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显一乘境▪P56

  ..续本文上一页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此合昔权。应去应度,谓应离去此恶道,应度过此恶道也。众生心怯志劣,若但闻长远勤苦之唯一佛乘,则不欲见佛。即已见之,亦不亲近。故佛假说二乘涅槃之果境,以遂其中道止息之愿。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此合今实。住于二地,谓已证声闻、辟支佛果。斯时、佛即实告以汝所应作,为佛之智慧,犹未成办,勿以方便说之小乘涅槃为真实而滞著于是也。宝处在近,喻二乘无学去佛已近,非凡夫众生所能及。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颂知自身事

  壬一 颂佛寿成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正觉未成,不现佛之胜相。

  壬二 颂转正*轮

  癸一 颂供养请转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头面礼佛足,而请转*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散华以供养,并奉上宫殿,请佛转*轮,以偈而赞叹。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散华奉宫殿,请佛转*轮。世尊甚难值,愿以本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轮!四维,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之四方。

  癸二 颂许可为转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垓,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者,谓生缘即为十二种之因缘也。

  壬三 颂子继传灯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

  此二颂颂出家启请。菩萨亦有慧眼,但不如佛之慧眼,能照根本性至于究竟。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说六波罗密,及诸神通事,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此二颂半、颂佛许正说。此所说、皆佛之不共法,故为正说大乘。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此四颂、颂诸子传灯。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此一颂、颂所化常益。

  壬四 颂会成今佛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辛二 颂会弟子事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十六数、谓在王子中居第十六之数。

  庚二 颂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颂喻说

  “譬如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化作大城郭等喻,兹以无垢称经释之:无垢称经云:“思空胜义舍,觉品华庄严,总持为园苑,大法为林树,九定为渠流,八解为浴池”。八解、即八解脱也。又三解脱门为重门。高楼阁、喻高逾外道生死之外。智慧为男,慈悲为女。

  辛二 颂合说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每周之中,均具四事:首说法,次领解,次述成,次即授记。第三周佛说因缘已竟,下根即须领记,故有此品。此品受记非止一人,满慈及千二百人皆同得记。若以总数言,应名千二百阿罗汉受记品。若以受记之班首言,应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受记品。而独名为五百弟子受记品者,以佛授记时,千二百人或不在会;五百弟子均现在会,且说领解之衣珠喻,故此品即以之命名。又、满慈一人少数,亦不取为此品之名。

  弟子、为四众对佛之通称,非仅为比丘对佛自称之号。但比丘从佛出家,形同于佛,故此专以称诸比丘。佛与众生本同一觉,佛觉在先,众生觉悟在后,在先为兄,故在后称弟;诸比丘从佛乞法,遂生慧命,从佛口生,故为佛子:是即弟子之义。又、佛之左右,常住之众其数五百,故恒称五百弟子。又不云授记而云受者,自弟子方面闻法领解后言之也。

  依法华论:谓前品化城喻,为对治有禅定之增上慢;此品则对治无禅定之增上慢,以散乱下劣之心,生虚妄憍慢之解,自谓得一切智,故后以醉夫失于了解喻之。为对治此慢,故说此品。本品于十无上中,为解无上,以五百阿罗汉喻于宝珠了解甚深故。又本品不为别记而为同记,以诸人同时受记,且同一佛名,同一国名故也。

  戊二 颂记

  己一 满慈领解得记

  庚一 满慈心念领解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富楼那、义言满;弥多罗尼、义言慈,母名也,盖以母名为名,故言满慈子。亦简称满慈。智慧方便随宜说法,指所闻方便、譬喻等品。授诸大弟子佛记,指授舍利弗及摩诃迦叶等记。宿世因缘,远指日月灯明佛,近指大通智胜如来十六菩萨沙弥等长劫修行之事。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灯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胜如来光照十方梵天等事。满慈受记虽迟,实于初二三周种种说法,无不亲闻领解,前后贯彻,是以独深念赞奇特希有,即非三乘圣众所能共之义。以方便知见说法,拔众生处处贪著,谓如著于三界火宅,则以小乘方便而拔度之。如著于有余涅槃,则以如来知见而拔度之。盖满慈本为菩萨化现之声闻,功德不在舍利弗之下。以一切下根众生不易回小向大,故必有示现下根之菩萨出于其中以为领袖,并受记作佛,而后始可起群众克自振拔之意。满慈所心念,实已深达佛智,故其所受记,即为报身佛之记,与他人所受之记不同。

  庚二 如来印述授记

  辛一 长行

  壬一 如来发言印述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此释如来印可述成也。约分为二:此叹满慈之今德。总叹德则许为说法第一。别叹德则称为有护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释正法,饶益同行,辩同如来之五种。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此叹满慈之往德。一、于过去佛所说法人中第一。二、圆证二空。三、辩才无碍。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谓能以善巧名言显露法性,而不滞著于所说之法;不惟能说,且能证知,故无疑惑。五、具足神通。六、常修梵行。七、隐于声闻,即以小乘方便利益众生。八、化他令立无上菩提,为利他行。九、为净佛土常作佛事,即由利他成自利行。以上种种,显满慈往劫以来久有佛功德,实为菩萨示现之声闻也。

  壬二 正为满慈授记

  癸一 授因记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

《法华讲演录 释经文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显一乘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