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吉祥经》讲记(4)▪P3

  ..续本文上一页,在法国和美国都是这样的。但在中国犯这个规矩的人就太多了,比如小孩哭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大都会“不要哭,外面有狼”。如果这是在西方,你说有狼那就是在威胁孩子给他思想造成压力了,小孩转身就可以到法院去告你,“妈妈吓唬我,给我精神造成压力”!受西方这种思潮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恭敬心没有了,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尊敬没有恭敬了。恭敬和尊敬是不同的,尊敬是很客气的——您好谢谢,这是尊敬,但各是各的;恭敬呢则有一种感情在里面。现在人习惯于随便谈论父母师长的过错,谈论国家元首的隐私,如果以中国文化的立场来看,这样做是对谁都没好处的,所以一定要有恭敬心,要在世俗生活里培养恭敬心。

  佛教为什么有烧香和礼拜呀?它们的作用就是培养恭敬心。佛教里的很多仪轨很多信仰的形式也是一种熏染我们身心、陶冶情操和培养恭敬心的善巧方便,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你们看烧香拜佛的人与不烧香不拜佛的人气质上总是不太一样吧,前者总带那么一点恭敬和谦让,绝没有所谓的粗野之相。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身体伏下去把头磕下去的时候,心自然也就变得柔和了,所以礼拜有调服我们傲慢心的作用。当然,礼拜本身也是我们内心有恭敬的表现,而当我们内心带着恭敬去礼佛时,这个恭敬心也会因我们的礼拜而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因此礼佛拜佛和烧香反过来也使我们内心的恭敬谦卑得到了强化,这就是佛法讲的熏习。种子起现行,现行反过来熏习种子,内心恭敬的种子变成行为,行为反过来也使恭敬心谦让心的种子得到强化,这就是修行的过程,这种训练恰恰是现代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所缺乏的。当然现在的学校也开始注意这种情操教育了,比如说通过升国旗奏国歌等来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崇高的心态,但比较起佛法的恭敬心来说还是浅了点。恭敬心是我们得到佛法利益的关键,有恭敬心就能得到利益,所谓“欲知佛法利益,当从恭敬中来”,这是第一个德。

  谦让,古人讲在是非名利面前人向前我就向后,大家都去争一样东西的时候我就往后退一步。因为人人都喜欢的东西,你往前冲拿到它也未必是幸福。比如说有一件宝贝在我手上,你们大家都喜欢,那我就会很害怕,怕你们都上来从我这儿抢啊。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故事,说有一块非常名贵的蓝宝石,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但却杀死了很多人,谁得到它谁就会死掉,因为人人都喜欢它。所以人人都喜欢的东西,我们就往后退叫别人去弄好了,这是谦让之德。台湾星云大师发明了一个很有名的词叫“老二哲学”,意思是说人人都想做老大都想往前面冲,那我就去做老二好了,做老二有回旋的余地。现在人们也归纳出来了,说“当官要当副”,当官要当副职不当正职,因为副职跟正职待遇差不多,但责任却比正职小得多,“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下面第三个叫“知足感恩”,这两个是相关联的,知足的生活态度是要我们学会在生活里不断地发现我们拥有的财富,拥有自己已有的财富。我们经常会想我们没有什么,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我们老是在想没有什么,然后因为这种想法不断地向外追求想填补上那个缺口,结果那个缺口却永远填不满。因为它是一个贪心的深渊,在这个深渊里什么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佛教把这个称为“饿鬼”。佛教里讲的饿鬼肚子很大喉咙很细,意思是肚子需求量很大但是喉咙细,往里边放东西来不及,这就是饿鬼。饿鬼身体的这种形象其实表达了我们的贪心和不满足的心态。当贪欲和不满足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流时,我们死了以后就有可能变成肚子大喉咙细的那种状态,而且喝水的时候水变成浓血永远处在饥渴状态。

