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宗地圖釋▪P2

  ..續本文上一頁別別發生一切現行法之各個功能差別,名曰種子。如谷子有能發生谷芽者曰谷種子;若損壞無發芽功能,雖是谷形已非谷種,此亦如是。一切種識,謂攝藏一切法種子之識,仍指第八識現行也。阿賴耶到一切種識之間有因果二字者-因-因-由阿賴耶望庵摩羅,有一重因位義;由一切種望所生之一切有漏現行,又有一重能生因義:故于阿賴耶之一切種識,乃有兩重因義,名曰因因。又一切種兼含漏無漏種,既爲異生因地心中所含之一切法種子,而複爲發生一切有爲法之因,故曰因因。由此義故,一切種識爲阿賴耶因相。由阿賴耶向東南有異熟報主,如圖:

  ┌────┐

  4 阿賴耶──因~果──┤異熟報主│

  └────┘

  異熟報主,至下當釋。其間置有因果二字者-因-果-,因謂阿賴耶居因位,果指因位之異熟果,是因位識之果,故異熟識爲阿賴耶之果相也。

  次一切種識下,有識種業種,如圖:

  ┌引業

  ┌業種┤

  ┌────┐│  └滿業

  5 │一切種識├┤

  └────┘│  ┌名言

  └識種┤

  └我執

  諸法之種子,可分爲二類:一、識種,二、業種。識種亦曰法種,一切諸法各別有因,因即是種,如心法有心法種,心所有法有心所有法種,色法有色法種,故言識種者,以一切法不離識故名曰識種。總之、一切法自類種子起自類現行者曰等流因果,此等流果之因,即是法種。次、業種者,望所起自類現行亦即是法種,不離識故亦名識種;然有增長他種以成界趣別之功用,謂能攝他種子隨其勢力受諸趣生,故曰業種。如是二種種子,如各個人民,謂一國中各種人民,依其各個自身力用,各作自身生活事業,識種道理亦複如是。如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專以國家社會公務爲職者,此種公務如行政等能影響全國之事業,一一人民亦同受其影響,業種道理亦複如是;又複應知公務員所作公共事業,雖影響國家社會,而不失其個人自體及個人生活,故業種對自現仍爲法種。

  種子又曰習氣,習氣分爲叁類。識種有二:一、名言種子即名言習氣,謂一一最單純現行法各別之因曰名言種子,最單純現行法即尋常感覺上覺到之色、香、味、觸等離言自相。二、我執種子即我執習氣,依六七識心心所法建立前名言種子之現行,各別而不相關。由我執種之現行力,使名言種之現行別別組成一一之總聚假相──個體,生此我執之現行者曰我執種。我執,梵雲“薩迦耶”執,譯“總聚”執。聚者,聚一一單法所成之個體,以任何個體皆由多數單法聚成故。如電子亦爲光熱量數時空等所構成之一總聚;電子且然,原子以上以至無機、有機諸物,其爲多法所成之一總聚,更不待論。故吾人尋常知覺到之一切法,非單純現行法離言自相,乃多法聚成之一一總聚相也,故瑜伽真實義品八分別中名總聚分別。由此總聚分別,執一一實我或一一實法,實我實法皆由于總聚執之我執也。

  複次、由單純法聚組成似一、似常、似有自在實體及精神生命者曰“生我”,聚組成似有實體之法曰“法我”。執此生我、法我爲實之能執者,即六七識相應薩迦耶見心所,由此心心所聚熏成之種曰我執種。我執種亦能影響于他法,如人民所組成之家庭,此家庭雖非公務員之公共機關,然其作業行爲亦能影響家人。以其不明了單純現行法之因緣相,于和合假者見爲獨立自在之實體,遂執曰“我”。與我相敵對之非我,屬我者曰“我所”,不屬者曰“他物”,由此我執能障覆一切法真相,使不知一切法皆唯識現。亦由此故,于一一識覺了之別別法相,乃不能如實明了,于我執相應心心所聚上,只見到總聚之獨立個體,因此吾人無始以來恒有自他之隔,不明了諸法真實相,皆我我所執爲障也。蓋由一一單純法而組成一聚,例由五蘊組成一人,亦猶木石築成一屋,固以單純法五蘊或木石爲先,而後乃得成爲總聚之人與屋。然在異生心心所上,由我執爲障故,適成一相反之心理,認總聚爲自體,而單純法爲其屬性,因此而有種種我與非我之執,由此執故而生無量惑業苦。

  次、業種者,叁習氣中即是有支習氣,乃有能支配他法之特別功能種子,能令趣類區別,謂由業之不同感招不同之諸趣報。換言之,此一一趣之報果,及一一趣中一一有情各別不同之報果,皆業種爲增上緣而招感。一一有情或一一法之隔別者,由于我執種;至成一類一類之五趣、九有、二十五有、六十二有等區別,則出業種。克論業之自體,即心所中之思心所,以思心所能自造作,又能役令其他心心所造作故。此爲“業自體”之思心所,指前六識中之思心所;故“業之相應”亦即爲前六心心所聚,以前五識依第六識亦有或善或惡之造作故。一、滿業者,較引業力弱。如由引業感得人之總報以後,而資助令其完滿成就者是爲滿業。如公務員中由領袖確定計畫──引業總報──以後,再由各部人員依計畫實施工作以成滿之,滿業亦爾。二、引業者,爲最強之業。五趣有情舍此趣報取彼趣報,不隨他業所引之報而能獨自引取總報之業,是爲引業;喻如政黨領袖能奪取全國政權──喻感總報──而不隨他黨活動,須俟他黨失敗之後,此黨領袖方可起而代之,如此引業所感報盡,彼引業又引感一他趣之報也。

