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P34

  ..续本文上一页觉性也,(妙极觉满。)从金刚后心,更破一品无明,入妙觉位,坐莲华藏世界,七宝菩提树下,大宝华王座,现圆满报身,(量同尘剎,相好剎尘。)为钝根菩萨,转无量四谛*轮。

  

  (七)别教的修证果位

  

  此教名为独菩萨法,以界外道谛为初门。(藏通道谛,即界外集;藏通灭谛,即界外苦,故以界外道谛治之。)

  

  无复二乘而能接通。通教三乘,既被接后,皆名菩萨,不复名二乘也。

  

  (八)别教的十法成乘

  

  十法成乘者,一缘于登地中道之境,而为所观,

  出空有之表。二真正发心,普为法界。三安心止观,定爱慧策。四次第遍破三惑。五识次第三观为通,见思、尘沙、无明为塞,传传检校,是塞令通。六调适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入三解脱门,证中无漏。七用前藏通法门,助开实相。八善知信、住、行、向、地、等、妙,七位差别,终不谓我叨极上圣。九离违顺强软二贼,策十信位,入于十住。十离相似法爱,策三十心,令入十地。

  

  八、圆教

  

  圆教,谓圆妙、(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圆融、(三一相即,无有缺减。)圆足、(圆见事理,一念具足。)圆顿,(体非渐成。)故名圆教。所谓圆伏、(圆伏五住。)圆信、(圆常正信。)圆断、(一断一切断。)圆行、(一行一切行。)圆位、(一位一切位。)圆自在庄严、(一心三谛为所庄严,一心三观为能庄严。)圆建立众生。(四悉普益。)

  

  此教诠无作四谛,(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亦诠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无明、爱、取,烦恼即是菩提,菩提通达,无复烦恼,即究竟净了因佛性也。行、有,业即解脱,解脱自在缘因佛性也。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苦即法身,法身无苦无乐是大乐,不生不死是常正因佛性也。故大经云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亦诠称性六度十度,(施为法界,一切法趣施,是趣不过等。)亦诠不思议二谛,(幻有、幻有即空,皆为俗;一切法趣有趣空、趣不有不空,为真;真即是俗,俗即是真,如如意珠,珠以譬真,用以譬俗,即珠是用;即用是珠,不二而二,分真俗耳。)亦诠圆妙三谛,(非惟中道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如止观说。)开示界外利根菩萨,令修一心三观,(照性成修,称性圆妙,不纵不横,不前不后,亦不一时。)圆超二种生死,圆证三德涅槃。

  

  九、圆教的六即及其修证

  

  正约此教,方论六即。(前三虽约当教,各论六即,咸未究竟;以藏通极果,仅同此教相似即佛;别教妙觉,仅同此教分证即佛。又就彼当教,但有六义,未有即义,以未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也。是故夺而言之,藏通极果、别十回向,皆名理即,以未解圆中故;登地同圆,方成分证。)

  

  (一)圆教的理即

  

  理即佛者,不思议理性也。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二)圆教的名字即

  

  名字即佛者,闻解也。了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在一念。如一念一切诸念,亦复如是。如心法,一切佛法、及众生法,亦复如是。

  

  (三)圆教的观行即

  

  观行即佛者,五品外凡位也。一随喜,二读诵,三讲说,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圆伏五住烦恼,与别十信齐,而复大胜。

  

  (四)圆教的相似即

  

  相似即佛者,十信内凡位也,(名与别十信同,而义大异。)初信,任运先断见惑,证位不退,与别初住、通见地、藏初果齐。二心至七心,任运断思惑尽,与别七住、通已办、藏四果齐,而复大胜,故永嘉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也。」八心至十心,任运断界内外尘沙,行四百由旬,证行不退,与别十向齐。

  

  (五)圆教的分证即

  

  分证即佛者,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圣位也;(名亦同别,而义大异。)

  

  初住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正因理心发,名法身德;了因慧心发,名般若德;缘因善心发,名解脱德。)

  

  一心三观,任运现前,具佛五眼,成一心三智,行五百由旬,初到宝所,初居实报净土,亦复分证常寂光净土。证念不退,无功用道。现身百界,八相作佛,与别初地齐。

  

  二住至十住,与别十地齐;初行与别等觉齐;二行与别妙觉齐;三行已去,所有智断,别教之人,不知名字。

  

  (六)圆教的究竟即

  

  究竟即佛者,妙觉极果,断四十二品微细无明永尽,究竟登涅槃山顶,以虚空为座,成清净法身,(一一相好,等真法界。)居上上品常寂光净土,亦名上上品实报无障碍净土。性修不二,理事平等。

  

  (七)圆教的修证果位

  

  此教名最上佛法,亦名无分别法,以界外灭谛为初门,当体即佛,而能接别、接通。接别者,上根十住被接,中根十行被接,下根十向被接。按位接,即成十信;胜进接,即登初住。接通已如通教中说。故曰:别教接贤不接圣,通教接圣不接贤。以别若登地,乃名为圣,证道同圆,不复论接。通八人上,便名为圣,方可受接,若干慧、性地二贤,仅可称转入别圆,未得名接。若藏教,未入圣位,容有转入通、别、圆义,已入圣后,保果不前,永无接义,直俟法华,方得会入圆耳。

  

  (八)圆教的十法成乘

  

  十法成乘者,一观不思议境,(其车高广。)二真正发菩提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三善巧安心止观。(车内安置丹枕。)四以圆三观破三惑遍。(其疾如风。)五善识通塞。(如车外枕,亦作轸。)六调适无作道品、七科三十七分。(有大白牛,肥壮多力等。)七以藏通别等事相法门,助开圆理。(又多仆从而侍卫之。)八知次位,令不生增上慢。九能安忍,策进五品,而入十信。十离法爱,策于十信,令入十住,乃至等妙。(乘是宝乘,游于四方,直至道场。)

  

  上根观境,即于境中,具足十法;中根从二,展转至六,随一一中,得具十法;下根须具用十也。

  

  又复应知,说前三教,为防偏曲,文意所归,正归于此。

《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