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种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
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并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槃时,标示出“常、乐、我、净”。
常──永恒。
乐──离烦恼。
我──自觉。
净──离垢。
这是学佛、成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把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法身的熔铸。
五、安祥是什么?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出安祥禅了。在提出安祥禅以前,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安祥?
(一)安祥是正受的体现
安祥是什么?安祥就是我刚才讲的正受,就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最美好的觉受。这种觉受从哪里来?是从心灵的统一调和而来。
我们为什么会烦恼?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不统一?有人说三心二意,其实你何止三心二意?今天你是好人,明天你可能就变成了坏人;上午你是这样想的,下午却又作了相反的决定,这证明人的心灵是不统一的。有时你是圣人,有时却是魔鬼;有时光明磊落,有时却又肮脏下流。人何止于三心二意!简直是七上八下!像这样的人,他会有安祥吗?不可能;他会有正受吗?绝对不可能。你必须把心灵统一起来,把许多个动荡不安的我变成单一的我,这是修学不二法门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把自己变成单一、独立的我,那你就只能有分裂的人格,而没有统一的意志,就会因为多我的东扯西拉、相互矛盾,让自己的心被搅得欲振乏力,脆弱黯淡,你还能成就什么呢?
我刚才讲苦行肉体的宗教,有助于心力的提升。像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恐怕自己陷于好逸恶劳的惯性而堕落。人若是不能吃苦,不能克服惯性,就会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浪费了宝贵的人生。人的惰性,就是喜欢吃好的,喝好的;喜欢容易的,不喜欢困难的;乃至喜欢不耕耘只收获,不付出只获得,工作轻、待遇高。修行人应该反其道而行,一切难的,甘之如饴;一切难题,勇敢面对,这样才能发挥心力,否则没有心力,便难有所作为。
禅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种统一调和的心态上的,把你那三心二意、多重人格、内在矛盾彻底扬弃,才有安祥可言。因为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一斗争心就不安,讲高级一点儿,就是天人交战─良心与罪恶交战。心不统一,乱七八糟,像是个战场,你怎么可能拥有安祥的心态呢?必须先把你的心统一了,使它调和了,你才会有安祥,也才能享有正受。
(二)安祥是禅的生命
安祥是什么?安祥是禅的生命,不管是如来禅或是祖师禅,离开了安祥就没有正受;没有正受,就没有法的现量;没有法的现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门,绝非究竟,修行也不会成功。所以说安祥才是禅的生命,没有安祥的禅,是死禅,是僵尸禅,有了安祥才有禅的活跃生命。是真禅?是假襌?就看能不能给予人以安祥的觉受。
安祥可以给吗?可以的,如果障浅而契机的话,现在就会感受到安祥。什么叫做安祥?听话清清楚楚,说话信口开河,不说不听,忽然停住,你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心,此刻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也不昏沉,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觉,这就是安祥,传心就是传导这种安祥的心态。可见禅不是空泛的理论,也不是概念的游戏,它是可以绝面相呈,极为现实的。
(三)安祥是定慧圆明的证量
安祥是什么?它是定慧圆明的证量──禅定的最高境界。修禅的人,往往有的偏慧,偏慧就是干慧。什么叫干慧呢?脱水香蕉,是香蕉没有错,只不过不是那个味道──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只有慧没有定,就是狂慧;如果偏定,定太深了,坐在那里入定了,十天、八天、一个月冥然枯坐,那跟木乃伊有何区别?这是空定。
大乘学者批评二乘沉空守寂,病在偏离中道。二乘是什么?就是声闻、缘觉。声闻是指阿罗汉,缘觉是指辟支佛,统称为二乘。二乘有什么缺点呢?阿罗汉守寂,如舍利弗林中晏坐,被维摩诘大士呵斥。小乘圣者,认为没有人的地方最好,不能上街哟!一到西门町,心就乱了。想想看,哪有见不得人的圣人?既见不得人,又如何能普度众生?辟支佛则病在沉空,一切都空了,这叫什么?这叫“恶取空见”的顽空。
