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令增长善行。却怨家者,如有他人毁说其恶便能代为解释而抑制之。如此之人是为可亲,有智慧者当亲近之。
戊三、释求利
““居士子!因四事故求利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密事发露,二者、密不覆藏,三者、得利为善,四者、不得利不忧”。于是世尊说此颂曰:“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知善亲求利,慧者当狎习”。”
一、密事发露者,如朋友被他人以计相害,彼能预先告之,做其小心谨慎有所防备,不致受害。又如有获利之机会,彼亦能秘密相告令其获利。二、密不覆藏者,谓自己有密事,能披胆相告不隐藏。三者、见友人得利而生随喜心。四者、如自己不得利,不生忧戚,心怀坦白,安分守己。如此等人是为善而可亲。
戊四、释饶益
““居士子!因四事故饶益当知是善亲,云何为四?一者、知财物尽,二者、知财物尽已便给与物,三者、见放逸教诃,四者、常以愍念”。于是世尊说此颂曰:“知财尽,与物,放逸教,愍念:知善亲饶益,慧者当狎习”。”
爱护于人,须顾到生活与教育共方面,若徒以酒肉相亲,非属好友。常以愍念心,见其穷困能与财救济,见其放逸能以正言诃责,以善意教诲,如是之人是为善而可亲。
以上四四十六事,皆是善亲,但此不过举其大概而已,凡言行合乎人伦道德之标准,有利于人者皆是善,有智慧者当亲近之。
乙三、正说六方
丙一、长行
丁一、总标
““居士子!圣法律中有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前泛说诸法,以下正说六方。圣法律即佛所说之经律。礼六方者,非礼方位,乃礼敬六方众生及诸法性相,人与人之关系,本是合乎伦理道德,互相资助互相感应的,故礼六方即得六方有情之感应而报酬以礼。但人与人之关系,并不是儱 笼统侗的,故世间五伦各有所应尽之义务。此中六方即是六伦,或是父母师长,或是妻子朋友,或是子女童仆,等级不同,故相待相报亦有差异。
丁二、别释
戊一、东方父子
““居士子!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云何为五?一者、增益财物,二者、备办众事,三者、所欲则奉,四者、自恣不远,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一者、爱念儿子,二者、供给无乏,三者、命子不负债,四者、婚娶称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付其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东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东方者,谓子父母也。居士子!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人伦关系,父母最重,天地六方东方为首,故此处以东方喻父母。子女对于父母应以五事奉敬供养:一、增益财物者,须勤劳精进,使家产日增,不令父母因子女受累。二、备办众事者,凡家中所应作之事,即上前为父母分劳。三、所欲则奉,四、自恣不违者,能奉养父母意志,若父母身有所需,心有所欲,当尽其能力财力以供奉之,不得违背。五、能将自己私物奉上父母,无有吝惜,如此可谓孝顺子矣。
父母亦当以五事善念其子,所谓父子有恩。一、爱念儿子者,父母当常存慈爱之念,从小至长无时不爱,所谓为人父止于慈。二、供给无乏者,如衣食学费等,皆能为子女储蓄,无使缺乏。三、命子不负债者,虽有正当供给,当监管其浪费,无使负债受累。四、婚娶称可者,子女长而婚嫁,须为谋相当之偶配,使其称心可意。五、财物尽以付子者,因子女孝顺可承家业,即将家财尽付其子,或临终时遗嘱付之,或年老时即先撒手尽付其子。
二俱分别者,能了解父母与子、子与父母之关系,子应如何奉敬父母,父母应如何慈念儿子,能如上所述,各尽五事,可谓父父子子矣。既能父慈子孝,福报必有增益无有衰耗。
戊二、南方师弟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观师,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云何为五?一者、善恭顺,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业善,五者、能奉敬师。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于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云何为五?一者、教技术,二者、速教,三者、尽教所知,四者、安处善方,五者、付嘱善知识。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南方者,谓弟子师也。居士子!若人慈顺于师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中国古时所敬奉者,有天地君亲师;但五伦之中乃无师弟伦。五伦乃对家国之关系而言,古时政教不分。将师弟即摄于兄弟之中矣。此中讲师弟而无兄弟,兄弟亦即可摄于此中矣。弟子对师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一、恭顺者,所谓兄友弟恭,弟子当恭敬顺从于师,能起恭顺方能受教。二、善承事者,或以财力,或以劳力供事于师,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三、速起者。见师速起,殷勤尊重之表现也。四、所作业善者,能依师所教而实行之。五、奉敬师者,若师有教命,敬奉无违。
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一、教技术,能将自己所能之技术教授弟子。二、速教者,能观其机宜而速教之,不使久居人下。三、尽教所知者,能将自已所知尽授弟子,不留艺不隐藏。四、安处善方者,能令弟子了解善行入于正轨,以所能而获所报,不非理求财。五、付嘱善知识者,能指示弟子参访余师,如华严经中善才童子先礼文殊,文殊令参德云比丘,展转亲近各方善知识乃至五十三参。
