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己卯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P12

  ..续本文上一页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是很不可靠的,因为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并不是禅本身,在只是对禅宗境界的一种大概描述而已。禅本身就象前天我所说的,是哑子做梦,只有自己知道。这种境界是无法描述的。禅宗里面的师师相传的东西,文字是无法传递的,对于跟随禅师的人来说,他们所亲自接受的那种影响,外人也是无法窥其堂奥的。你没有那种亲身经历,没有那种真实的感受,你也就不可能从文字中感受到那种真实性的存在。

  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在研究佛教历史的时候,要树立信仰第一、传承第一的观念,千万不要被社会上那些无聊俗汉所写的那些东本所迷惑。一旦被它们迷惑了,我们自身的信仰就会发生动摇。因此,我常劝那些初入佛门的人,没有树立起牢固的信仰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去看社会上一些学者所写的那些关于佛教的书,看了就会中毒。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现在,不但是社会上的学者这么做,就是在佛教内部,也有些人专门搞学术、搞考据。这就叫自掘坟墓。我们穿了佛的衣,吃了佛的饭,又来做破坏佛法的事情,其因果责任太大了!所以,我主张,弘扬佛教文化以信仰为核心。没有信仰的佛教文化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信仰才能改变一个人,只有信仰才能够提升一个人,只有信仰才能够帮助人断惑证真。我们在家众也好,出家众也好,特别是出家众,今后,千万不能够脱离信仰来研究和传播佛教文化,那样对佛教固然不利,对社会也无所裨益。我们不能把宝贝丢掉了却去捡那些砖头瓦块。

  八正道、四宏誓愿与“觉悟人生,奉献人生”(2000年1月10日)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个题目,是我在1993年提出来的。虽然是八个字,但是要把这个题目讲透,不是一件容易事。三藏十二部可以说都是这个题目的注脚。今天,我想从八正道的角度,谈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具体内容。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的出发点是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别想觉悟人生,更别想奉献人生了。只有发起了菩提心,才有可能以般若见来觉悟人生,以大悲心来奉献人生。觉悟人生,首先要有人生的奉献;奉献人生,首先要有人生的觉悟,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增上。

  觉悟人生的具体内容就是八正道。换句话来说,我们应该用八正道来指导我们完成人生的觉悟。

  八正道,是佛教里面最原始、最古老的修行法门之一。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无一不把八正道作为修行的主要法门。何谓八正道?正者不邪,道乃通达,经由这八条途经可以通向涅磐,故称八正道,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实际上是对戒定慧三学的一种具体展开。

  一、正见。就是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佛教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是十二因缘和四圣谛上面。四谛和十二因缘是小乘(声闻乘)观察和认识世间、人生的一种方法。四谛是讲人生的迷、悟,即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要真正地认识缘起和四谛的道理,必须在见道之后。在见道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信仰和人生的反省来把握它们。只要相信这些道理,就算有了正见。信佛法僧三宝,信因果、信般若、信解脱,这就是正见——由信仰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知见。在入道之初,我们要以信仰来判断正见和邪见,等到我们真正见道了,我们就可以用无漏慧来判断正见和邪见。

  二、正思惟。就是依据四谛和十二因缘的道理进行正确的思维。在语言、行为之前,我们先要进行抉择,凡是正确的我就去做,凡是不正确的我就不去做。这种根据因果和善恶的道理进行思惟和判断的过程,就是正思维。

  三、正语。就是以真正的智慧来修口业。修口业,就是要避免口业方面的四恶: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而说真实语、柔软语、爱语,来宣扬佛法,教导一切众生。

  四、正业。就是以正确的智慧来来指导我们的身体去行动,不去造恶。恶业包括杀、盗、淫。正业就是要远离恶行,不杀、不盗、不淫。

  五、正命。以清净三业,依于正法而生活。也就是要远离种种不正当的谋生方式,如屠宰、渔猎、占卜、算命,等等。凡是对自他之今世利、后世利有益的谋生方式就是正命,否则就是邪命。作为在家信徒,就是要求以正当的手段、诚实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六、正精进。在清净智慧的指导下,努力、勤奋地用功修行,以求得自他的利乐和解脱。

