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义广论
──二十四年十一年在中国佛学会镇江分会讲──
一 叙意二 佛观三 法观四 僧观五 总结
一、叙意
佛法僧,为学佛者之根本认识,也是佛法究竟圆满的说明,所有一切清净法都摄在其中。
阿底峡尊者,由印度入西藏弘法,其地位等于中国之达摩。他在西藏数十年,常说佛法僧三宝。有人问他:为甚么老是说三宝,此义虽殊胜甚深,但我们已听多了,请另说胜义!他答说:我在印度所学所行的不出三宝,我来藏也无别法可说;请问除此三宝外还有甚么佛法!在此简单问答之中实含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所讲的佛法僧义,是信仰佛教、研究佛学、修行佛法的基本。所以,凡是信仰佛教、研究佛学、修行佛法的人,是必须明白。初步学者能明此义,才不是迷信,才可修学佛法以至于究竟。所谓佛者,是能究竟觉证诸法圆满福慧的人。所谓法者,是佛自觉及觉他之法。所谓僧者,是能依佛法修行的人。此三者谓之三宝,实为佛法之根本。今讲此三宝,分三。
二、佛观
观者,观念。佛观者,即对于“佛陀所有清楚正确之观念”。佛是梵音略称,具云佛陀,汉文音译不一,如“浮图”也是佛的异音,我国古文家所谓“浮屠氏”,就是佛氏之意。经咒上又译作佛陀耶。现在英译梵音为“布达”(Buddha)。
佛之译义为觉者──就是觉悟的人,譬如有学问的人谓之学者,与中国所说的圣人差不多。但云觉者,不云觉人,此表示佛在天上人间以及超三界外的他受用报身,决不能以人间的人来限定他的范围。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简称。自觉者,有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智;觉他者,以方便智慧无碍辩才教人觉悟,即先觉觉后觉;二种觉行圆满,福慧两足,谓之佛陀。此为有此功德者之通称,通于三世遍于十方世界,诸佛无量。因此佛常说大地众生皆可成佛,也可说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但是遍十方通三世之佛,都要三觉圆满,福慧两足,有此功德表现事实证明,才是佛陀,不是假说的理想的。
甲、依释迦牟尼佛建立佛之根木观
现在此世界有实德表现可当佛之尊称者,是释迦牟尼。以有释迦佛,吾人才知道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以依释迦世尊建立佛之根本观念。大佛殿中央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译曰能或能仁,以其祖先能仁民爱物而得姓──其祖先初为太子,以能行仁道得民爱戴另建一国,其父知之曰“我子能仁”,故即以为族姓。其古姓为瞿昙,亦译乔达摩、憍昙弥,释迦乃从其分出之支裔。牟尼意译“寂默”,因佛常在寂定中,所谓“佛心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佛所说法皆依定慧利益人天,故尊称寂默。原名悉达多,意译“一切义成”,当时人直称其姓名即为瞿昙悉达多,尊称则为释迦牟尼。牟尼又译“文”,如经云“释迦文”佛是。
印度历史上佛应世为距今二千六百年以前,降生在中印度迦毗罗国(即今尼泊尔附近),父名净饭王。成佛地在摩竭陀国菩提场,初转*轮于波罗奈国鹿野苑,后于各处说法四十九年。由此历史上考查起来,实有此建功立德慧福圆满的佛陀,是以吾人依此建立佛之根本观。
乙、信释迦牟尼佛确得无上正遍觉,最高无上。
我们信佛,不但如常人信仰有学问道德功业的古人,原是信仰佛确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译无上,三藐为遍,三菩提即正觉。觉是不迷,拣别凡夫不觉;正觉拣别一般外道邪觉;遍正觉者拣别二乘所正觉的法未能普遍。初地以上法身菩萨可以谓之遍正觉,然尚未究竟而为有上,唯佛妙觉究竟圆满才是无上。我们信释迦牟尼佛确是最高无上,觉悟诸法事理性相,无所不觉无所不知,再没有能超过佛的了。世人不明佛义,以为另有“神”能超过于佛,其实神尚在六道之中,较之佛陀不知差得好多远呢!
