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祖师禅有什么差别呢?定义改变了,不再是思惟修,不再是静虑,而是外不著相。心像镜子,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它不是照像的底片,绝不留影为念,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详细分析起来,祖师禅有独特的风格:既存在又超越;既现实又超现实;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既具象又抽象。禅是中国的国宝,没有禅就没有中国宗教的生命和文学、艺术的特色。禅画,一笔划一个达摩,像达摩又不像达摩;是山水又不像山水,既具象又抽象。世界上最超逸的抽象画,创造者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的禅者。
禅,既是宗教又超越宗教。所有教派中,只有禅宗最反迷信,最不迷信,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骨气。
有个丹霞天然禅师到处行脚,天晚了找个庙借住。庙中的知客说:寮房已经客满,要不然就在大殿里坐禅。丹霞说:好吧!知客打开大殿,给他铺个厚垫子坐禅,到了半夜天气很冷,丹霞就把佛像用戒刀劈开,点著来烤火。烤了一夜的火,把佛像劈得差不多了。第二天,知客一看大怒:你烧我的佛干什么?我烧取舍利!这个木头佛有什么舍利呀?既没有舍利,就不是真佛,再拿几个来烧。这是丹霞天然禅师破除迷信、扫除偶像崇拜的典范。
古老的佛堂还流传一句话说:念佛一声,挑水三担。念一声佛,就把禅堂弄脏了。
有人问云门宗的开山文偃禅师: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围走了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什么意思呀?云门答:当时幸亏我不在,否则一棍子打死喂狗吃!于是人们对这个问题便讨论不休。有人问另一位禅师说:云门是不是佛弟子?为什么说把佛一棒打死喂狗吃?禅师答:云门真会报佛恩啊!因为禅宗有句话:养儿不及父,家门一世衰。云门的这句话,就是佛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注脚,把唯我独尊的打了喂狗,那不是更独尊了吗?佛若听了会高兴。这种反偶像、靠自力,是禅宗的风格,也是特色。
禅宗在作略上,也就是接引的手段上,有时以无言显有言:什么是佛法?竖一指。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打你一棒。有人向临济问法,还没说完,临济大吼一声。即所谓的德山棒、临济喝。以有言显无言:什么是佛?麻三斤!不用去找道理,等于没说。喝,有时是赏你、奖励你,有时是罚你、或没道理,禅宗的作略鬼神难测。
苏东坡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也是以有言显无言,说了不是等于没有说吗?意境要你去参。禅宗可以启发性灵,让我们自觉自悟,如果只是听说的,只能叫知识。
三、为什么要提倡安祥禅?
禅宗,从五祖的如来清净禅,重视自觉;到六祖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不拘形相、不出不入、常在禅定。为什么还要提倡安祥禅?
(一)时代不同
虚云老和尚参话头,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把开水倒到手上时,杯子落地,豁然开悟。由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开悟有一段时间,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慢的话一年、两年不等。
平时我们的心是分裂的,归纳心的型态有多种,第一种是二元的心。想到好,就有坏的概念产生;说到无,就联想到有,离不开二元是很苦的,因为二元的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不调和,心不安是很苦的。第二种是独头意识。第三种是客观意识,绝对无我,无我就是真我。很多人把独头意识当成真我,那是错的。
参禅参到独头意识凝聚,这叫疑团,然后把疑团粉碎,就是粉碎虚空啊!当客观意识现前时,才有绝对的客观,才能亲切感受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山河及大地,全现法王身。如果不打破疑团,不达到客观意识,就没有到家,这是可以用心理学分析的。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社会结构走向工业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了,生活条件改变了,生活型态改变了,人际关系改变了……。这一切都改变了,再用过去参话头的方法,很难!各位法师能在佛学院修行、学习,这是大福报。一般人要获得必先付出,想收获必先耕耘,不可能不做别的事专门修行。过去是个农业社会,见山不是山,山不会压你;见水不是水,水不会淹你;但若在今天见汽车不是汽车,那不是你倒楣就是他倒楣。
总之,参话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六祖几个大弟子,不参话头也都大澈大悟。