  七、正念。用正确的智慧去观照自己当下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并对它们了了分明,使之远离诸虚妄、邪恶。

  八、正定。就是正确的禅定。禅定有有漏无漏、世出世间、正邪等等之分。这里就不深入地讲了。

  上述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严格地按照它们去做,并把它们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去,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一种觉悟的人生。这样的人生,由于它远离诸恶,具足智慧,合乎因果,所以它必定是幸福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那么奉献人生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发四宏誓愿。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上早晚课的时候,大家天天都要念到这四句话。念是一方面,关键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它。落实四宏誓愿就是奉献人生。果真能按照四宏誓愿去做,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最彻底究竟圆满的人生。

  我们所提倡的生活禅,之所以要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口号,就是为了突出四宏誓愿和八正道。四宏誓愿和八正道最能体现佛法的真精神。按四宏誓愿和八正道去做,那就是正信正行。偏离了它们,就是邪信邪行。

  解七(2000年1月11日)

  这次禅七今天就要结束了。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修行,却并没有结束,相反,它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散七后,大家要继续修行,继续学习,不可松懈。禅堂固然是修行的地方,可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道场。我们要学会在生活这个大道场中来磨练自己的心性。

  学佛,或者说修生活禅,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要时时刻刻用佛法的智慧来观照生活。观,就是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如果能够用它来观照生活,那么生活就是修行。相反,如果在生活当中不能起觉照,那么学佛就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学佛不仅是在大殿里唱唱念念,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在在处处体现佛法的精神。“观照生活”这四个字是修行的要诀。

  时光过得非常地快。转眼间二十一天就已经过去了。大家回去以后,要把这次打七所长养的一点点道心、一点点正念保持住。解七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内心永远不要解七,永远要全副武装。否则的话,打七又有什么用!

  在起七的时候,我曾经说道:“七尺单前调意马,三条椽下制心猿”。七尺单前,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就是那张床;三条椽下,就是我们的这个禅座。不管是行住坐卧,还是吃饭,或者是生活的其它方面,我们都不忘了调伏自己的心猿意马。生死的根子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就象猴子,总是在上窜下跳的,引着我们胡思乱想,胡作非为。打七就是为了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对治它。会用功夫的人,往往在打七期间会有一个飞跃。但这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定三分钟、五分钟,不起妄想,就很不错了。等到时间久了,能够做到一枝香下来,中间没有打妄想,那就不得了。这个不能急。要心平气和地去做功夫。功到自然成,一点都不假。

  有个居士给我写条子说:二十一天的禅七过去了,回家以后,我们怎么修行?我想有四个字:“观照生活”。你就老老实实地按照这四个字去做。生活是什么呢?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都是生活。二六时中,吃饭穿衣、动作营为都是生活。修行就是要在这些地方去起观照,去对治我们的妄想和贪嗔痴。这就是我常讲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八正道的意义主要也是如此,修行的最根本的目标也是如此。所以“观照生活”这个方法,僧俗二众都可以运用。能够在生活中不放逸,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心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就真修行。

  当然,修行也要有一定的量化。作为出家众,每天要参加早晚殿和坐禅。作为在家居士,早晚也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功课才好。关于这个,我讲了好多次。早上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发大菩提心,发四弘誓愿,按照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来奉献我们的人生;晚上诵《金刚经》,树立般若见这种真正的无漏慧,以般若见来觉悟我们的人生,然后再在二六时中,努力落实观照的功夫。怎么落实呢?就是要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善用其心,远离恶念,保持正念,破除对诸法和自我的执着。不执着本身就是觉悟,只有做到了不执着,我们才能够做到无私无畏地奉献。

  在这二十一天当中,两堂的僧俗二众都非常精进,也非常辛苦,外面的护七居士为维持这个道场,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里,我代表常住,对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七。

  解七法语

  弹指光阴去,刹那岁月迁。

  堂中三七日,世上二千年。

  佛性时时现,禅心处处圆。

  更参末后句,莫负草鞋钱。

  诸上座!且道如何是柏林末后句?

  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

  寂寂惺惺地,在尘不染尘。

  各宜珍重。

  解!

  

  

  

《己卯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