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解】此示无相之福也。空生执著有相布施。将谓实有福德。殊不知能施六尘本空。则所得福德非有。故世尊以福德无故福德多破之。所言无者。非绝无也。以心量如空。故得福益大。
【疑】空生因闻不许住相度生严土。遂起疑云且度生严土乃成佛之因。所感万德具足庄严之果。今云无生可度。无土可严。是绝无因也。又云。无菩提可证。是无果也。因果皆绝。是无佛矣。即今现见如来具足色相。又从何而有耶。故佛以不应具足色相见如来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具足。
【解】此破执报身色相之见。以显法报冥一也。具足色身者。万德庄严报身佛也。以多劫度生庄严佛土。感此果报以酬因故。如来说具足色身。且此报身本法身也。故云即非具足色身。法报冥一。故云是名具足色身。此破所见之相。下破能见之见。以报身即法身。故无相可见。智体如如。故见病消亡。境智冥一。故法身自显。凡言是言非者。皆遮救之辞也。恐落是非窠臼。故左右遮之遣之。故如来说法本无可说。但遮护众生之心病。不容起见。遣其执情。令不住著。如此而已。学者应知。
【疑】空生闻说佛本无相可见。遂疑既无身相。谁当说法。故佛以无法可说破之。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解】此破报身如来有所说法之疑也。如来出世本无法可说。但就众生所执之情。随宜而破之。唯一字而已。凡曰非。曰不。乃遮止之辞。以遮止众生之妄想耳。正是护念之意也。故曰。是名说法。
【疑】空生已悟法身之理无说无示。以此法甚深。但未来众生。不知可能信受不。故起此疑。向下以无众生破之。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解】此示生法一如也。以破众生见也。空生妙悟法身。已能信能受矣。第此法甚深。不知可有众生于未来世。能信此法不。此空生生灭之见未亡。故起未来众生之见。世尊答以众生本如。与法平等。何有未来之相耶。以众生如如。三际平等。此实般若究竟之极则也。彼非众生等六句。谓众生本自如如。故曰彼非众生。以真如随缘而成众事。故曰非不众生。乃释之曰。所言众生。乃是真如随缘。众法和合而相生。故云众生者以假名众生。故如来说非实是众生。以非实有生。是故名为众生耳。
【疑】法身无相无法可得。如何言修一切善法。证得菩提耶。下以无得平等破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解】此破佛法见也。空生已悟法身清净。无法可得。翻疑佛说修一切善法而得菩提是有得也。岂如来菩提果无所得耶。佛言实无所得。以生佛平等。无二无别。即是菩提。如此而已。岂实有所证得耶。所言修善法而得菩提者。但以离四相而修。以修即无修。故得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名真善法也。
【疑】善法即非。何法为胜。下以达般若者。最为殊胜。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解】此赞般若离相之功最胜也。且修善法不得菩提。是则善法非殊胜矣。又以何法为殊胜耶。佛言。达般若者。最为殊胜。三千世界中。有百亿须弥山。以七宝等此。可谓多矣。以此布施之福。不如达般若四句之福。以彼执相。贪求利益故。般若离相。故超胜无量。非喻可及。
【疑】空生闻前所说生佛平等。然既平等则无众生矣。何言如来当度众生。是有我人之相也。下以人我两忘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解】此破佛有人我之疑以显法身真我也。所谓生佛平等。平等则无佛无众生。何言我当度众生耶。众生人也。我度众生则有我也。人我宛然则四相不泯。此正宗门所谓得到法身边。未透法身向上句也。故世尊以言遣之。故云勿谓如来我有度生之念。我有此念。即是凡夫。然如来说凡夫。尚非凡夫。岂可如来尚存我见耶。此则圣凡俱泯。一道齐平。般若玄旨。于斯极矣。
【疑】法身即非有我。报身不可以相见。即今三十二相。岂非佛耶。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解】此示应化非真。以显法身离相也。空生已悟法身无我。报身非相。是为真佛。遂疑现见三十二相是何佛耶。是有佛见也。世尊诘之曰。果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乎。空生执以三十二相必定是佛。世尊以转轮圣王破之。遂悟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世尊示之以离相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疑】空生闻说法报无相。应化非真。故起法身断灭之见。以不达法身真我故。佛以不断灭破之。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解】此破断灭之见也。空生闻说。当以离相见佛。遂起断灭见。谓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佛教之曰。莫作是念。则说诸法断灭矣。然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但说知一切法无我而已。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过满恒沙界七宝布施之功德。以不受福德故也。所言不受者。非绝无也。但不贪著福德耳。所谓无作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忘。世尊出世。说法四十九年。止说一无字而已。以九界众生。通执一切法有我。如来但以无字破之。此金刚正眼。直观向上一路。故宗门单传直指。唯从此入。