(二)作略不同
“我若一向举扬宗乘,庭前草深三尺”。用禅宗的风格和你说法,没人上门了。什么是佛法?打你一耳光,这一耳光打得很慈悲,因为临济就是挨打开悟的,我打你耳光是要你开悟,但你可能告我伤害。所以古时候的作略,现在也不能用。
安祥禅就是把祖师禅加以稀释,不要太浓,让人无法接受,但法的本质是丝毫没有改变的。我们把部分法的内涵变成外举,让人们体会正受,因为修行离开正受,就没有真实的受用,没有真实受用,古人说这叫干慧,犹如脱水青菜,是青菜而没有青菜的风味;如台湾的脱水香蕉(香蕉干),没有香蕉的香味。
为了使现代人能接受禅,为了适应今天大众的观念,所以才提倡安祥禅。
四、安祥禅的法门
安祥禅的法门极为简明扼要:
(一)、求心安、心安无愧地做每件事。
(二)要活在责任义务中。结了婚的要养家,有父母孝顺父母;有孩子照顾孩子,这是基本的责任义务,也是禅重视责任义务的传统。如百丈清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提倡勤劳。
(三)、要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1)时时自觉
要经常保持自觉,否则就会迷失。哲学上讲的无我就是大我,大我和小我是不冲突的。有没有个别的自我?我肯定地答“有”。要没有个别的自我,谁往生?谁下地狱?谁受罪?谁解脱呢?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保持自觉,安分守己,守住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原本的自己,原本的自己“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守住它,不要忘掉它;忘掉原本的自己,就会在六尘、五阴当中迷失,不要说修行忘了自己不会成功,做人忘了自己是老几?忘了自己吃几碗饭、到时穷打嗝,也是很危险的。所以修行人要记得自己,能记得自己就会安于本分,是张得功就做张得功的事,是李得胜就做李得胜的事。时时自觉,自己只觉自己。□□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思是心的第二次派生物,不是原本的心,原本的心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应该说“我觉故我在。”这是很真实的。还记得马祖跟百丈的故事吗?马祖带著百丈散步,前面有群野鸭子飞过去。马祖问:“是什么?”“野鸭子!”“哪里去了?”“飞过去了!”马祖用劲捏著百丈的鼻子,捏得他直叫。马祖说:“你再说飞过去 ?”意即不要注意外边,注意这边(指自己),眼观鼻,鼻观心,不要跟著野鸭子跑。不要被外界存在的虚幻假象牵著鼻子走,迷失了自己。
古德的作略非常亲切、明白,只要是真修行,就有真受用!所以我们学安祥禅要时时自觉。
(2)念念自知
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无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想阴最麻烦,因为肉体永远受到心灵的支配。我在安祥之美讲词中举了几个例子:女士只要能保持安祥,不用化妆品,也会越来越漂亮;逞强好胜、想赢怕输、好出锋头的人,就会得鼻窦炎;女人话多,白带就多。我为什么讲这些,与佛法有什么关系?因为心物不二,有什么心念就会得什么病。不但佛法如此认为,孔子也有同感。孔子说 :“斯人也,而有斯疾”我们对想念能“时时自觉、念念自知”,有错误马上改正,就不易生病,很多病是想出来的。每个念头,自己都能掌握,才能谈修道。
有很多人专门往坏处想:我的小孩那么小,上学会不会被汽车撞上?果然撞上了!为什么?天天祷告嘛!有人本来很潇洒英俊,因为想多了就面有菜色,使生命的光采都褪失了。所以说:喜悦是生命的阳光,安祥是幸福的泉源。要能保持安祥的心态,人生便通畅,倒楣的事轮不到你。亲和力提升,过去别人对你有陌生感、警戒心,但只要能保持安祥,别人就会信赖你。禅,有两大力量:
1 .亲和力。学禅的人有亲和力,群众自然会站在你的周围,让你无论在何处都能形成为核心。什么叫核心?就是要有外围,没有外围不能叫核心。有很多人乱用名词,说某人是核心干部,其实这个人走到哪都是孤立的。真的核心是走到哪里,都有一群人围著他,感觉和他在一起很舒畅、很亲切。所以,真实学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亲和力而成为人群的核心。
2 .同化力。以你的心去同化别人,使别人的心变成你的心。有很多人经过实验,对我说:“我认真修行以后,家庭比较调和,两口子不再吵架,小孩也变乖了。我说:“这是理所当然,你的心有同化力,全家的心都会一样,自然就没有矛盾。”
我有个老朋友,他每天在公园散步一个小时,我问他:“散步时都在想些什么呀?”他说:“我什么都不想,光走路。”爱说笑!人不可能把念头截止,念头是不可能停止的。但是禅讲求现量,不是比量,各位平常想让念头停止很难,现在,我不说,你也不听(停数秒),有没有念头?我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似镜常明”,像个镜子,非常光明。没有参瞌睡,也没有喝酒,感觉有一点飘飘然,但绝对找不到念头。这就是无念,不二法门有念即无念,有相即无相,烦恼即菩提。为什么烦恼即菩提?当你有烦恼时证明你有觉…
《禅、祖师禅与安祥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