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能得诸法自相,故所摄能摄皆假无有。假智不能证实,缘假名相故不得境;实智不缘妄执诸法,故不得境。大慧由之兴种种疑:或不得法之事,或不得法自共相之同异差别,或自共相有无隐蔽,或山、石、四大之隔障,或因远近,或因诸根不具,以上种种困难,虽实有境而智不能得耶?若境实有而智不能得到,应说无智,不应说智。所以名为智者,因能了知境界,虽有境而不能了知,不应名曰智故。智不具足,应正名曰无智,此不得不问矣。
辛二 答
壬一 长行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佛所谓智不得境者,非如大慧所说诸不得因。佛说智正是智,并非说隐覆于所缘之境而不知,曰智不得境。然明施设量所建立,乃是假智所缘假名相法,而自证真实智不以此假智之假名相为所攀缘处。以正智中实在了知但是自心现量,心外之法皆不可得,愚夫计有计无都非正智,菩萨毕竟了知唯心,无心外境若事若因可取,无所缘故亦无能缘之智。地前菩萨经信、住、行、向位,修四加行,在下忍境不取,在中忍智不得,在上忍境智双不存,由是境智双忘而入初地。所以愚夫种种虚妄分别,不能如实了知正智所知,于所计心外之法上,有性无性分别不断,不了唯心假立名相,更著内我、外物,于所妄取之法,观察有无不得而生断见。
壬二 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
牒前大慧所问种种智不得境,皆妄想邪智耳。
庚二 寄辨宗说
辛一 诫听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相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宗说二通前已辨明。此因显圣智境即自宗通,故寄辨诫听也。以凡夫为无始伪习循环流转心中,终日蒙蔽于妄想窠臼,不了知自证宗通──通达自心现量──,及说通──如实通达随宜而说──之法门,取心外相,执方便说,不善修习离四句清净之自证境界。大慧领契佛意,若诸菩萨知此二通之法,来世教化二乘及凡外,乃毫无差失。佛亦赞许大慧得旨。
辛二 正告
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三世诸佛依此二通法门,逗机宣化,随众所宜,说十二分方便契经,令修如实行者,内证诸法皆自心现,取心外法种种妄想不生,离四句见,超三界有漏虚妄分别识,达自觉境,远离能所取相应之见相二分清净,为一向执边见之凡外二乘所不可同日而语。然觉了须自心内证,能离一分妄想,即得一分正智。但如何能渐离妄想,仍须方便言教,故诫劝诸菩萨皆当修学此二通相。
辛三 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二通法门,说通为教童开蒙之妙用。童、喻初发心人,蒙者、蒙蔽──即妄想。修行者,依佛之教理而修而行也。童蒙者,喻地前菩萨。修行者,喻地上菩萨。
己九 勿习世论门
庚一 长行
辛一 初问答
壬一 初问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佛一向之方便说法,弟子每有疑误,故当检出,辩难抉择。如某时曾诫众等勿习近世论,若习近者,不得法利,且增贪欲。世论者,梵语卢伽耶陀,惑世之邪论也。
壬二 初答
癸一 显理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世论亦有句味、因喻,粉饰庄严,凡夫愚痴,易为诱惑。以致世俗沉埋于中,对此离妄想所通真实法,证入无由。执心外法,堕于二边,妄想纷纷,自害害他,以致充满三涂,人、天减少。总之、不觉自心现量,不离心外坚计,种种建立,种种辩聪,皆起惑、造业、受苦,自惑惑人、自乱乱人之世论。如近百年中主张进化论者,词富证繁,卓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其实、损人利己,扰乱和平。所以者何?彼因妄见植物、动物由能向外竞争,自保生存,乃成蕃殖,于是转计人为万物灵长,更应特异发达。此念一横,自私欲炽,遂扩充之以与他人及万物相角逐,以征服欺压不如其残暴之族。于是礼让平和之性,完全为其争名夺利、损人利己之恶辞所诱乱破坏,群认天演淘汰、优胜劣败、生存竞争为金科玉律。为人只图自富自强,不顾其他。乃至为一家、一国、一种族、亦复如是,以为不如此便不能生存,便不优胜,便不富强发达,必使他人完全被我征服。以致贪嗔充塞,战争迭起,亡国灭种,在所不惜。极其竞争破坏凶惨残杀之力,以是一家、一国、一世界、均不得相安,而由各各所造共业之因展转增上,器界亦生种种灾祸。佛说三界犹如火宅,器世间之薪炭,经贪、嗔、痴火之然烧,遂成今世天灾人祸之象。斯皆侈言大道,实背真诠。所谓说进化实不进化,说平等实不平等,说博爱实不博爱,说共产实不共产。克要言之,皆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之大弊。苦海无边,孰为援救?有之,唯摄受正法、不摄受贪欲之佛法耳。
癸二 证事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此引帝释与世论弟子辩负事,以证世论之当远离,不可亲近,免受其惑。持龙形像者,变作多头龙形也。于以知畜生尚能以种种句味,何况于人,或再胜于人者?弟子尚且如此,何况其师?帝释诸天乃至阿修罗尚为其所惑,而况于人?倘不慎为所诱迷,执著生灭,将起惑、造业、受苦而不已,人亦何苦习近之耶?
癸三 结劝
“大慧!世论者,惟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世论但明身根所感觉之境界,皆为顾惜一己身体,除身之外,概不关怀!近世哲学家所谓唯物论者是。古来世论,尚有统一,降后分党,各立门庭。依于原造百千偈论,自相破坏,无非妄以私心诡见造作,惑诱学者!文辞奇美,然无如实见解,无有自通。异论纷纭,失其标准,适足愚人乱世,故应远离。
辛二 重问答
壬一 重问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大慧再启疑难;谓外道不通达真实,专计著于世间之事,种种因喻、句味庄严,总是世论。而佛何以有时亦为天人等众,从他方世界而来集会者,广说种种因喻、句味,并非皆以内心自通之法开示,岂不同于外道世论类耶?
壬二 重答
癸一 显理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佛说并不堕入世论,以知一切唯心所现,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来集会之听众,唯心所现,乃至根身器界亦唯心所现也。众缘聚会则来,散坏即去,实无有何来去。所说之法,亦复众缘聚显,缘生无生,如何有灭?是以佛说非如外道堕于虚妄分别之中,亦不同其计著心外之法,若有若无;故能行无所有,不见能所摄受,不同外道执有实法。当情相对,故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而入三解脱门,如何说同外道之世论耶?
癸二 证事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答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