戊三、西方夫妇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念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珞严具,四者、于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亲亲。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爱行,八者、言以诚实,九者、不禁制门,十者、见来赞善,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顺夫。居士子!如是西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西方者,谓夫妻子也。居士子!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此在人乘佛法上明夫妇之关系,为夫者对于妻子,当以五事爱敬而供给之:一、怜念者,当怜愍爱念,不得虐待。二、不轻者,当相待以礼,相对如宾,不得轻戏。三、为作璎珞严具者,对于身相庄严之具当供给之。四、于家中得自在者,谓在家中能作主宰,支配家务得以自由。五、“念妻亲亲”者,常亲爱信任,不现疏远之情。
妻子当以十三事敬顺供养于夫,十三事文义可知。总其义,即须专爱无异念,常侍奉饮食起居之事,以诚敬相从,夫倡妇随,治家作业,更能善念夫之眷属,又能供养沙门梵志为全家祈福,如此可谓贤妻矣,福德必有增益而无衰损。
戊四、北方主仆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观奴婢使人,大家当以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云何为五?一者、随其力而作业,二者、随时食之,三者、随时饮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给汤药。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当以九事善奉大家,云何为九?一者、随时作业,二者、专心作业,三者,一切作业,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后以爱行,六者、言以诚实,七者、急时不远离,八者、行他方时则便赞叹,九者、称大家庶几。奴婢以此九事善奉大家。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北方者,谓大家奴婢使人也。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长阿含经中以北方讲宗族,下方才讲主仆。主仆即首从之义,推广言之君臣亦是主仆。大家(音姑)指主人,如云东家。主人当以五事愍念仆人,当量力使用,不可强迫虐待,饮食医药皆当随时供给之。奴婢当以九事奉事主人,即勤谨作事,忠实于主人,爱敬主人,出外则赞扬于主人,虽过急难而不远离。五事、九事,文义可知。
戊五、下方亲族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亲友观亲友臣,亲友当以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云何为五?一者、爱敬,二者、不轻慢,三者、不欺诳,四者、施与珍宝,五者、极念亲友臣。亲友以此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亲友臣亦以五事善念亲友,云何为五?一者、知财物尽,二者、知财物尽已供给财物,三者、见放逸教诃,四者、爱念,五者、急时可归依。亲友臣以此五事善念亲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下方者,谓亲友亲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亲友臣者,必有增益则无衰灭。”
此中亲友与亲友臣,乃地位高下之谓,当互资助,尊长慈幼,各尽其亲爱之谊,此即推父子之恩及于九族,所谓亲亲之道也,如此必有增益而无衰损。
戊六、上方施僧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观沙门梵志,施主当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云何为五?一者、不禁制门,二者、见来赞善,三者、敷设床待,四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五者、拥护如法。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云何为五?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三者、教博闻,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沙门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别。居士子!圣法律中上方者,谓施主沙门梵志也。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门梵志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施主即在家檀越,受施者为沙门梵志,农工商皆能直接生利,而士则读书以掌政教,应受社会供养;广言士之义,则导师沙门皆属于士。沙门梵志乃印度读书掌教化之士,能以世出世间善法教导于人,自己亦有高尚之道德修养,故沙门又称为上人,能为人之标榜,导人行善,有利于社会人群,故应受供养。施主当以五事尊敬供养之:一、不禁制门者,印度沙门梵志,不立烟爨乞食为生,来行乞时不禁其入门也。二、赞善者,不但不…
《《佛说善生经》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