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我教言▪P10

  ..续本文上一页不应该随意诽谤别人买卖的物品。

  经商的人,尤其要注意,因为经商和对手竞争,为了击挎对方,往往会诽谤对手的商品,这样会造下很多罪业,最后以等流果反过来会毁坏自己的名利。我们谈论商品时,不能没有根据随意诽谤商家的商品,这样也是以恶心坏人名利,心地不厚道,会折自己的福报。

  ③不谤慈己善知识

  善知识为我们传授能获得暂时和究竟安乐的正法,这是大慈悲的地方,对我们有大恩德。对于慈悲自己的善知识,何时都不能诽谤,否则将会斩断解脱命根,堕入极苦地狱之中。《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当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金刚手菩萨问佛:如果有人诽谤阿阇黎,他们会感受何种异熟果?世尊告诉他:金刚手,你不要这样问,天人世间都会恐怖,秘密主我还是对你简略说一下,勇士应当谛听,我说无间地狱等的极为痛苦之处,就是他的生处,而且在地狱中要安住无量劫,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诽谤自己的阿阇黎。)

  下面讲公案:

  明朝汪会道,天性颖悟,书过目就能背诵,八岁能写文章,但是对老师非常傲慢,稍不如意就背师怒骂。一天他独坐时,忽然打呵欠,口中跃出一鬼说:“你本当大魁于天下,因为嗔怒老师,上天削去禄籍,我也从此离去。”说完不见。汪会道再翻以前的书,茫然不识一字。所以如《水木格言》所说:“不敬上师之人,纵通百论无义,水中枯树百年,不会生出绿叶。”比如善星比丘做佛侍者二十四年,十二部经都能讲,但心不清净对佛轻毁,在他离佛七天之后,就堕为饿鬼。

  《二规教言论》当中说:“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如果一个人不知恩报恩,那他不会有智慧也不会有稳重,其余有愧、谨慎、正直等方面的功德也不会具有。)

  以上讲了不能诽谤之处,就是大德、商品、自己的善知识不能诽谤,在这三个方面禁止任何诽谤,如果作诽谤,就会毁坏自己的相续。

  下面是讲不能赞叹的地方:

  

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不能赞叹的有三种人:就是不能赞叹众夫所指之人;不能赞叹自大愚昧之人;不能赞叹幼稚的儿童。

  ①不赞众夫所指者

  众夫所指者,就是触犯众怒之人。

  为什么不能赞叹众夫所指者呢?《萨迦格言》上说:“若人过越赞劣者,次后自己受毁谤,如向空中掷粪便,其落掷者之顶上。”如果过分赞叹下劣者,次后自己会受到诽谤,就像往虚空抛掷粪便,最后粪便会落在自己头顶上。因为大众公认这是恶人,你反而赞叹,完全和大众心意相违,在人们的感觉当中,你也是恶人的同类,故会失坏自己的名誉。

  ②不赞自大愚昧者

  《萨迦格言》说:“恭敬之境即圣者,恭敬劣者即祸根,乳汁对人是甘露,若畏毒蛇则增毒。”恭敬的对境本来是圣者,如果恭敬下劣者,将成祸害的根源,比如乳汁虽然对人来说是甘露,但如果以它喂毒蛇,只会增加毒素。所以,我们说话也要为对方负责,如果对于自大愚昧的人作赞叹,实际上就是害他,因为他本来自大、愚昧,以你的赞叹只会增上他的烦恼、愚痴,让他中毒。一般来说,赞叹他人应当是善法,但不应机的赞叹也是一种甜蜜毒药,会让对方中毒。

  ③不赞幼稚之孩童

  人的性情在青少年时期尚未决定,这时通过教育对于他日后的成长有很大作用。成人之后,性格已趋稳定,要想改正不良习性,就有很大难度。所以在性情未定的青少年时期,须要做良好的教育。孩子小的时候,心理的放纵和收敛完全是随父母的喜怒而转,所以对于聪明有才智的孩子,尤其要抑制他的骄慢自负,严加教育,把他安置在良好规矩当中,打好贤善人格的基础。如果不懂教育方法,父母溺爱子女,天天赞叹,则只会助长他的骄慢放纵,一旦坚固成性,再想收敛就来不及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君主法规论》当中这样说:“五岁之前爱诸子,十岁之间如敌打,年至十六岁之后,爱护诸子如亲友。”(在五岁以前要以慈爱的态度养育幼小的孩子;在五岁到十六岁之间,要像怨敌一样折伏孩子的恶习,让他进入善规当中;十六岁以后已经成人,爱护自子应当像对亲友一样。)

  下面讲一个故事:

  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八岁时就能背《三国演义》。一天晚上,有客人让他表演,他背得很出色,客人都赞叹,只有父亲不说话。第二天,在路过一座桥时,父亲问:“你认得“桥”字吗?”钱穆说:“认得。”父亲又问:“木字旁换成马字旁,认得吗?”钱穆说:“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字何义,你知道吗?”他又点头说:“知道。”父亲顺势挽着他的手臂轻声问:“你昨晚背《三国演义》时,有没有和这个“骄”字接近?”钱穆如闻雷震,低头默默不语。

  后来钱穆成为谦谦君子、国学大师,和幼时的家教大有关系。

  以上讲了不能赞叹的三种人。众夫所指者不能赞叹,这样的赞叹只是让自己出丑而已。自大、愚昧的人不能赞叹,赞叹只是用花箭刺伤他而已。小孩不能赞叹,赞叹只是让他骄傲发狂而已。

  下面讲不作赞叹也不作诽谤的对境。

  

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不赞不谤的方面有三种:就是对于自己的亲属不赞也不谤;对于陌生善知识不赞也不谤;对于一切人不赞也不谤。

  ①不赞不谤自亲属

  为什么不能诽谤自己的亲属呢?《格言联璧》上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在世间,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为一家人很不容易,彼此作为父子兄弟等都有很深的因缘。母子血气相关,兄弟情同手足,这是人间极为难得、极应珍视的情义,所以对待亲属,应当有亲爱忠诚的善心,有安乐共同分享,有苦难共同承担,即使有家丑也不应外扬,这样才会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如果对于自己的亲属攻击诽谤,这是破家之相。家庭好比是一棵大树,里面不和,互相攻击诽谤,小的方面会折断枝叶,大的方面会断根而破亡。所以对于自己本应慈爱的亲属不能作任何诽谤。

  为什么赞叹也不合适呢?因为外人听你赞叹,觉得只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而且,我们一般对自己的亲属有很强的爱执,赞叹亲属容易在某种功德方面过分夸大,这样反而成为引生诽谤和讥笑的因。所以,一般也不能当众赞叹亲属。

  ②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陌生的善知识自己没有接触过,一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随口赞叹,容易产生功德方面增减的过失,诽谤更不应当。所以还是不作评论、安住在舍心当中比较合适。对于任何陌生人也是这样,不能赞叹也不能诽谤。

  宋代真净禅师一次推举希广禅师住持五峰,当时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广禅师粗疏、笨拙,没有应世之才。等到广禅师住持时,律己精严,临众宽裕,不久,寺中各种弛废之事全都立起来了。僧人们争相宣传。真净禅师听了之后说:“学者怎么能轻易诽谤或者赞叹人呢?”

  通过这个公案,我们也能明白,补特伽罗的相续很难以了知,对人不能轻易就下定论。究竟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只有佛才有这种智慧力。比如,佛世时,舍利弗以智慧观察一个老人,认为他没有种过出家的善根,这个判断就是有错误的,后来佛眼照见他八万劫前种过善根,可以出家。所以连大智慧的舍利弗都不能彻底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何况一般凡夫呢?一般人作评论,只是根据眼见和耳闻,但是这样的根据有多大可信度?单凭这一点,就对人下定论很不合理。比如一个人本来没有某种过失或者功德,但经过某人的渲染,加上下面一帮人的附和,妄语也会成为人们心中的“定论”。所以,对于陌生人,不能以传言为根据随意诽谤或赞叹,实际上,别人与你有何关系?为什么那么喜欢说长说短?喜欢讲是非的人,就是喜欢多事、喜欢造业、喜欢破坏自他相续的人。我们要记住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对待陌生人,以不赞不谤为稳重。

  以上三颂总的来说,就是教人要言语谨慎,不该诽谤的绝不能诽谤,不该赞叹的不能盲目赞叹,不该评论的也不能随意评论。《盘山语录》上说:“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闲工夫管他家屋里事?”陈眉公说:“言语之道,似小实大,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语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点检。”

  下面是总结:

  

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这样的修行窍诀,除了上述五十七种之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宣说。

  总之,时时刻刻反观自己是极为重要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要以这个根本才能成就,因为一切法都是从自己的心地出生,只有自观自省,从根本的心地上改过自新,才可能现前世间和出世间的利乐。《维摩诘经》上说“真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心是道场,一切教言所指向的唯一是要修好自己的心。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极为甚深当修持。

  

  如是略说的教言是具有无垢智慧的瑜伽士华智仁波切为了调伏自心而宣说的,教言内涵甚深,有缘者应当在日用中真实修持,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记闻上。

  二○○五年藏历十月初十,建院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整理完毕。愿吉祥!

  (本教言讲解,参考《萨迦格言》、《君主法规论》、《二规教言论》、《禅林宝训》、《安士全书》、《竹窗随笔》等,在此一并说明。)

  

《自我教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