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宗地图释▪P2

  ..续本文上一页别别发生一切现行法之各个功能差别,名曰种子。如谷子有能发生谷芽者曰谷种子;若损坏无发芽功能,虽是谷形已非谷种,此亦如是。一切种识,谓摄藏一切法种子之识,仍指第八识现行也。阿赖耶到一切种识之间有因果二字者-因-因-由阿赖耶望庵摩罗,有一重因位义;由一切种望所生之一切有漏现行,又有一重能生因义:故于阿赖耶之一切种识,乃有两重因义,名曰因因。又一切种兼含漏无漏种,既为异生因地心中所含之一切法种子,而复为发生一切有为法之因,故曰因因。由此义故,一切种识为阿赖耶因相。由阿赖耶向东南有异熟报主,如图:

  ┌────┐

  4 阿赖耶──因~果──┤异熟报主│

  └────┘

  异熟报主,至下当释。其间置有因果二字者-因-果-,因谓阿赖耶居因位,果指因位之异熟果,是因位识之果,故异熟识为阿赖耶之果相也。

  次一切种识下,有识种业种,如图:

  ┌引业

  ┌业种┤

  ┌────┐│  └满业

  5 │一切种识├┤

  └────┘│  ┌名言

  └识种┤

  └我执

  诸法之种子,可分为二类:一、识种,二、业种。识种亦曰法种,一切诸法各别有因,因即是种,如心法有心法种,心所有法有心所有法种,色法有色法种,故言识种者,以一切法不离识故名曰识种。总之、一切法自类种子起自类现行者曰等流因果,此等流果之因,即是法种。次、业种者,望所起自类现行亦即是法种,不离识故亦名识种;然有增长他种以成界趣别之功用,谓能摄他种子随其势力受诸趣生,故曰业种。如是二种种子,如各个人民,谓一国中各种人民,依其各个自身力用,各作自身生活事业,识种道理亦复如是。如人民中有一部分人专以国家社会公务为职者,此种公务如行政等能影响全国之事业,一一人民亦同受其影响,业种道理亦复如是;又复应知公务员所作公共事业,虽影响国家社会,而不失其个人自体及个人生活,故业种对自现仍为法种。

  种子又曰习气,习气分为三类。识种有二:一、名言种子即名言习气,谓一一最单纯现行法各别之因曰名言种子,最单纯现行法即寻常感觉上觉到之色、香、味、触等离言自相。二、我执种子即我执习气,依六七识心心所法建立前名言种子之现行,各别而不相关。由我执种之现行力,使名言种之现行别别组成一一之总聚假相──个体,生此我执之现行者曰我执种。我执,梵云“萨迦耶”执,译“总聚”执。聚者,聚一一单法所成之个体,以任何个体皆由多数单法聚成故。如电子亦为光热量数时空等所构成之一总聚;电子且然,原子以上以至无机、有机诸物,其为多法所成之一总聚,更不待论。故吾人寻常知觉到之一切法,非单纯现行法离言自相,乃多法聚成之一一总聚相也,故瑜伽真实义品八分别中名总聚分别。由此总聚分别,执一一实我或一一实法,实我实法皆由于总聚执之我执也。

  复次、由单纯法聚组成似一、似常、似有自在实体及精神生命者曰“生我”,聚组成似有实体之法曰“法我”。执此生我、法我为实之能执者,即六七识相应萨迦耶见心所,由此心心所聚熏成之种曰我执种。我执种亦能影响于他法,如人民所组成之家庭,此家庭虽非公务员之公共机关,然其作业行为亦能影响家人。以其不明了单纯现行法之因缘相,于和合假者见为独立自在之实体,遂执曰“我”。与我相敌对之非我,属我者曰“我所”,不属者曰“他物”,由此我执能障覆一切法真相,使不知一切法皆唯识现。亦由此故,于一一识觉了之别别法相,乃不能如实明了,于我执相应心心所聚上,只见到总聚之独立个体,因此吾人无始以来恒有自他之隔,不明了诸法真实相,皆我我所执为障也。盖由一一单纯法而组成一聚,例由五蕴组成一人,亦犹木石筑成一屋,固以单纯法五蕴或木石为先,而后乃得成为总聚之人与屋。然在异生心心所上,由我执为障故,适成一相反之心理,认总聚为自体,而单纯法为其属性,因此而有种种我与非我之执,由此执故而生无量惑业苦。

  次、业种者,三习气中即是有支习气,乃有能支配他法之特别功能种子,能令趣类区别,谓由业之不同感招不同之诸趣报。换言之,此一一趣之报果,及一一趣中一一有情各别不同之报果,皆业种为增上缘而招感。一一有情或一一法之隔别者,由于我执种;至成一类一类之五趣、九有、二十五有、六十二有等区别,则出业种。克论业之自体,即心所中之思心所,以思心所能自造作,又能役令其他心心所造作故。此为“业自体”之思心所,指前六识中之思心所;故“业之相应”亦即为前六心心所聚,以前五识依第六识亦有或善或恶之造作故。一、满业者,较引业力弱。如由引业感得人之总报以后,而资助令其完满成就者是为满业。如公务员中由领袖确定计画──引业总报──以后,再由各部人员依计画实施工作以成满之,满业亦尔。二、引业者,为最强之业。五趣有情舍此趣报取彼趣报,不随他业所引之报而能独自引取总报之业,是为引业;喻如政党领袖能夺取全国政权──喻感总报──而不随他党活动,须俟他党失败之后,此党领袖方可起而代之,如此引业所感报尽,彼引业又引感一他趣之报也。

