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的認知與修學▪P4

  ..續本文上一頁覺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國,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則就遠離了正見;沒有正見,哪裏會有正受?對于沒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對生命的一種懲罰、煎熬了,這種人就會活得無奈,有時甚至呼天無路。

  

   禅是心靈救濟的慈悲法門,接受了禅,你的心靈就能得到解脫;發掘並確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會再有煩惱,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見解。說你最後會贏得生命的永恒,也絕對不是黃葉止啼,而是絕對真實的。爲什麼要發掘呢?因爲我們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們原本的心,已被六塵的罪垢所包圍、埋沒;如果你不把這層由見取六塵所累積的汙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頭,便永遭埋沒,不能發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發掘出並確認你那個真實、原本的我,由珍惜護持而保任無失,就能成長茁壯,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圓成;也就是大事了畢──圓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說無我,是說原本就沒有你這表層意識分別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沒有分別心,並非沒有本心──即生命“本來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後涅槃時,標示出“常、樂、我、淨”。

  

   常──永恒。

  

   樂──離煩惱。

  

   我──自覺。

  

   淨──離垢。

  

   這是學佛、成佛的圓滿歸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把自己從業垢中開發出來,確立自己,肯定自己,淨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後才能自我完成──法身的熔鑄。

  

  五、安祥是什麼?

  

   講到這裏,我們就要提出安祥禅了。在提出安祥禅以前,首先要說明什麼是安祥?

  

   (一)安祥是正受的體現

  

   安祥是什麼?安祥就是我剛才講的正受,就是一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最美好的覺受。這種覺受從哪裏來?是從心靈的統一調和而來。

  

   我們爲什麼會煩惱?爲什麼我們的心靈不統一?有人說叁心二意,其實你何止叁心二意?今天你是好人,明天你可能就變成了壞人;上午你是這樣想的,下午卻又作了相反的決定,這證明人的心靈是不統一的。有時你是聖人,有時卻是魔鬼;有時光明磊落,有時卻又肮髒下流。人何止于叁心二意!簡直是七上八下!像這樣的人,他會有安祥嗎?不可能;他會有正受嗎?絕對不可能。你必須把心靈統一起來,把許多個動蕩不安的我變成單一的我,這是修學不二法門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把自己變成單一、獨立的我,那你就只能有分裂的人格,而沒有統一的意志,就會因爲多我的東扯西拉、相互矛盾,讓自己的心被攪得欲振乏力,脆弱黯淡,你還能成就什麼呢?

  

   我剛才講苦行肉體的宗教,有助于心力的提升。像勾踐臥薪嘗膽,是爲了恐怕自己陷于好逸惡勞的慣性而墮落。人若是不能吃苦,不能克服慣性,就會好吃懶做,得過且過,浪費了寶貴的人生。人的惰性,就是喜歡吃好的,喝好的;喜歡容易的,不喜歡困難的;乃至喜歡不耕耘只收獲,不付出只獲得,工作輕、待遇高。修行人應該反其道而行,一切難的,甘之如饴;一切難題,勇敢面對,這樣才能發揮心力,否則沒有心力,便難有所作爲。

  

   禅的基礎是建立在一種統一調和的心態上的,把你那叁心二意、多重人格、內在矛盾徹底揚棄,才有安祥可言。因爲有矛盾就會有鬥爭,一鬥爭心就不安,講高級一點兒,就是天人交戰─良心與罪惡交戰。心不統一,亂七八糟,像是個戰場,你怎麼可能擁有安祥的心態呢?必須先把你的心統一了,使它調和了,你才會有安祥,也才能享有正受。

  

   (二)安祥是禅的生命

  

   安祥是什麼?安祥是禅的生命,不管是如來禅或是祖師禅,離開了安祥就沒有正受;沒有正受,就沒有法的現量;沒有法的現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門,絕非究竟,修行也不會成功。所以說安祥才是禅的生命,沒有安祥的禅,是死禅,是僵屍禅,有了安祥才有禅的活躍生命。是真禅?是假襌?就看能不能給予人以安祥的覺受。

  

   安祥可以給嗎?可以的,如果障淺而契機的話,現在就會感受到安祥。什麼叫做安祥?聽話清清楚楚,說話信口開河,不說不聽,忽然停住,你會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心,此刻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也不昏沈,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覺,這就是安祥,傳心就是傳導這種安祥的心態。可見禅不是空泛的理論,也不是概念的遊戲,它是可以絕面相呈,極爲現實的。

  

   (叁)安祥是定慧圓明的證量

  

   安祥是什麼?它是定慧圓明的證量──禅定的最高境界。修禅的人,往往有的偏慧,偏慧就是幹慧。什麼叫幹慧呢?脫水香蕉,是香蕉沒有錯,只不過不是那個味道──沒有水分,缺乏生命。只有慧沒有定,就是狂慧;如果偏定,定太深了,坐在那裏入定了,十天、八天、一個月冥然枯坐,那跟木乃伊有何區別?這是空定。

  

