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得戒和尚开示录▪P5

  ..续本文上一页功来,吃饭是非常打岔的事;你不用功,完全是凡情在那边搅,饭虽这么样好,却嫌菜不够味、太碱、太淡...,乃至行堂的添饭都不合你意,还动嗔恨心;一边吃饭,眼睛还看看别人的菜有没有好一点?你这样动一个念头就犯一个突吉罗,犯一个突吉罗,将来就堕等活地狱五百年(人间九百万年)喔!

   吃了饭没有好好地用功,道业不增长,没有得到禅悦之乐,当然有烦恼。要得清净禅悦之乐一定要冲破难关,把这妄想颠倒、无明习气除掉。习气除一分,道业才能长一分;有一分习气,道业就障一分。必然是如此!

   寒冬好拜佛

   过去大陆各丛林的用功课程,通常都会随著气候而有不同的调和方法,叫做“冬参夏学”。参就是参禅,学就是学经教、梵呗。冬参夏学,难道夏天就不能参、冬天就不能学吗?这是因为气候的关系。夏天太热了没办法参禅,否则在华氏一百四十度下盘著腿子,真是令人热得受不了!大陆气候那种热真会热死人,冷也会冷死人!

   如果感觉很冷有什么办法对治?办法是有喔!冷的时候最利于拜佛了。你若是多拜佛的人就明白了。

   我那时在零下几度的寒冬拜佛,只要穿著热天的夏衫就够了,身上都还拜得流汗呢!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可就冻人了!那真是拜佛最好的时候。

   我还记得以前拜法华经的时候,拜完经下来吃饭,我就是穿一件单衫而已,那时别人都还穿著棉衣服,见我就问:“哦!你怎么穿这么单薄的衣服?身体这么好!”其实我的身体并不怎么好,而是在“工作”啦!什么工作?拜佛就是工作嘛!这是成佛度众生的“功作”啊!

   拜佛能使全身血脉活动、流通,身体决定好;身体好是最起码的小事情,重要的,拜佛还可以消罪障、增福慧。所以在大陆有人修行专拜法华经,也有人拜华严经;华严经要拜三年,三年只能拜一部喔!我拜过弥陀经、普门品。弥陀经、普门品各有二千多字吧!我一次就拜好了。那种拜经对我而言就是家常便饭,吃得自在、睡得安乐。

   虚云老和尚以前在育王寺拜舍利时,每天是三千拜,而且还随众上殿、过堂;除此,其余的时间就是他自己的课程—每天三千拜。虚云老和尚个子又那么高,一般小个子的拜佛就讨便宜一点;高个子的人拜下去了,还要站起来再拜下去,这样很辛苦喔!高个子打篮球是好,但是拜佛就要累一点了。当然多下一点功夫,也多消一些罪障。

   你们好好地精进吧!同虚云老和尚来比赛。世间人谁都想第一,怕人家比他高,惟有做父母的总想儿女要比他好。不过到了佛陀位是无上的、没有再高了;没有再高还是要再加一把劲,还要继续求高—继续为众生求高呀!

   好!大家都是佛弟子,在社会上当然也有竞争,那都是争得你死我活;我们佛家的精神是—你好,也要大家好。我们学佛道也是要精进,你发心度众生、我也要发心度众生;你多,我比你还要多。善良的竞争、君子之争,是不可少的。佛子心不同俗人:我虽然要好、要第一,但同时诚望一切人皆比我更好、更第一!否则是为小人之争。

   背经的方法

   说到背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大家都要背诵。为什么?我们不可能时时都在父母师长以及大慈佛陀身边;这些经能背熟,我们就等于时时在佛陀座下、时时在善知识面前,用不著千里万里来寻找善知识。善知识就在我们的心里;心里没有经教,你就没有依靠!

   以前我很喜欢地藏经,于是发心将地藏经背起来。说到背这部经,确乎害了一场大病。怎么害的?因为那时在家乡,自己学,白天有事要出坡,加上早晚上殿,每天差不多到十点后才养息;为了背经,只好利用人睡后的时间来背。就这样不眠不休地从十点、十一点、十二点到一点、二点一直背,也舍不得睡。到三点养息一下,听打板又起身上早课,日日是如此。

   那时有位老参看到我这样,很不忍心,警告我:“你再这样继续下去,会害病的啊!”我不听劝还是继续背,终于把整部地藏经背了起来,但也果真害了一场大病。虽然如此,我总是认为诵经时还要看本子,那多没用!所以能将地藏经背起来,即使害病也是值得啊!

   诸位!只顾散心杂话,应该背的经不背,要你背又说没闲。怎么没闲?其实也不是叫你不要睡觉,难道你在出坡做事时就不能背经吗?能打妄想,怎么不能背经?背经才是对治妄想最好的方法。

   我不是时常教你们?你就把经文抄个几行,朝袋子里一放,背到记不得了再拿出来看看,看好再放回袋子里嘛!过去大陆丛林的出家人也是要背经、要工作啊!他们工作时怎么背经呢?都是用这个方法!