  又滿業如將相,引業如帝王等。滿業具叁性,隨引業轉故;引業或善或惡,有強果明決性,故不通于無記。

  由引業以望異熟報主之業命,如圖:

  (生死)

  6 引業──業命

  業命,表一期之報壽,即是命根。言業命者,謂此生所得一期之生命是由引業種子所起現行勢限,規定一生報果有一定之期限,故曰業命。換言之,由引業種子勢力之限度規定者是爲業命;亦曰分段生死,于五趣中受一期生死各有分限段落故。如帝製國家有一朝一朝之帝統,此一朝之命運長短,在創業時即規定故;人之生死壽命長短在引業得總報即決定矣。如此一王朝亡,他一王朝又興,有情分段生死,舍報取報業命限定,亦複如是。若能解脫此業命所成之分段生死,如由君主化爲民主。雖爲民主而仍有其盛衰,猶聖者雖解脫分段生死而仍有變易生死也,至“金剛道後異熟空”,方得解脫一切生死,則猶國界消除而成大同世也。

  次、業命與第八異熟識之關系,謂由引業所引而成壽命,此業種攝植第八識識種,此業種挾第八識種同時現行,是爲真異熟識,爲一期報果之主體,故曰“異熟報主”。約對于業緣增上果關系──是業種引起故,故第八識之果相曰異熟識,如圖:

  (生死)

  ┌引業──業命┐

  7 業種─┤  │┌────┐

  └滿業────┴┤異熟報主│

  └────┘

  異熟之依正二報,皆以第八識爲主體,故曰報主。在一期報果中,一一有情之主體者爲第八識,故異熟報主指第八異熟識也。滿業隨從引業,以成滿總報中之別報,如前說。

  次名言種望異熟報主者,如圖:

  ┌────┐

  8 名言──┤異熟報主│

  └────┘

  第八異熟識之生起,亦由自識名言種子,故亦通名言種。以異類之善惡業成異熟之無記果,故雲“因是善惡,果是無記”。因善惡者,非指第八識之自種,乃指前六識之業種對彼增長引力關系,故因或善或惡,仍由自識無記種生起,故果是無記。喻如江水現曲直高低之種種型式,然水雖現曲直高低而實際上水非高低曲直,高低曲直乃因地岸等緣以成。有情在叁界五趣中受生死流轉報,此受生死之異熟報主,如水之本身本無善惡,或流爲人,或流爲鬼,或流爲天畜等,此流天、流人之異熟識固無記,而所以使此流天流人之業,乃是或善或惡也。蓋業種之善惡爲感果之增上緣,而自身識種方是因緣也。由異熟報主之見分望第七識,如圖:

  ┌────┐

  │異熟報主│

  9  └───┬┘

  見分──┘

  七 ──┘

  凡一識體、總有叁分,不分見相爲識之自體分,分之則爲見分、相分。第七識之能緣見分,緣第八識見分爲我,是第七識心心所聚所緣所守護故,第八乃成我愛執藏。此第七迷第八爲我,完全因第七相應之我愛等四惑之關系而成。第八見分本是相續似常,和合似一,第七識見分因執爲主宰之我;然第八識之見分,是否爲第七識之見分如實緣到而執爲我?則應知第七識見分以未見到第八真相,因只見相似故誤執爲我,若真實緣到第八之真相者,則明第八見分非常非一而不執爲我矣。然第七見分雖未見第八見分之真相,在此第七第八見分相對向關系上,因第七四惑相應,遂于第八見分處變生我相,執爲是我,此所執之我相爲帶質境,從兩頭生,故雲“以心緣心真帶質”也。喻如病目見燈光上五彩輪相,此“輪相”因燈光與病目而現起,非燈光處不現輪相,非病目亦不現輪相。病目如我執相應第七識見分,燈光如第八識見分,所見“輪相”如第七識見分所執之“我”,如是病目及燈光中間生輪相,七識八識中間生我相,道理亦爾。由異熟報主望第七識者,如圖:

  ┌────┐

  10  │異熟報主│

  └┬───┘

  七 ───┘

  此表第八識爲第七識之俱有依,種子依,根本依也。由第七識望阿賴耶,有一直線通至熏變,如圖:

  11 熏變── 七

  此表第七望第八識,第七爲能熏,以有我愛等煩惱相應,恒執爲我,故能以第八爲所熏,熏習增長我執種子,種子生現行,現行複熏成種,種複生現,如是七望于八有熏變義。由第七識望一切種識之種子通于我執種,如圖:

  12 我執── 七

  表第七識非異熟性,故與業種無關,然亦有名言種,以其我執勝故,常現行故,恒時與我執相應故,名言種子亦受我執勢力影響,就勝立名故但說我執種。由此道理,第六識之我執,亦受此第七識我執影響而起。

  以上四線,一由第七至異熟報主,二由異熟報主至第七,叁由第七至熏變,四由我執種至第七,皆爲第七末那識望第八識之重要關系也。由第七識望第六識之關系,如圖:

  …

《大乘宗地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宗地引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