   大乘學者批評二乘沈空守寂,病在偏離中道。二乘是什麼?就是聲聞、緣覺。聲聞是指阿羅漢,緣覺是指辟支佛,統稱爲二乘。二乘有什麼缺點呢?阿羅漢守寂,如舍利弗林中晏坐,被維摩诘大士呵斥。小乘聖者,認爲沒有人的地方最好,不能上街喲!一到西門町,心就亂了。想想看,哪有見不得人的聖人?既見不得人,又如何能普度衆生?辟支佛則病在沈空,一切都空了,這叫什麼?這叫“惡取空見”的頑空。

  

   空不是一切都沒有,相反的,它是萬有的素材,是創造的機勢。什麼叫機勢?就是無限創造開拓的可能。它哪裏會是死的呢?它是無限生機的當體,絕對不是死的東西。所以我們講定慧圓明,一定要定慧等持、均等才對。這個等重的定慧是什麼呢?就是安祥。嘗過這個無上法味的人才知道,唯有安祥才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覺受。

  

   (四)安祥是法的現量

  

   安祥是什麼?安祥是法的現量。用語言表達“法”,充其量也只能是比量,用邏輯推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比量,最多只是相似,並不全等,而安祥則是全等的法──是和盤托出,擺在你面前的法的現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

  

   安祥是什麼呢?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看過安祥之美講詞的人都知道,凡是不安祥的人,他的個性就開始偏頗,心就難免扭曲,肉體自然也就失去了健康。各位不妨就親戚朋友中回憶一下,疑心重的人,常常抱怨別人對不起他,這種人多半罹患關節炎;喜歡出鋒頭,想贏怕輸,逞強好勝的人多半有鼻窦炎。請想一想,有鼻窦炎的朋友,是不是這個樣子?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了處處不如意,這樣就會患氣喘病;女人如果是位長舌婦,白帶一定特別多。請注意!如果長舌婦轉變爲緘默是金時,白帶也就不藥而愈了。所以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肉體。

  

   安祥是生命的源頭活水,如果你能夠保持內心的安祥,你就擁有了生命的源頭活水,你就會由內在之美,發露爲外在的潇灑自然之美,就會愈來愈有朝氣,愈來愈有親和力,人生也就愈來愈通暢,而且很少生病,很少煩惱,很多安祥,很多喜悅;因爲你擁有了生命的源頭活水。同時安祥也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人要想擁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擁有真實的安祥,當你擁有了安祥的時候,你也便擁有了幸福。

  

  六、什麼是安祥禅?

  

   (一)安祥禅的起源

  

   我們爲什麼提出安祥禅?什麼是安祥?前面已經加以說明,現在我們要討論什麼是安祥禅?

  

   安祥禅是祖師禅嗎?是祖師禅。安祥禅是從哪裏來的?水有源、木有本,一定要有根據才行。安祥禅的根據來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經上記載:釋尊在靈山會上,手裏拿著一朵金色的優緝羅花,安祥而立,只是不講話,與會人天俱皆罔測──參加法會的人、天都不能領會佛的意思,只有摩诃迦葉尊者破顔微笑。爲什麼釋尊不講話?像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時候佛剛要開口,他的上首弟子就敲敲法椎說:世尊已說法完畢,散會!佛陀不但不生氣責備,還笑著說:很好!就是這樣。爲什麼?因爲法過語言文字。真理是超越語言文字的,真理是原本的;原本沒有衆生哪有語言?用虛假的語言去表達真實、永恒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所以釋尊拈花,大家都不懂,唯獨摩诃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對此我有兩句話用以诠釋──

  

   釋尊拈花不語,當場展示安祥;迦葉破顔微笑,直下心領神會。

  

   于是摩诃迦葉尊者,便成了禅宗的第一位傳人。唯恐中斷,釋尊特別指定阿難──他的堂弟,做爲迦葉尊者的副手、助理,這就是安祥禅的肇始。

  

   (二)爲什麼要提出安祥禅?

  

   爲什麼過去的祖師沒有提出“安祥”兩個字?因爲祖師禅的風格極爲高超,極爲超越,極爲活潑,極爲生動。硬要說它是什麼,那它就變成死禅了,等于是把一片雲釘在牆上,縱然是可能,也僵滯了它生命的活力。何況才說是什麼,就有個非什麼出現,一如信心銘所說“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人一接觸是非,安祥心態就會降低,何以如此呢?因爲一有是非,就破壞了調和。是與非是兩個,是違背不二法門的邊見,一起邊見,就只有煩惱,沒有安祥了。

  

   既然安祥是祖師禅的生命,爲什麼過去沒有提出安祥呢?時代不同了,古德說“但能不犯君王諱,也勝前朝斷舌才。”意思是說只要你不觸及那個主子、君王、皇上的名諱,就等于比那最會說話的人還會說話了。又說“語忌十成。”什麼是語忌十成?禅只能講八成,講六成最好,不開口更高;若講十成,就犯了大錯──杜塞了別人開悟的機緣,而給予人以毫無實用的知解。所以只教人冷暖自知去,而不提安…

《禅的認知與修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