  其实一个人拥有多少并不重要,有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足。如果我们对拥有的不知足那就可怕了,那是最大的贫穷,有句有名的格言是“最大的贫穷是不知足,最大的富有是知足”,所以说知足常乐。知足的人善于发现我拥有什么。比如说,现在有一个人没有衣服穿也没有吃的和房子住,更没有汽车开,但他拥有最宝贵的健康身体;另一个人呢有房子有汽车还有很多人围着他,但是他整天在床上呻吟,你们说愿意做这两种人的哪一个呢?(众答:前一种)我看有的人还是有些犹豫,不能犹豫,你们要说做前一种。因为有健康的身体就什么都可能有啊,没有健康的身体却疾病緾身,即使有汽车有官位有人围绕在侧又有何用呢?要做哪个不要做哪个,你们一定要分清楚。一定要学会知足,学会了知足也就学会了珍惜;有了珍惜,就会有感恩。感恩是什么意思呢?感恩是普遍的,不是特殊针对某一个人对象的,是感谢一切。应该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我现在活着真幸福,我现在很健康真幸福,我现在在寺院听法真幸福,我们现在一起拜忏真幸福”!你们有这种感受吗?(众答:有)这不错啊。我在寺院里时时会有这种感受,觉得很幸福。现在人们叫我代理住持,有一些情况没有了,以前我们都是排队出来一起走,我会想,能跟这么多出家师父一起作出家人,能成为僧团里的一员,真的很幸福;在大殿里面和很多人一起念经,在禅堂里和大家一起打坐,我也都觉很幸福。当你知道拥有这么多宝贵的东西时,你就会心怀感恩,你会说感谢三宝、感谢父母、感谢天地、感谢老师、感谢师父、感谢周围的人!如果没有周围的人,我们一个人在那儿拜忏没劲,一个人在那打坐没劲,一个人在那儿念经也没劲。生活在感恩中的生活是质量最高的生活,生活的质量不能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也不能以身体相貌的美丑来衡量,更不能以年轻亦或年老来衡量,而要以内心有没有知足和感恩来衡量。生活中充满知足与感恩,每一样东西在我们看来便都是好的都在发光。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互相共勉,经常在生活里去发现自己拥有的财富吧。

  可能有的居士说了,你叫我发现但我身边的人都跟我过不去呀。其实身边的人有很多是跟你过得去的,假如身边没有一个人跟你过得去,你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当然有时候身边会有一些人跟你不投缘挑你的毛病,这个时候你要多反省自己的缺点,同时要把这些逆缘看成老师和善知识,因为有这些人在身边我们才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工作也更努力。如果周围的人都说你好喊你万岁顺从你,除非你是圣贤,否则一定是堕落。因为没有人跟你过不去呀,大家都顺着你便会令你滋长骄傲和种种的放逸。过去封建社会一些皇帝堕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的人都赞成他没有人提醒他嘛,一直到敌人打到房门口,他才知道天下已经大乱了,但知道也晚了,所以就自杀了上吊了,多可惜呀就是因为没有人跟他过不去。你们看没有人跟我们过不去就这么糟糕恶果如此可怕,所以身边有一些人跟我们过不去是防止我们犯错误增强我们的忍耐力。打比方说吧,一些竟技性的运动员,如下围棋的打羽毛球和打乒乓球的,他们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些对手来跟对练的。以此类推,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不顺我们意的人当成是来跟我们对练的,通过对练来提高我们技艺的,我想刚开始可能很勉强,但当深入的观察后你就会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人确实是我们的老师。古代有个高僧,他的《宝王三昧论》有的人可能看过。《宝王三昧论》里面讲的话正好跟我们平常的观点是相反的:关于身体他说不要希望身体没病,关于做事他说不要希望做事一帆风顺——一帆风顺一定会骄傲,关于交朋友他说不要希望朋友老是对你有利,这些才是真正修行人的见解!我们应该以这种见解来指导生活,这样就能真正在内心培养起知足与感恩,感恩一切事物和所有的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感恩所有的众生,即使不能做到感恩所有的众生,起码也要做到感恩所有的人。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吉祥经》讲记(4)》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