空不是一切都没有,相反的,它是万有的素材,是创造的机势。什么叫机势?就是无限创造开拓的可能。它哪里会是死的呢?它是无限生机的当体,绝对不是死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定慧圆明,一定要定慧等持、均等才对。这个等重的定慧是什么呢?就是安祥。尝过这个无上法味的人才知道,唯有安祥才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觉受。
(四)安祥是法的现量
安祥是什么?安祥是法的现量。用语言表达“法”,充其量也只能是比量,用逻辑推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比量,最多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而安祥则是全等的法──是和盘托出,摆在你面前的法的现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
安祥是什么呢?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人都知道,凡是不安祥的人,他的个性就开始偏颇,心就难免扭曲,肉体自然也就失去了健康。各位不妨就亲戚朋友中回忆一下,疑心重的人,常常抱怨别人对不起他,这种人多半罹患关节炎;喜欢出锋头,想赢怕输,逞强好胜的人多半有鼻窦炎。请想一想,有鼻窦炎的朋友,是不是这个样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了处处不如意,这样就会患气喘病;女人如果是位长舌妇,白带一定特别多。请注意!如果长舌妇转变为缄默是金时,白带也就不药而愈了。所以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肉体。
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如果你能够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你就会由内在之美,发露为外在的潇洒自然之美,就会愈来愈有朝气,愈来愈有亲和力,人生也就愈来愈通畅,而且很少生病,很少烦恼,很多安祥,很多喜悦;因为你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同时安祥也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人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拥有真实的安祥,当你拥有了安祥的时候,你也便拥有了幸福。
六、什么是安祥禅?
(一)安祥禅的起源
我们为什么提出安祥禅?什么是安祥?前面已经加以说明,现在我们要讨论什么是安祥禅?
安祥禅是祖师禅吗?是祖师禅。安祥禅是从哪里来的?水有源、木有本,一定要有根据才行。安祥禅的根据来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经上记载:释尊在灵山会上,手里拿著一朵金色的优缉罗花,安祥而立,只是不讲话,与会人天俱皆罔测──参加法会的人、天都不能领会佛的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什么释尊不讲话?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时候佛刚要开口,他的上首弟子就敲敲法椎说:世尊已说法完毕,散会!佛陀不但不生气责备,还笑著说:很好!就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法过语言文字。真理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真理是原本的;原本没有众生哪有语言?用虚假的语言去表达真实、永恒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所以释尊拈花,大家都不懂,唯独摩诃迦叶尊者会心微笑。对此我有两句话用以诠释──
释尊拈花不语,当场展示安祥;迦叶破颜微笑,直下心领神会。
于是摩诃迦叶尊者,便成了禅宗的第一位传人。唯恐中断,释尊特别指定阿难──他的堂弟,做为迦叶尊者的副手、助理,这就是安祥禅的肇始。
(二)为什么要提出安祥禅?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没有提出“安祥”两个字?因为祖师禅的风格极为高超,极为超越,极为活泼,极为生动。硬要说它是什么,那它就变成死禅了,等于是把一片云钉在墙上,纵然是可能,也僵滞了它生命的活力。何况才说是什么,就有个非什么出现,一如信心铭所说“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人一接触是非,安祥心态就会降低,何以如此呢?因为一有是非,就破坏了调和。是与非是两个,是违背不二法门的边见,一起边见,就只有烦恼,没有安祥了。
既然安祥是祖师禅的生命,为什么过去没有提出安祥呢?时代不同了,古德说“但能不犯君王讳,也胜前朝断舌才。”意思是说只要你不触及那个主子、君王、皇上的名讳,就等于比那最会说话的人还会说话了。又说“语忌十成。”什么是语忌十成?禅只能讲八成,讲六成最好,不开口更高;若讲十成,就犯了大错──杜塞了别人开悟的机缘,而给予人以毫无实用的知解。所以只教人冷暖自知去,而不提安…
《禅的认知与修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