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三 明一乘果▪P2

  ..续本文上一页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此释示现灭度之由。佛既住世,则闻法者多。然闻而不信,信而不解,解而不行,则善根无由培植,功德法财何由富裕!自甘轻蔑,岂非下贱?皆由贪著财、色、名、食、睡五者之欲,迷堕见、思二惑之网,故均为薄德之人。此薄德之人,以习见如来之故,起于憍恣,心自放逸,怀有厌怠,不乐亲近。无难遭之想,则不能勇猛精进;无恭敬之心,则无由发生功德。是故如来以大悲方便唱言灭度,冀可警斯懈怠俾种善根也。佛本无生灭,故曰不实灭。唱言者、非仅见于言辞,实亦现于事相,特佛能预言之而自践之耳。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此释成前说明法不虚。佛之化身,随顺众生欣厌示有生死,皆能令众获益,真实不虚,此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同也。

  壬二 喻说

  癸一 喻说常灭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全喻共分十二段,兹逐次释之如下。

  佛为无上医王,故以医为喻;良以表德。智慧、明正见,聪达、明利根。明练者、通晓之义,通晓药性喻知教法,通晓方剂喻能调御,洞见病原则能善治。喻佛慧甚深,通晓众生种种病原,复善对治。以上、总显佛三身、四智之德,为善达机宜喻。众生出世无漏种子,为佛密施教化所致,由佛化生,即皆为佛子,故言多诸子息。十、喻顿悟种姓众生,二十、喻渐悟种姓众生,百数、喻此二类种姓众生甚多。此为慈矜起化喻。此土已度而缘尽,他土当度而机熟,应往他土示现,故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余国、或为净土,或为秽土,均对此土而言。此为观机道隐喻。已有出世无漏种姓,以远违佛化,故中途昧失,受烦恼无明之覆障,名曰饮毒。惑起为药发,业重为闷乱,以惑业招受生死之苦为宛转于地。虽曾发大心而竟致流转生死,此为逢缘惑起喻。佛以应化机熟复现斯土、为还家。谓以度生故复还此众生生死之家,亦释现所应化之土为家。盖佛本无家,适示现八相成道于此土,即以此土为家。此为济生成道喻。众生有流转生死而夙因不昧、本性不迷者,为不失心。如善根深重者,值佛应化,欢喜信受,即为不失心之证。以故见父即能认父,并知为大医王,求赐救其慧命。曾发大心之众生,即以出世无漏智慧种子为其寿命。倘隐没于无明烦恼之中,不能发育滋长,则寿命即有断绝之虞矣。此为见佛咸欣喻。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如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依经求药,喻观机施教。色香味并美之好药,喻唯一大乘妙法。捣筛和合与子令服,喻以种种方便善巧说此妙法。令众由信起解,由解起行,由行取证以断诸苦。此为应机说法喻。不失心者见药便服,服便病愈。喻顿悟菩萨有领受妙法之智慧,得因妙法发生功德。此为根熟成道喻。失心之人,见父欢喜求治,然不肯服药。盖其欢喜之心、本非诚实,尚无辨药之智慧。喻渐悟菩萨覆障甚深,根性未熟,故于妙法貌生信解不肯修行。此为未熟厌法喻。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它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喻佛起大悲方便示现涅槃,以起其悕求妙法之心。遣使告言父死,即如来唱言灭度也。此为令悕示灭喻。父丧子悲,心遂醒悟,复念良药,服之病愈。喻悲佛涅槃,勇进于行,断苦、证道。此为恋佛爱法喻。父闻子差,归使子见,喻大心菩萨已证法身,入于圣位,故复得见佛身。此为得圣见佛喻。

  癸二 辨非虚妄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报身如父,实体常存,而化身如医,方便示死,实为度脱众生之故。佛法虽戒虚妄,然亦无有能说佛过失者矣。佛之示现涅槃,身智既不永无,起灭尽随缘法,由此故名涅槃无上。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菩提无上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此三颂、总明报化二身。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此一颂、颂佛之报身,无缘不见。众生颠倒自不见佛,况加神通隐令不见。亦如日月自明,盲者不见,是盲者过,非日月之咎也。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此五颂、颂佛之报身,有缘得见。众生根熟即为有缘,即能见佛。盖佛之报身本无生灭,在此涅槃即他方应化矣。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此释见报身佛、与不见之所由。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于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此五颂、颂报身化身二土之相。众生所依之土,即凡圣同居土,即化土。见劫尽,谓见此妄想所成之世界为劫火烧尽。报佛如来之真实净土,为第一义谛所摄,非世俗谛摄之化土可比,故化土烧尽而净土不毁。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此再颂无缘不见、有缘得见。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此结颂智慧、寿命,久远无量。

  庚二 颂涅槃无上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此五颂、颂涅槃无上。初一颂喻,后四颂合。狂子、指根性未熟者。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正宗分明一乘果中,首明已满果。共有二品:一为已释之如来寿量品,其次即分别功德品。在全经品第中,则为第十七。

  分别、即辨闻法者受益之浅深、多少、远近。功者、功行,德者、果德。此功德即由闻如来寿量所发生成就者;所闻之法殊胜,故能闻之功德亦因之殊胜也。前品如来寿量,为已满之佛果,为明闻佛果者所成之德相、及显佛法之威力,故有此品。

  法力有五门:一、证,二、信,三、供养,四、闻法,五、读诵持说。证、信、供养三门,皆见本品。为明此法力无上,故有此品。

  本品经文约分为二:初一长行与颂,明时会获益、现前阶降。谓当时会众获益,现前有高低、浅深之别也。后诸长行与诸颂,明校量胜劣、后时利益。谓与修习他功德者校量胜劣,而显其后时之利益也。

  丁二 辨时众获益

  戊一 时会获益现前阶降

  己一 标时益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前品一字一句皆显佛之法身,故闻证者众,能获饶益。

  己二 佛告益

  庚一 明证得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轮。

  此明依位证得,谓各依菩萨地位而有证得之益也。自前品以来,佛已非为声闻弟子说法,乃为果地菩萨而说,故呼果地菩萨上首弥勒之名而告之也。无生灭法为无生法,证于无生法而安住其中,为得无生忍。证此者,为入于初地、二地。闻持陀罗尼、即发生智光,得大总持,能入一切教海。证此者…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三 明一乘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