  又满业如将相,引业如帝王等。满业具三性,随引业转故;引业或善或恶,有强果明决性,故不通于无记。

  由引业以望异熟报主之业命,如图:

  (生死)

  6 引业──业命

  业命,表一期之报寿,即是命根。言业命者,谓此生所得一期之生命是由引业种子所起现行势限,规定一生报果有一定之期限,故曰业命。换言之,由引业种子势力之限度规定者是为业命;亦曰分段生死,于五趣中受一期生死各有分限段落故。如帝制国家有一朝一朝之帝统,此一朝之命运长短,在创业时即规定故;人之生死寿命长短在引业得总报即决定矣。如此一王朝亡,他一王朝又兴,有情分段生死,舍报取报业命限定,亦复如是。若能解脱此业命所成之分段生死,如由君主化为民主。虽为民主而仍有其盛衰,犹圣者虽解脱分段生死而仍有变易生死也,至“金刚道后异熟空”,方得解脱一切生死,则犹国界消除而成大同世也。

  次、业命与第八异熟识之关系,谓由引业所引而成寿命,此业种摄植第八识识种,此业种挟第八识种同时现行,是为真异熟识,为一期报果之主体,故曰“异熟报主”。约对于业缘增上果关系──是业种引起故,故第八识之果相曰异熟识,如图:

  (生死)

  ┌引业──业命┐

  7 业种─┤  │┌────┐

  └满业────┴┤异熟报主│

  └────┘

  异熟之依正二报,皆以第八识为主体,故曰报主。在一期报果中,一一有情之主体者为第八识,故异熟报主指第八异熟识也。满业随从引业,以成满总报中之别报,如前说。

  次名言种望异熟报主者,如图:

  ┌────┐

  8 名言──┤异熟报主│

  └────┘

  第八异熟识之生起,亦由自识名言种子,故亦通名言种。以异类之善恶业成异熟之无记果,故云“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因善恶者,非指第八识之自种,乃指前六识之业种对彼增长引力关系,故因或善或恶,仍由自识无记种生起,故果是无记。喻如江水现曲直高低之种种型式,然水虽现曲直高低而实际上水非高低曲直,高低曲直乃因地岸等缘以成。有情在三界五趣中受生死流转报,此受生死之异熟报主,如水之本身本无善恶,或流为人,或流为鬼,或流为天畜等,此流天、流人之异熟识固无记,而所以使此流天流人之业,乃是或善或恶也。盖业种之善恶为感果之增上缘,而自身识种方是因缘也。由异熟报主之见分望第七识,如图:

  ┌────┐

  │异熟报主│

  9  └───┬┘

  见分──┘

  七 ──┘

  凡一识体、总有三分,不分见相为识之自体分,分之则为见分、相分。第七识之能缘见分,缘第八识见分为我,是第七识心心所聚所缘所守护故,第八乃成我爱执藏。此第七迷第八为我,完全因第七相应之我爱等四惑之关系而成。第八见分本是相续似常,和合似一,第七识见分因执为主宰之我;然第八识之见分,是否为第七识之见分如实缘到而执为我?则应知第七识见分以未见到第八真相,因只见相似故误执为我,若真实缘到第八之真相者,则明第八见分非常非一而不执为我矣。然第七见分虽未见第八见分之真相,在此第七第八见分相对向关系上,因第七四惑相应,遂于第八见分处变生我相,执为是我,此所执之我相为带质境,从两头生,故云“以心缘心真带质”也。喻如病目见灯光上五彩轮相,此“轮相”因灯光与病目而现起,非灯光处不现轮相,非病目亦不现轮相。病目如我执相应第七识见分,灯光如第八识见分,所见“轮相”如第七识见分所执之“我”,如是病目及灯光中间生轮相,七识八识中间生我相,道理亦尔。由异熟报主望第七识者,如图:

  ┌────┐

  10  │异熟报主│

  └┬───┘

  七 ───┘

  此表第八识为第七识之俱有依,种子依,根本依也。由第七识望阿赖耶,有一直线通至熏变,如图:

  11 熏变── 七

  此表第七望第八识,第七为能熏,以有我爱等烦恼相应,恒执为我,故能以第八为所熏,熏习增长我执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复熏成种,种复生现,如是七望于八有熏变义。由第七识望一切种识之种子通于我执种,如图:

  12 我执── 七

  表第七识非异熟性,故与业种无关,然亦有名言种,以其我执胜故,常现行故,恒时与我执相应故,名言种子亦受我执势力影响,就胜立名故但说我执种。由此道理,第六识之我执,亦受此第七识我执影响而起。

  以上四线,一由第七至异熟报主,二由异熟报主至第七,三由第七至熏变,四由我执种至第七,皆为第七末那识望第八识之重要关系也。由第七识望第六识之关系,如图:

  …

《大乘宗地图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宗地引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