   汉武帝时有个朱买臣,靠砍柴来谋生:一面砍柴,一面读书,最后还官拜太守呢!三字经里也有说到:“如负薪,如挂角。”就是指那砍柴的人家里贫穷,上山砍柴时都把书带著,一面工作一面看书,这叫“如负薪”。放牛的牧童,牧牛时把牛放到山上吃草,自己就在草地上读书,回家时就把书朝牛角上一挂,这就是“如挂角”。

   佛家也有一位道安大师,他是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大师初出家时,师父要他去耕田,他向师父请了一本经书利用耕田时看。早上请了经本,晚上就送回来了,师父问他原因,他说:“我已经读熟了!”第二天师父再拿一部经给他,比前一天还要厚,他也照样一天就读熟了。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当然这种人是很少,不过,一面工作一面背经的精神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炼锻做高僧

   人哪!还是要一番提醒一番新。今天早上听你们念观世音菩萨,一句一句地念得好勇猛,那决定有感应!念佛时,你就好好贯注听著,这样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舒服、愈念愈快乐喔!你总是要用力!浮浮泛泛地不行啊!你看我们不论做什么重工作,都要大家齐喊一声“ㄏㄞˋ”、“ㄏㄡˋ”,不这样喊,东西就拿不起来。你看那地基怎么把它打得实实的?古老时造房子打地基都是一、二、三、ㄏㄞˋ一、二、三、ㄏㄞˋ,这样打的。

   我们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不就等于军人操练一二一、一二一?我们就是—到西方、到西方!就这样嘛!法法都有它的意义在里头;佛、菩萨、古祖之教都是这样,一定要用力,不用力难胜任重工作。

   回想五十年前,我朝九华山,身上还背著五、六十斤的包袱—要带随身用物,还有其他必备之物;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愈走愈起劲、愈走愈有精神。我们在大陆的时候,跑路总是一天一百华里,往往看到有些人身上担七、八十斤的担子都还走个一百多华里,担著担子走路比空手还快。

   那时候的人真有用!两只手、两条腿这么禁得起磨炼,太阳晒、风吹雨淋都不怕。现在什么都机械化了,但人就是要训练喔!头脑要训练才会灵活,一切处都要训练;一停止,就像水一不流动就烂了、臭了,流水不腐嘛!所以要好好用功!用起来你才知道快乐。你想求快乐吗?要在劳动中求快乐、行菩萨道中求快乐。

   讲到这地方,又回想到民国三十八年,我们到广东曲江,特别去南华寺拜见虚云老和尚;老和尚在乳源那里也有一个祖师的道场叫云门寺。听说老和尚从南华寺到云门寺,来回都是用走的,其间近乎一百华里喔!那时候老和尚都有一百一十岁了吧!他是一百二十岁往生的。要知道,他的大弟子们什么车都有,他就是不坐;他说:“凡是一天能到的地方都是步行。”你看!一百多岁的老人能这样子!像我们现在的身体真是没有用!太惭愧了!

   大家要时时想著这些大德、善知识,向往他们、羡慕他们。他们是如何用功才达到这样呢?不是天生的喔!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那时一百多岁,那就是已经过八、九十年的磨炼了。你看他如何自修、创道场?他所到之处的古祖道场,都是从一片瓦砾之地把它兴建起来。老和尚后来在江西真如寺往生,真如寺是大的古道场,也是老和尚重兴起来的。老和尚一生都是在兴建已经毁灭的道场。

   各位!我们不是想要成佛吗?想要成佛先做高僧喔!高僧你都做不到,还想要成佛?所以首先要立志做个高僧,当然我们的取向是成佛,但要一步步地;宝塔是一层一层的上,不可能一步就跨上去的。

   大家要精进!在这里好好准备!各处都在等待我们;现在不但台湾,整个五大洲都在等我们去!各位要好好努力!这里正是使你们长养、准备的地方,一切要锻炼、留心,操练自己成有用之才,将来推动*轮,替佛法争光、广度众生。听到了吗?要奉行啊!(众答:阿弥陀佛!)

   严格除习气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想成就自己为有用之才,自利利他;现在就要先从自己生活上做起。古人、高僧对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严格地要求。

   就像明末清初有四大师—紫柏、憨山、莲池、蕅益大师。他们是一代善知识,对自己的行动都非常地严格—对学人严,尤其严格他自己。其中紫柏大师,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忘了先合掌供佛,吃著吃著想起来了,马上碗筷一丢下、跪在佛前,叫陪他吃饭的人拿香板打他四十大板,而且要重重地打。他是一代的善知识、一寺之主,自己错误了,是这样不护短的严格!我们也该要下决心改习气啊!

   再讲到现在的人,美国就有一位仁俊长老,他对自己的起居生活也非常严谨。他的徒弟日常法师跟他十几年了,有一次日常法师在楼上,远远地看到师父在佛堂外穿鞋子;鞋子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穿脱不下一百次。于是问老法师在做什么?原来他进佛殿忘了脱鞋子,然后自己就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做好—进佛堂一定要脱鞋子。你看!穿了又脱、脱了又穿,就为了改变他小小错误的习气!

   说到习气,就像阿罗汉,虽断正使还有习气在,所以你们初来的人,要如何地守规则!要把自己好好地炼锻纯熟;否则…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