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己心,追随大善知识,见贤思齐。愚者却自傲自私,不肯向人学习,而自以为师。
◎惜福的方法: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未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动”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义在于能“动”,因“动”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
◎修道人的生命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服务,是心存感恩,愿与众生分享的高尚工作,也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神圣情操,更是进德修身的初步阶梯。
◎忏悔,是可以藉真理法水净化人心,是可让人“脱胎换骨,,重整心理、健全人格的。
◎清贫不是一般的贫穷,而是由自己的思想与意志,积极创造出的简朴的生活形态。
◎服务人群,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考验”的历程。
◎低声下气,你才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先把自己里面的东西抛弃掉,才能容纳更多的智慧。
◎当你的意见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不要“贪”恋自己的面子,不要“嗔”目恶语相向,不要“痴”执一己之念,应该转移立足点,摒弃眼中的细沙,发挥心中的至爱而与人共事。
◎把所有的需要缩到最小的限度,精神活动才能自由。心为所有欲所夺,良心的动势就会受到阻碍。
◎就生命性而言,能服务人就是一种“福报”,也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喜悦”。
增福增慧
◎生活本身,即是服务人群,如此才能表现出万德庄严,也是流露生活之“真”、修行之“善”、进德之“美”的一种至高无上真善美境界。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抵得住“笑”的攻势,也唯有由内心发出之“诚实的笑”,才是化戾气为祥和,导事情解决的方法于正轨的良方。
◎把一切众生都看成善知识,能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的坦途,把自己所接触的人、事、物,皆视为我找的好老师,则能时时观照自己,不使其自大、自负、自夸、自傲,自命不凡的自以为是,就能远离我慢之过患,方可免堕生死轮回无穷之苦楚。
◎有钱是一种“福报”,懂得正确的使用金钱,则是一种“学问”与“智慧”的结晶。
◎人间最好的美德,是惭愧、感恩与愿力。
◎修苦行,就是对一切“粗”、“贱”的工作,都要无分别的去做,主要在于磨灭我们的傲气,消除业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没苦就没有道行可修。
◎平常心不是刻意的造作,而是建筑在忍辱与智慧的基石上。
◎经过痛苦的洗礼,人往往会更懂得谦让学习,更知道珍惜和感激,更能领悟幸福与人生的真谛。
◎给人责骂而心不去计较,必能增福、增慧。受人赞美而竟自鸣得意,一定时伏危机。
◎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
◎烦恼重的人,即使是芝麻小事,也会令他烦恼。想解脱自在的人,再天大的事,都束缚不了他。
◎世上的一切快乐和痛苦,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是由很多事情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的痛苦或快乐。当你面对苦或乐的时候,能以“慈悲关怀,、或从“感恩知足”、或以“冷静思悟”来面对它,甚至用“观缘起法”来面对它。那么我们必能超越在“苦”、“乐”之上。
◎越是接近真理,越能包容别人。
福慧人生
◎人活著唯一的任务,就是要净化自己,发掘生命的唯一真实。
◎智慧是从内心深刻地体悟而得,而聪明是由知识之累积而得。
◎学习佛法的最根本课题,就是要自我突破。
◎真正瑰丽的人生,并不在于己身自度成佛、自行的解脱,而是要能谦虚的再回向到一切有情的众生,使他们也能够继续成长,一起承担苦难,一起快乐欢欣,一起走向解脱之路。
◎一个人是否成功,就要看其所承受挫折、难堪,侮辱的耐力有多少。
◎要求,是一种自我要求,并不是别人所要求你的,或是你要求别人。
◎凝聚生命力,不再浪费于日常生活琐事中,也不再空费于人际的是非烦恼中。对于世上许多的名闻利养,能以一颗云淡风清的心相应,人世间的炎凉冷暖,更能用透明的心眼来观照,对于生命的无常幻灭,必有一番铭心的体悟。
◎本身自私,才会认为别人有私心,本身多猜忌,才会认为别人对不起你。
◎一切的磨炼,都是叫修行者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产生大悲心,尽本份来救渡众生而已。
◎把自己看成珍珠的人,则有被遗忘(弃)的痛苦,请把自己当成泥土吧 I让众人踩成一条康庄的大道吧!
◎将佛法融入生活中,如此才能真正获得佛法的妙用。
◎修行,需要有赞叹别人的言语布施,因为适度的赞美,能够激发别人的向道心,增长菩提心,使人心生欢喜,是广结善缘的秘诀。
◎对于人生的痛苦,只有承担、化解与宽容。承担痛苦,是因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存在。化解痛苦,是因为不能脆弱地被击倒。宽容痛苦,是因为悲悯的定力发生了大智慧。
◎修,是实践的代名词,有条的人生,才会圆满我们研发的“愿”。才会增长我们的“福慧”因缘。
◎真正的修持,是要从生活行为里,表现出“戒、定、慧”,一切举止言谈之中,没有“贪、嗔、痴”。
※慈心放生※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放生可长养自己的慈悲心肠,
悲悯众生,视万物生命如己出。
放生问答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
◎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观无量寿经》
◎大慈大悲,名为佛性。慈即如来,如来即慈。(涅槃经》
◎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优婆塞戒经》
◎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梵网经》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佛印禅师
◎若无财者,其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人之生日到来,应当持斋戒杀,或是买命放生,或是诵经念佛。修桥砌路煮荼,随意奉行善事,报答生身父母,乳哺三年大德。—真歇禅师
◎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病,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莲池大师
◎放而不杀,与物无冤,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
◎今更立简易一法,佐使并行,不拘时日,见即买放。于某月下书某日放生若干,巨生以个数计,细生以觔数计,岁终总算,存以自考。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印光大师
◎古圣先贤,莫不以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是如凡为人者,要当以仁存心。—谛闲大师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则全吾心之纯仁,大则弭世界之杀劫。
◎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虚云老和尚
◎疾病癌症,灾难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缘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业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藉著出钱出力赎命放生,来偿还以前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圆因师父
◎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圆因师父
◎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恻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圆瑛大师
◎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希望社会诸君,勉力行之,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圆瑛大师
◎放生最容易消业障,但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将我心比他心,把自己设身处地当做异类畜生来想,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放生的功德是多么地大,批评阻碍放生的罪案是多么地深!
◎当一个人身患重病,遭遇急难的时候,自己立下誓愿,愿意广行善事,弥补罪业,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方法就是放生。
◎我们自己赶快去放生,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我们的愿望,短短的时间内,马上会得到成效。
◎想要自己所行的善事既深又广,真的非放生莫属。所以说,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戒杀放生,长养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终身力行之事。
◎放生是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命,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放生可长养自…
《慈悲(海涛法师选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