【疑】既言无我无受福者。则现见如来行住坐卧。岂非如来之我耶。此乃三身一异之见未泯。未悟平等法身故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解】此会归法身真际也。空生向以威仪动静者为如来。此特去来之见耳。如来岂有去来耶。至此执谢情忘。动静不二。如如实际。妙极于斯。但一异之见未忘。三身一体之义未契。故下以微尘世界破之。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解】此破一异之见也。空生未契三身一体。故世尊以微尘世界非一非异示之。言微尘则非一。世界则非异。微尘聚而为世界。即异而不异。世界散而为微尘。即一而不一。由是观之。一异之相。了不可得。以不可得。故非实有也。若实有一异之相。即为一合相矣。一合者边见也。以合一即不能异。合异即不能一故。若微尘实有。即不能聚而为世界。若世界实有。则不能散而为微尘。愚夫以此为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不然。以离二边。故名一合。二边既离。即是不可说矣。但凡夫之人不能远离有无一异二边。贪著其事。故不能达三身一体。平等法身之理也。
【疑】既平等法身一切皆非即不可见。又何以佛说有四相耶。故下伏破。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为谴众生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耳。以此)是名(众生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原非佛说有此四见也)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解】此破执有离相之见也。空生已悟平等如如法身之理。遂疑法身之体。既不可以相见。如何世尊说离四相之见耶。佛恐空生伏怀此疑。故诘之曰。假若有人言世尊说有四相之见者。汝谓此人。解我所说之意不。空生遂悟佛意。答言此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以世尊说有四相之见者。此非字与诸非字不同。前屡言非。皆不是之义。今此非字乃谴绝之辞。谓谴众生心中所执之相见耳。非佛说有此相见。乃众生之相见耳。故曰是名。此是名二字亦与屡说者不同。宜深观之。盖一切众生迷倒于相见之中。所执坚固难破。故佛以金刚心智以逐破之。令见本智法身真体。初执见有五蕴身心及六尘相。故著相行施以求佛福德。世尊以无住破之。次执有菩提相。佛以无所得破之。次执布施有庄严佛土相。佛以无土可言破之。次执福德以感报相。佛以非具足色身破之。次执如来定有三身相。佛以应化非真报身离相破之。次执定有法身相。佛以法身非相破之。次执法身定有我相。佛以一切法无我破之。次执如来定有三身相。佛以非一非异破之。重重逐破。一切皆非。诸相销亡。一心无寄。理极情忘。直指法身实际。以所见之妄相既空。则能见之妄见亦泯。此真实般若究竟极则。直透法身向上一路。故佛诫之曰。发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到此始是真知真信真解。则永不起一切法相知见矣。斯则人法双忘。圣凡俱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故复谴之曰。所云法相。亦非法相。始是真实法相。非妄见者可比也。般若玄旨。妙极于斯。
【疑】空生已悟法身全体。遂疑法身不会说法。其说法者。乃化身耳。且化身所说之法。不达法身境界。如何持此法者。得福德耶。下以化身所说。即真实法。以三身一体故。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解】此示化身佛说如如法也。空生疑化身佛所说之法。不到法身境界。如何得福。佛言。化身说即法身说。以三身不异故。即于此法能持四句。为人演说。其福最胜。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到此尘说刹说炽然说也。
【疑】法身寂灭。如何寂而能说。下示正观。以般若空寂。从假观入。从假入空。故名真空。以假即真故。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解】此入般若真空妙观也。以真空冥寂。藉假而观。若六喻观成则真空自现。一往俱显理体。此则正示观法。诸修行人当从此入。法身真境。极尽于斯。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解】此结经者常规也。凡所闻欢喜。必妙契于心。契则信之真受之切。而奉行不虚矣。
《《金刚决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