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家宝藏-如来藏经语体译释▪P11

  ..续本文上一页吧!

  一三、释尊因地与如来藏经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复过是数,尔时有佛,号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等剎,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

  语译

  当时的释迦世尊,再一次告诉金刚慧菩萨说: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比这还要更多数劫之前,那时有一尊佛,号为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唷!那尊佛何故取名为常放光明王的呢?由于彼佛在修行菩萨道的最后一身,当他降神母胎之时,便能常放光明,彻照十方的千佛世界、微尘数国土,若有任一众生见到他放的光明,每一位都生欢喜,烦恼都会消灭,身体的色力具足,定慧成就,得四无碍辩;若有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三恶道的众生,能见此光明者,都会脱离恶道苦趣,生于人间天上;若有诸天众生,能见此光明者,即于无上的佛道,得不退转心,并且具足五种神通;若有不退转菩萨,能见此光明者,皆会证得无生法忍,成就五十功德的旋陀罗尼。

  注释

  这一节的经义,跟《法华经》后面几品的部份内容,相当类似,叙述释迦世尊在修行菩萨道的阶段,曾经亲近某某佛,与某些菩萨是同门同修的菩萨伴侣,也就在某一佛处,听闻过本经,故于释尊成佛之后,也当宣说本经。

  前面这段经文,叙述常放光明如来这个名称的由来,在彼佛修行菩萨道的最后一生,就能从入胎开始,常放光明,彻照十方无量国土,利益一切凡圣众生。

  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 上段经文中的三恶道众生,有五种名称。但是阎罗王及阿修罗,虽非饿鬼,依旧属于鬼道,是罪福兼具、苦乐相间的鬼道。阎罗王在有的佛经中,称之为阎罗天子,据传说的信仰,阎罗王也在地狱中,算是鬼王的一类,当他们执行勤务、审办案件时,是执法者,其他时间,他们同样接受地狱的各种苦报;至于阿修罗众的瞋心特重,虽有享受天人的福乐,同时又经常处于惊恐的状态,常向帝释天挑起战端,却又每战皆败,所以是毫无安全感的众生。

  五种神通 是凡夫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若加漏尽通,便是三乘圣者的六神通。

  不退转 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十信满足而进十住位至十回向位,第二层次是从初地至七地菩萨位,第三层次是第八地菩萨至十地圆满。此处的不退转是十信满足进入十住。此处的无生法忍是从初地至八地菩萨,就能具足五十功德旋陀罗尼,何为旋陀罗尼?我在《法华经录要今释》有说明。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菩萨功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金刚慧!彼十方剎,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常放光明王。

  语译

  金刚慧唷!那尊即将成佛的受胎菩萨,光明所照一切国土,都成为庄严清净犹如天上的琉璃宝地,以黄金为绳,分界而成八重大道,道侧种有各种宝树,或者是开满了花,或者结满了果,都飘散着芬芳温馨的香气;微风吹动宝树,树叶发出微妙的音乐,欢畅地演唱着佛法僧三宝功德、菩萨功德以及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禅定、解脱等佛法。众生听到了这些音乐,皆得法喜,并且信心坚固,从此永离三恶道报。

  金刚慧唷!那时十方国土的一切众生,由于蒙受了光明,所以日以继夜,不休不息地合掌恭敬。

  金刚慧唷!当那尊菩萨,不论是处胎时、出生时,乃至成佛时、进入无余涅槃时,常放光明,入灭之后,供养彼佛的舍利塔庙,亦常放光明,以是因缘,诸天以及世间的人类,都尊号其为常放光明王。

  注释

  这段经文,可以跟《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比照来读,不过那两部经是描绘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国土,《如来藏经》的常放光明王如来,能使被其光明所照的一切国土,都变成了跟极乐国土同样的清净庄严,这意味着比起阿弥陀佛的愿力更为殊胜。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护念一切诸菩萨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剎,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佛。金刚慧!汝莫异观,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萨,未成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语译

