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P5

  ..续本文上一页弥陀净土专以发愿成。今明发愿所成生净土果,故专在弥陀净土也。又诸因地已高者,为自力所证入之净土。其他内外凡初发心菩萨及博地凡夫等欲往生者,必依仗其愿力。今以专发此菩萨大愿故,乃生此弥陀愿力所成之净土也。愿与回向不同。回向、必先修有善根,以已所修一切功德布施众生。愿、则尚未修诸善根,亦可发愿。且发愿时,善根未必随之渐成也。

  庚二 别明胜果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正显地前菩萨,仗愿力所生之初地净土,地前、地上菩萨当然遍满其中。文殊、普贤、弥勒,皆第十究竟地之大菩萨,以其遍于十方净土之中,现身无量,故亦现身于此极乐净土中也。其人自见生莲华中,指上品往生相。言九品莲华,皆随因地程度高下而现。得授记已,并非从此即不修菩萨行,尚须经一或二阿僧祇劫之长劫修行故。菩萨不为自己安乐而生净土,乃为亲近佛菩萨得不退转故而生净土;亦为分身十方普利众生而生净土。生净土,则得到一不退转之地位。譬如吾人在不良善之社会,不安宁之国土,不能安心修学;嗣见某国秩序安谧,社会良好,学校完善,乃迁入留学,则容易得一良好之结果。故其学业必能成就,且成就后更可回入原来国土而改善之。菩萨生净土,亦复如是。以五浊恶世,难如愿成就,故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而求便于修习。

  庚三 究竟成佛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因成佛已有一定期间,故曰不久。教化众生,尽未来劫海,为令佛种不断故。从佛果上现八相成佛事,譬如人常作好梦。又梦以睡眠力作增上缘;佛现此事,以众生善根力作增上缘。善根有成熟与否,而辗转相续无尽,故佛教化众生现八相成道,亦相续无尽。

  丙三 结劝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但大愿功德,即寻常小事,亦惟佛方能澈底了知。往昔佛与舍利弗等经行,鸽见佛影不生恐怕,见舍利弗影即生恐怕。怪而问佛,佛使入定观察此鸽。舍利弗在定中,见此鸽前身亦为鸰,再前身仍为鸽,推而再向前观察乃至若干劫亦仍为鸽,卒不能穷鸽之前因。故唯佛智,恒沙界外一点之雨,皆知其数。除佛而降,皆有限量。故修行人小有成就,不可自满,因所知有限,而未知者尚无尽。到此境界,不过与人所知稍有加耳。故曰惟佛了知。

  乙二 偈颂偈、梵语具云伽陀,译言颂。文句整齐,同于诗句,故曰颂。言偈颂者,华梵双举也。每四句为一偈颂。此又分二类:一、孤起颂,即长行未说者。二、重颂,重伸长行已说之义。此处则通二种。

  丙一 标举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欲重宣此义,即重颂。此初重宣有二义:

  一、使闻者易于记忆不忘,故重宣。

  二、使初说未到会而尚未明了者,有再听机会,故重宣。

  丙二 正说

  丁一 正颂大愿

  戊一 别颂十门

  己一 礼敬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人师子,佛别名。狮子为百兽之王,有大威力,降伏一切猛兽。佛亦有勇猛威力,为人中圣,能摧伏一切魔外。前二句所礼,后二句指用何礼。第二偈指所礼相;何以能遍礼无余,即依普贤威神力故。第六七八等句,表珠网交辉,重重无尽。

  己二 称叹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声音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己三 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此三偈兼重观想。丛林晚课诵此,惜鲜能观想者。妙高即弥卢,谓积聚如须弥山也。

  己四 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前二句示所忏。身口七支,推索其根,由于意三。业即五遍行心所中之思心所,通于三性。思能动心心所,发于身语故曰业──身语以意之发动为主。若能如理作意,则成善业。若思心所与烦恼之贪、嗔、痴等相应,则成恶业。故第三句表业以何为依而发生,从身根、语根及意根;因意根总摄五根故。忏不但业,并忏烦恼。因烦恼不起,恶业不发故。

  己五 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己六 请转*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世间灯亦佛德号之一。世间,通器、有情、正觉三种。能破三种世间之无明暗者,唯佛,故曰世间灯。佛说法依众生机感,故必须劝请。

  己七 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涅槃、广义,诸佛常在涅槃之中,所谓用而常寂,故曰无住涅槃。就狭义言,众生机缘既尽,示现入灭,归于无相,乃曰涅槃。但有人劝请,仍可相续,犹薪尽有人添柴,火仍不灭。

  己八 后三愿

  庚一 合颂三门

  辛一 总表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诸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其次序不依长行十愿,故曰总表回向。所修功德,不为人天福利、二乘小果;一切回向法界众生,无上菩提,所谓财不积于己而布施一切也。修功德不回向,只能得人天有漏福报,或成就二乘小果故。

  辛二 别颂三门

  壬一 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天人师,亦佛十号之一。

  壬二 恒顺众生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也。

  壬三 普皆回向

  癸一 别发十愿

  子一 护法愿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天、龙、夜叉、鸠盘茶,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常劫修行,非一生一世之事。但欲在诸趣中护持不失,一、须得宿命智;二、须出家修戒,方能常生人天胜族,不坠三途八难──按菩萨亦有入三途度生者,故尤须得宿命智──;三、说法流通,舍报受生,皆求住正念之中。地前菩萨虽有隔阴之迷,但以善根力充足故,虽不尽知宿命,必能遇知识闻法开悟,前生功德善根悉皆现前。修净戒有十句,而以无垢、无破、无漏、无穿四句为最要。破、垢、穿、漏,皆以器为喻也。说法流通,则法常住于世,故亦为护法也。西藏呼图克图,即来义。亦为初发心菩萨依愿力再生之意,其愿即护法愿。宗喀巴令达赖、班禅等转世,即修此愿所至。

  子二 二利愿

  “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无菩提心,不成菩萨行。菩萨住世而不同污,犹如莲花不著水等。

  子三 成熟有情愿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尘刹劫,十方利益恒无尽。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第一颂除苦,即大悲心。二句与乐,即大慈心。

  子四 不离同伴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善知识即善友,能互助成其事。又乞取头目手足之恶众生,亦为成就布施、忍辱之善知识。

  子五 供养愿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道字、义通有漏、无漏。有漏,如六道、三道等,意即路也。无漏,指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体即智也。

  子六 利益愿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诸有,即指世间众生。分三有、九有、二十五有、六十二有及宇宙万有等名称。恒演普贤行者,如水恒流不断曰演。

  子七 转*轮愿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一一毛端,有三世佛国土。辩才海,指四无碍辩等。合于诸法真理之行趣,曰理趣。

  子八 净土愿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一念通于三世,曰三世一念。一念心中想到过去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维摩经意大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