各寺觀爲寺監或法師,所以各寺觀僅存外表之形式,破戒視爲尋常,宗教的精神全失,同時,政府設置僧籍,以便控製;限製寺院購置地産,限製寺院接受十方善信的財物布施,以期抑製佛教的發展,致使真修實學的僧人,不獲安心弘法之所,反使一般僞借佛教以行惑世之實的假佛教徒,得到了機會。

  

  五、混雜信仰的佛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越南的民間信仰,與中國的極爲相近,除了少數天主基督的信徒之外,都會承認他是信仰佛教的,可是此所謂佛教,絕對不是純粹的叁寶弟子,而是混合了佛、儒、道叁教觀念和成分的信仰。

  

  在農村之中,有各式神祇的崇拜,呈現出類似多神的複雜形態。

  

  從其外貌上看,越南寺院的建築,與中國相似,僧侶的生活,也類似中國,除了南部受有小乘佛教傳播而同于上座部的形態之外,大多數的越南佛教,跟中國是極爲類似的北傳形式。他們的佛塔,也保留著中國的色彩。他們的經典,也是中國的文字。他們的佛殿內部,中央供釋尊像,右供阿彌陀佛像,左供彌勒菩薩像,這是指的比較純粹的寺院。

  

  因此,除了少數的佛教僧侶,一般的人民之自稱爲佛教徒者,即無法辨別佛、儒、道的界限。于是,一般以佛教爲生的佛教徒,每每成爲從事于精靈崇拜等的妖術師,而在民間看來,以爲這也就是佛教。

  

  因此,在許多混合信仰的佛寺之中,他們的正殿中央,備有五、六段壇臺,安置了各種的偶像。最前列的一段,普通是供佛的誕生像,左右則爲阿難與目犍連二尊者。其次供置道教諸神、冥府之王、北極星、南極星。最上一段安置佛教的叁寶、孔子、老子諸像。至左右兩個脅壇,普通是供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以及守護諸天、著名的祖師等的偶像。又有地獄圖、羅漢圖、道教諸神仙圖,描繪于梁間者。

  

  他們信仰靈魂的輪回之說,雖然正信的佛教不主張有固定的靈魂,但是輪回的觀念,使得大家既有安慰也自願自動地行善止惡。他們信仰諸佛在此世界的人類之上方,監視保護此一世界,並相信有佛教的守護諸天,守護信佛的人們。

  

  在佛事方面,一般的有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會,這是民間的盛會,相信此日地獄門開放,各人的祖先亡靈,來到人間受惠。所以各家門前,均備供食物,並以紙做的衣服、金錢,入夜焚化。在這一天,各寺塔內,也舉行大袈裟供養之儀式。

  

  每月陰曆的一日及十五日,各寺塔內也舉行一定的儀式。

  

  與佛教寺院相等的,有儒教的文廟,及道教的關聖廟,也並存于越南的各地。農村部落尚有各村的守護神的供祀,這有類于中國的土地祠,越南人稱之爲亭的建築物,也屢見不鮮。跟中國、印度、日本的民俗一樣,越南人也有崇拜大樹之神靈的習慣,並且非常普遍。

  

  類似的民間信仰,與其說是信的佛教,不如說是信仰超人的存在,一種神秘力量的祈求。

  

  正由于宗教信仰的混淆複雜,即有一些人士希望把它們有系統地統一起來,所以産生了一個結合了佛教、道教、基督教所混淆而成的高臺教,這是越南的一支新宗教。

  

  六、蓬勃的現代佛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于全人類是一大浩劫,但在戰爭結束之後,世界的形勢便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

  

  民國叁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便終止了二次大戰,大戰的終止,也爲各弱小的國家民族帶來了自治與獨立的新機運,西方列強的殖民主義,便隨著這一新形勢而日漸萎縮後退。越南在法國殖民統治了六十多年之後,終于也…

《附錄 越南佛教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