  金刚慧唷!当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道时,在其弘扬佛法的大会中,有一位菩萨,名为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与二十亿菩萨为其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曾向彼佛请问《如来藏经》,彼佛即为他演说此经,在一次的法座,便历经五十大劫,那是为了护念一切诸菩萨故,以佛音声,普告十佛世界微尘等数百千佛剎,为诸菩萨用无数种因缘、百千个譬喻,宣说如来藏的大乘经典。当时与会的无量无数菩萨,闻说此《如来藏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了今天也来与会的四大菩萨,其余全都已经成佛。

  金刚慧唷!请你勿作其他观想,那时的无边光菩萨,不是别人,就是我释迦世尊的前身,至于四位菩萨,尚未成佛者,便是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以及你金刚慧。

  金刚慧唷!《如来藏经》,能为众生作大饶益,凡有闻此经者,必皆成就佛道。

  注释

  这段经文,是由常放光明王如来的因缘,引申出释迦世尊的前身,曾经名为无边光菩萨,由于他曾向常放光明王如来请说《如来藏经》,故在他成佛之后十年,也为无数菩萨宣说《如来藏经》,同时也交代了请法主金刚慧菩萨与释迦世尊的关系;这种表现法,也可从《法华经》中找到几个例子。尤其这段经文中提到「经五十大劫」,用因缘、譬喻宣说「如来藏大乘经典」,似也暗示着本经与《法华经》、《阿弥陀经》等的体例有相关处,并且除了本经尚有其他的如来藏大乘经典的流传。故在看完本经的语译释,宜继续阅读。

  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皆曾闻此法。

  金刚慧为彼,第一神通子,

  时号无边光,已曾闻此经。

  我本求道时,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如闻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经者,当礼如世尊。

  若得此经者,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应赞如世尊。

  语译

  当时的释迦世尊,再以偈颂重述如下:在过去的无数劫之前,有一尊佛的名号是光明王,经常放出大光明,普遍照耀无量国土。有一位无边光菩萨,于常放光明王如来成道之初,便启请开示《如来藏经》,那尊如来便为许多菩萨演说。

  当时遇到那尊世间最殊胜的,得闻此《如来藏经》的菩萨们,都已成了佛,除了还四位今日也在会中的菩萨,便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刚慧菩萨,这四位大菩萨,都已曾经听过此法。

  金刚慧菩萨是那尊佛的神通第一的大弟子,当时的无边光菩萨,也已曾经听过此经。我释迦世尊在因地求成佛之道时,曾于师子幢佛的会中,也已受持过这部经典,如听闻到的那样照着修行;我因为种过这样的善根,很快地成就了佛道,因此诸位菩萨们,应当受持解说此《如来藏经》。

  听闻之后如说修行,便得成佛像我一样,如果有人受持此经的话,应当礼敬如礼世尊。如能获得此经,即可名为佛法之主,就会被世间的八部众所保护,亦为十方诸佛之所赞叹。若有人受持此《如来藏经》,此人便将名为法王,便是世间的人天眼目,应被赞叹如同世尊。

  注释

  在上段的长行中说,释迦世尊在因地时,曾亲近常放光明王如来并请开示《如来藏经》,当时他的身份是无边光菩萨,现在的重颂之中,又说他在求成佛道的过程中,也曾亲近师子幢如来,亦曾从佛受持此经。可知释迦世尊在因地时,至少于两位如来座下,听受此《如来藏经》,遇到常放光明王如来,是在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之前,而于此段的重颂中却说,从师子幢如来处听闻受持如说修行之后,很快就成了佛,可知遇到师子幢佛,是在释迦世尊最后一身之前,没有多久的事。不过,在佛经中的时间观,是不能以凡情世间的标准作衡量的。

  「法王」一词,原则是于法自在,应该是代表着佛的尊称。此处重颂的最末一偈,强调持经功德的殊胜,若能持此《如来藏经》,便得名为法王,便作世间眼目,便应被当做佛来赞叹。看来似乎是夸张了一些,但亦不是没有道理的。根本的佛法,特别重视法的受持,那是指的缘起法。佛有明示:「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此处是将缘起法,换上了《如来藏经》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宝藏,见如来…

《自家宝藏-如来藏经语体译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律制生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