丙、毗卢遮那或大日或卢舍或金刚持,皆为释迦牟尼大功德聚之别名,不得视为牟尼以外之他佛。
“毗卢遮那”是释迦的报身,近人常以五方五佛表五智,其实佛是五智都具足的;平常又以此为佛的法身,而不知法性身遍一切处无相无名。如华严经上的毗卢遮那,原是为十地菩萨现身说法之他受用身──报身。最近从西藏译出的著述则说“毗卢遮那是化身佛”。毗卢遮那意译光明遍照,故译“摩诃毗卢遮那”为大日。古或译为“卢舍那”或“吠卢遮那”,本为一音异译。有谓“毗卢”是清净法身,“舍那”是圆满报身,皆讹。
学藏密者崇“多杰羌佛”──译为金刚持,现持金刚杵以降伏一切魔怨,是依佛大雄大力具足无量方便功德而言。一切如来都有金刚身。依释迦牟尼佛表示报身之广大功德聚,故有此多名,所以不得视为牟尼以外的他佛。而世人每别为多佛,并执此为报佛说经、彼为化佛说经,殊不知一佛有三身、三身原是一佛也。丁、他世界之阿弥陀佛、药师佛,或往劫之燃灯佛等,皆由信释迦牟尼佛之说而知之者,皆与释尊平等。
现在学佛者都知道从此西去十万亿佛土有极乐世界,其中有佛名“阿弥陀”,意为无量──即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相好、无量不退菩萨等许多的无量义。“药师佛”在东方净琉璃世界,世人念药师佛咒能延生益寿。此二佛为他世界之现在佛,虽小乘不承认他世界的佛,而大乘则是常说的。现在科学证明有无量世界,当然现在他世界可有他佛。其在此世界往劫以前,有“燃灯佛”、“毗婆尸佛”、“尸弃佛”等。似此往劫及他世界诸佛,都是由信仰释迦牟尼所说经典而后知道的。因为释迦佛成就无上遍正觉,所以从如来大觉心中说出来的一切诸佛亦皆实有不虚。彼诸佛无不三觉已具万行已圆,皆与释迦佛平等平等。
戊、佛为积无数劫大行所圆之极果、不得与流俗所称为活佛等混同。
这是要我们知道佛不是轻易成的。依经上看起来,人要先发菩提心,渐积福德智慧资粮,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初阿僧祇劫的菩萨。由十回向经暖、顶、忍、世第一位、入初地而至七地,谓之第二阿僧祇劫。由七地菩萨以至成佛,谓之第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即是三无数劫。经过这三大劫的长时间的修行菩萨道,方能断尽一切执障、圆成一切功德、而证成无上的大觉。成佛岂是容易的事!大行者、修菩萨所行到佛果之万行也,如普贤菩萨等。所谓成佛者,即由菩萨行修学圆满之极果。此世所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释迦佛,也是由此而成。
如今世人,见修行者稍有世俗福德禅定神通的人,常称之为“活佛”。如逊清时代称皇帝为“佛爷”、太后为“老佛爷”;又如西藏达赖等亦称“佛爷”,这不过表示尊敬他们,想像他们为诸佛应世而已。以法性而言:一切诸法本皆是佛,一切有情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故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学佛者能明教理、正观定慧,有相当功德表现,也可说是相似佛。平常所称“活佛”,大概由此而来。若严格的从实际上说,必须是经三大无数劫圆满大行,究竟极果,方可以称之曰“佛”。故佛不得与流俗所称的“活佛”,等视齐观。己、佛为出世三乘圣众中之大圣,人天犹为凡世,不得与凡世人伦圣哲混同。
佛法所谓六凡、三界、天神人仙,都是世间凡界之流;佛法三乘圣众,乃为出世之圣,佛又为出世圣中之大圣(三界内之六道谓之六凡,三界外之三乘及佛谓之四圣)。佛为超过出世三乘之圣人,在佛教内的出世三乘圣人中称大圣;则其余流行的各教主皆不过是人道或天道之圣人,犹在三界六道之内,学者慎勿以佛与其他之世间圣贤混同视之。我们所以要如此认识审察的,因为佛陀是以清净无漏的大功德聚为本质的。
庚、佛为法界诸法(宇宙万有)之遍正觉者,亦为教化一切有情令遍正觉者,不得与一神教的创造主宰及多神教的祸福于人等迷信之神混同。
佛典上之法界诸法,即宇宙万有。佛于宇宙万有诸法自觉究竟,故称遍正觉者;亦为教化一切有情令得遍正觉者。宇宙本无创造万物与自在主宰的天神,如一神教之所说;也不可如多神教所说,以佛为宇宙许多神中的一个神。平常人心理上迷信一神或多神和佛菩萨一样,那实在是大错特错。不论无神,就是有神他也不过是天道中的众生而已。我们要信佛,对于佛的观念先要弄清楚才是。
三、法观
第二讲“法观”:学佛的人,于佛法要有正确明了的观念,尤其是对于“法”要有正当明了确切的认识。古代中印度音的“达摩”,现在依英语翻为“达尔摩”(Dharma),这是法的译音。此中法观的“法”,范围很广,所有宇宙万有,事事物物形形色色一切的一切,皆名为“法”。它的定义是“任持自性,轨生他解”。无论何物,以能保持它自己独立的体性,才成为此物。譬如这个白色,在白的本身上它能保持其白的自性,且能令一切有情都了解它是白色,使他人了了分明不会错认为是其他的颜色。因白就是任持自性轨生他解的法,所以白色便令人丝亳不差的觉了其为白色。一法如是,其他一切诸法乃至虚空,亦各各皆保持自性而能轨生他解;小至一花一草一微尘,大至法界亦皆如此。
万法差别各各不同的自性都是由因缘所成,在相对的关系上成立:此物之成立,必依托其他(彼彼)众缘相合而成。一物如是,物物如是,一切宇宙万法各各皆有互相为缘的关系。各各皆有彼此的差别而不能混同。并且各各皆由任持自性而使他人生起确定的认识,也就是宇宙万法各各皆有任特自性轨生他解的意义。而且法界诸法,无处不遍无所不包,再没有那一样能出乎法范围以外。一般人常说佛法无边,就是显佛法的“法”字范围是最宽最广无有边际的。但就属于佛的法讲起来,大别有二:
一、证法:佛先从自觉的根本智亲证二空所显的真如妙性、而无能所的差别,依此并起后得智证知一切理事因果的差别,起大悲心普度一切众生。一切智智在每一刹那间无不普遍了知一切诸法真实性相,这就是佛智所证知的证法。
二、教…
《佛法僧义广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