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所谓“未饱先止,待饥方食”,肚子还没消化、不饿的时候,不需要吃嘛!你却还要吃,那胃的工作负荷太多了。我们人工作要休息,胃也要休息休息;胃的工作还没有完的时候,你不要又加个工作给它做,“待饥方食”,等饿了再吃。
那吃的时候要怎样呢?“未饱先止”,你不要吃得太饱。俗语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可饱”,够了就好,多余的你吃下去,胃的力量不够消化;不消化就吸收不到营养,多余的还是从大便排掉,那就糟蹋天物了。
我们出家人用的碗叫钵,钵又名应量器;现在虽然用碗,也不要忘了它是应量器。“应量”的意思就是你饭量多大就吃多少,不要吃太多或太少。太少了,于身体有损;贪多了,还没饿就吃,这不合乎健康之道。
吃东西不能贪,有四句话要记住:“好食不贪多,次味不少吃;但取够营养,自致寿命长。”我们为什么要吃?为了滋养身体。好吃的要吃,不好吃的也要吃;除非是有病,有些东西忌讳吃。否则不要合口味的就拼命吃,不合口味的就死不吃。营养太多了也没用,少吃了,某一方面的营养又差了。挑食的人,身体都不会健康的。这里顺便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听!
从前古老的人有养媳妇,所谓“养媳妇”,是女孩子在三、两岁,三、五个月,或者十岁、八岁时,就被他父母送给另外一家人。另外一家人为什么要收她、养她呢?预备将来长大了,同他的儿子结婚,不是到结婚才娶来,这叫做养媳妇。在从前这个媳妇好苦喔!
怎么苦呢?有苦工给她做,没好的给她吃!没得吃不就饿死了?当然也是有得吃,否则没得吃怎么叫她工作?不过她吃的都是次等食。她的养公公、养婆婆吃剩了,她才有得吃;不剩下来,她几乎就挨饿。比方粥,她的公公、婆婆吃浓厚的米粥,剩的水—粥水才给她吃;菜,菜叶公婆吃,留那些汤汤水水的给她吃。就这样刻薄她!
这养媳妇不是没有父母,而是家里贫穷才送给人家养。虽然女儿送出去,父母毕竟还是挂心。去看看他的女儿吃什么?就是汤汤水水,一点米、一点菜都吃不到,就怪养父母怎么这样刻薄她的女儿。
说是受刻薄,可是这个小养女却是白白胖胖的喔!身体既好,面孔又红。生母说这个公婆待养媳妇刻薄,但身体没有受刻薄的样子嘛!受刻薄应该瘦弱啦、有病啦...什么的,怎么这个小养女长得这样好呢?道理在那里?大家听到这个地方应该会开悟吧?
为什么小养女就是吃汤汤水水,还长得白白胖胖、脸色红润?公公婆婆尽吃好的,反而身体不好?
(有人答:因为粥米和饭菜在煮的时候,营养都流在汤水中,所以喝汤水比较有营养。)
那以后你们在斋堂吃饭,不要只吃那些饭菜,汤水就不吃;把汤水喝了,免得行堂多辛苦。老和尚介绍你们多喝汤粥,没有错的吧?
世间还说:“爽口食多易生病”,东西好吃就多吃,吃多就生病了。古医书上,乃至我们佛法都是讲到:“病从口入”。佛陀时代,一位比丘生病,找不到医生诊治,佛陀叫目连尊者上天去找耆婆为弟子治病。耆婆是个神医,升天后为天上五欲之乐所迷。目连尊者找到他时,他正忙著乘车游乐,尊者迎头就撞上他。他是皈依尊者的,所以就叫了一声:“哦!师父!”可是车子又开走了。尊者用神通把他的车子止住了:“世尊要你下去为比丘看病。”“用不著看!比丘以减食为汤药就好了!”说完又匆匆走了,活像赶娱乐场,心急就如野马奔跑似的。
提到有病以减食为汤药,想想四、五十年前在家乡,四、五十华里以内都没有一个医生。难道人都没有病吗?有病饿个三、五天就好了,那还要看病呢?不但我们家乡是这样,我想台湾四、五十年前大概也是差不多吧!现在人动不动就赶快看病,实在太娇了。娇生惯养的不行喔!所以饮食还是要调理得好,少病少恼,这样于道业精进是一个很好的助缘。
过去一般人都认为男人吃饭应该较快,有句话说:“男人吃饭如虎”;但是吃得特别快,那倒也不必。应该把饭多嚼几下,细嚼能帮助胃的消化,这样胃的吸收才好。如果平时吃两碗饭速度又快的人,你能细嚼,那吃一碗半就够营养了。与其把整口饭吞下去,胃消化不良,又吸收不到营养,那不如细嚼慢咽来得好。
我们修行时饮食更要调和,佛法根本教典上说,最好是日中一食。我们早上还要食,因为中国的出家人不像泰国、缅甸的出家人,工作不同,这也是一种方便啦!
至于晚上这顿本来是不可以吃的!不过现在山上好多工作都是自己做,初发心来山不久的人,一时叫他持午还接受不了。平时晚餐吃习惯了嘛!不像童年出家,习惯持午了,就算去出坡,晚上不吃也不觉得饿。
凡夫习气,晚上到了时候自然就想吃,是不是饿了而想吃?养份不够需要添补呢?不是!就是习惯,时候到了就想吃。这也是贪口欲!晚餐一吃,对修观、修定、念佛都有妨碍。不要怕饿了苦,胀著那才苦呢!也不要吃杂食,一天两顿饭就够了;否则正餐就吃不下,下个吃饭时间没到又饿了,这样生活不正常嘛!
什么事都是习惯、炼锻就好了。自己生活要正常,心无欲,身才会健康;心一天到晚乱想,身体怎么会好?好像点了一盏灯,你不添油,灯心就耗尽了。修行在修什么?就是要把生活起居、行住坐卧这些威仪学好。凡事都讲缘生—某种缘生某种法,但是某种缘也不能太多;比如没水种子会干死,水太多了又会烂。营养不够固然不好,营养多了也会生病。
食可说是一种大欲,人要有饮食才能继续生命嘛!不吃怎么可以?吃是应该吃,但大家要懂得节制、克服。这就是吃饭的简单学问。
行寿康之道
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身体很强壮;富贵人家的儿女,就娇生惯养的,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享受是享受,身体却很差,禁不得风、耐不得热、受不得冷。其实八、九点的太阳应该要晒的,人绝对需要阳光;英国人对阳光最宝贵,时候一到就出去晒太阳。
年纪轻的人应该把骨头磨炼磨炼,以后才禁得起考验。最好晚课到吃药石前,每人下去扛二捆柴上来,遍身都流了汗再吃晚饭、洗澡。否则身体禁不得劳累,将来受苦难时怎么办?中日战争时,城市的小姐、少爷到了乡下就没办法生活;乡下长大的人则生活得安乐,跑东跑西的。
到了灵岩山,早课下来就是要“跑山”。跑步是炼锻体能与健康最基本的运动,如练国术的、当军人的,其第一课也是跑步,凡是动的竞争都是以跑步为强健身体的基础。这点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
又像打篮球、踢足球,从始至终都是在场内跑圈子,比赛到了最后,往往都是在校量健康与耐力。那一队身体强、耐力强,最后就能胜利;精神、体能差的,一拖了时间,就准备等著输吧!这都是普通的知识。
一般都说生命第一,我是强调健康第一,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你活一百岁也是在活受苦。以我来说,我宁可早日生西方,也不要在这苦世间长命不健康。一般人都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办事,何况我们修行人,办生死大事,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体能与精神才能精进办道。
身体要炼得像铜墙铁壁一样,健康是一切事业、学问、道德的基础;有业障不健康的身体,禁不得劳动就糟糕了!自己好好地训练、磨炼自己!
要想健康,生活起居、性情都要注意。这话怎么说?记得几年前我到临济寺去探问,因为我们曾到人家寺里打扰过。我和那时的住持—明田老法师、当家师谈谈,谈得很欢喜。我问老法师贵庚,他说:“我今年八十四岁了!”他比我大十三岁,面孔看起来像小孩子一样红润、好看。问他怎样保养的?他说:“容易得很!不要发脾气、时时要欢喜。”肝属于木,一发火就把肝烧坏了,爱发脾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好发怪脾气的人要当心肝病!
有肝病的人要注意!你看弥勒菩萨为什么胖胖的?因为他什么事都欢喜容受。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有暴跳如雷的性情,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暴跳起来,会把肝都烧坏的。做事保持性情平和,寿命才长、身体才健康;虚云老和尚的寿命就是从禅定中得来的。
佛法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做事情谁没有烦恼呢?但是烦恼能克服就是菩提;克服不了,烦恼就是罪障、障碍道业。大家对这些要能奉行!生活奉行得好,佛法才能行得好,行好了那会不成佛?
除食欲习气
我们常住上的事情一天天地要求好、求进步、求简洁,世俗的习气还是要改掉才好,恢复到真正丛林的样子。
南传国家的比丘都是托钵乞食,大家托钵回来,不管托到什么食物都通通倒入一个大盘里,有也倒、没有也要倒一下子,这就是叫你钵里不要藏著东西。然后把这大盘内的东西和成罗汉菜,大众一起分享,这样子减少好多行堂人事。我们也要求进步,就把所有的菜和在一起成罗汉菜,大家一起吃;其余的小菜最多发个二次就好了。
其实过去好多古祖,他们过简单的生活还嫌不够,还住山呢!就吃一点生菜、野果、一点嫩草。现在印度那里都还有喔!一百多岁的人,就吃一点山上的果子、叶子,浑身都发出香味;过的就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注重在道业上精进。
当然我们初上来是要修苦行,可是这苦行不是讲那些苦行外道的苦行—把自己倒吊在树上、不穿衣服等等,那种无益的苦行当远离!但是修道应该吃的苦还是要吃。要离欲清净,欲少一点、修道障碍就少一点。五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嘛!这地方要注意!千万不可贪求。
你们试试看!真正用起…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