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
太虚
甲 普通教理院
一 概论
二 共教
三 大乘慧观
四 大乘境相
五 大乘行果
六 大乘方便
乙 高等教理
一 法性般若学
二 法相唯识学
三 法相华严学
四 法性天台学
五 教乘次第系
六 教宗历史系
丙 专修杂修林
丁 附录
一 僧教育系统表
二 南海佛学苑课程表
三 慈恩宗寺课程表
四 佛学女众院课程表
甲 普通教理
┌─┬────────────────────────────────┐
│第│一、佛教研究法 (附)因明大纲 声明略 │
│一│二、印度中华及各国佛教史 (附)佛教地理志 │
│年│三、佛教各宗派源流 佛学概论 (附)各家佛学概论大纲 │
│概│四、解深密经 (附)理趣般若经 佛说决定义经 │
│论│ │
└─┴────────────────────────────────┘
┌─┬────────────────────────────────┐
│第│一、杂阿含经缘起诵 (附)奘译本事经 隋译起世因本经 │
│二│二、十诵戒本羯磨 (附)菩萨戒本羯磨 善见律毗婆沙 │
│年│三、俱舍论 (附)毗昙杂心论 成实论 品类足论千问品 异部宗轮论│
│共│四、禅密要法经 (附)宋译妙法圣念处经 │
│教│ │
└─┴────────────────────────────────┘
┌─┬─┬─┬────────────────────────────┐
│ │上│大│ │
│第│半│乘│一、大般若经第五分 (附)第二分 │
│ │年│慧│二、大智度论初品 (附)中论 六祖坛经 │
│ │ │观│ │
│三├─┼─┼────────────────────────────┤
│ │下│大│ │
│ │半│乘│一、楞伽经 (附)胜鬘经 密严经 │
│年│年│境│二、集论 摄大乘论 (附)辨中边论 瑜伽菩萨地 │
│ │ │相│ │
└─┴─┴─┴────────────────────────────┘
┌─┬─┬─┬────────────────────────────┐
│ │上│大│一、华严经十地品 (附)十住毗婆沙论 十地经论 佛地经论│
│第│半│乘│二、妙法莲华经 │
│ │年│行│三、大涅槃经迦叶品 │
│ │ │果│ │
│四├─┼─┼────────────────────────────┤
│ │下│大│一、宝积经无量寿会 (附)净土三经及论 │
│ │半│乘│二、弥勒上生经 (附)下生经 药师经 十方净土经 │
│年│年│方│三、大日经住心品 金刚顶经 苏悉地经 (附)十住心论 显│
│ │ │便│ 密二教论 │
└─┴─┴─┴────────────────────────────┘
乙 高等教理
┌法性般若学 │ ┌教乘次第系
四学┤法相唯识学 │ 二系┤
│法相华严学 │ └教宗历史系
└法性天台学 │
(一)法性般若学专修三年课程
┌───┬─────┬──┬───┬──┬───┬──┬───┬──┐
│半月半│诵 持 坛│每日│听讲堂│每日│研究室│每日│博览部│每日│
│月诵戒│ │三时│ │二时│ │三时│ │二时│
├───┼─────┴──┼───┴──┼───┴──┼───┴──┤
│诵 经│般若经全(一年)│ ︵ │掌珍论及疏 │大乘四论玄义│
├───┴────────┤︵听掌珍论 │十二门论及疏│ 大乘义章 │
│正行─趺坐恭诵─每日二时│握︶十二门论│十二门论宗致│二谛章 五十│
│ ┌一 礼拜┐ │其︵掌珍论疏│义记 │问答 三论游│
│ │二 称赞│ │宗参三论玄义│肇论及诸疏 │意 法华论疏│
│加行┤三 供养├每日半时│要阅十二门论│法性宗明纲论│ 法华经游意│
│ │四 发愿│ │︶︶疏听讲录│(半年) │ 三论略章 │
│ │五 忏悔┘ │ (半年)│ │大乘玄论 维│
│ └六 书写─每日半时│ │ │摩经注 起信│
│ │ │ │论慧远疏 │
│ │ │ │华严、维摩、│
│ │ │ │胜鬘、金光明│
│ │ │ │、无量寿、弥│
│ │ │ │勒、大般若、│
│ │ │ │金刚、仁王、│
│ │ │ │法华、涅槃诸│
│ │ │ │经,关于吉藏│
│ │ │ │、慧远之玄疏│
│ │ │ │。 │
│ │ │ │(半年) │
├──┬─────────┼──────┼──────┼──────┤
│诵法│大宝积经 │ ︵ │中论青目释 │天台宗、禅宗│
│加行│大集经 │︵听中论青目│大乘中观论释│、华严宗、律│
│如前│胜鬘 楞伽 密严 │究︶释 │中论嘉祥疏 │宗、净土宗、│
│ │净土 金光明 维摩│其︵般若灯论│十八空论 │东密、藏密宗│
│ │诘等诸方等经 │精参释 │大乘破有论 │各主要著述。│
│ │(一年) │微 大乘中观│(一年) │无著、天亲关│
│ │ │︶阅论释 │ │于金刚及般若│
│ │ │ ︶中论嘉祥│ │诸论。 │
│ │ │ 疏 │ │文殊师利问菩│
│ │ │ (一年)│ │提经 圣佛母│
│ │ │ │ │般若波罗密多│
│ │ │ │ │九颂精义论 │
│ │ │ │ │佛母般若波罗│
│ │ │ │ │密多圆集要义│
│ │ │ │ │论 破取著不│
│ │ │ │ │坏假名论 │
│ │ │ │ │(一年) │
├──┼─────────┼──────┼──────┼──────┤
│同 │法华经 │ ︵ │大智度论 │阿毗达磨集论│
│ │华严经 │︵听大智度论│菩提资粮论 │瑜伽师地论及│
│前 │涅槃经 │极︶ │十住毗婆沙论│记 │
│ │大日经等 │其︵十住毗婆│壹输卢迦论 │辨中边论 摄│
│ │(半年) │广参沙论 │菩提行经 │论无著世亲释│
│ │ │大阅菩提资粮│六十颂如理论│成唯识论及记│
│ │ │︶︶论释 │大乘二十论 │佛性论 │
│ │ │ (一年)│(一年) │佛地经论 │
│ │ │ │ │十地经论及义│
│ │ │ │ │记 │
│ │ │ │ │(一年) │
├──┼─────────┼──────┼──────┼──────┤
│同 │四阿含律藏 │ ︵ │百论及疏 广│因明论及疏 │
│ │(半年) │︵听百论婆薮│百论 百字论│佛教历史 │
│前 │ │巧︶释 │大丈夫论 破│印度外道 │
│ │ │其︵广百论及│外道小乘四宗│中国哲学 │
│ │ │应参释 │论 楞伽破小│西洋哲学 │
│ │ │用阅百论疏 │乘外道涅槃论│科学大纲 │
│ │ │︶︶(半年)│方便心论 回│各教大纲 │
│ │ │ │诤论 成实论│世界史纲 │
│ │ │ │俱舍论 宗轮│法性宗文学 │
│ │ │ │论及记 龙树│(半年) │
│ │ │ │菩萨传 提婆│ │
│ │ │ │菩萨传 │ │
│ │ │ │(半年) │ │
└──┴─────────┴──────┴──────┴──────┘
(二)法相唯识学专修三年课程
┌────┬─────┬──┬───┬──┬────┬──┬────┐
│半 月 半│ │ │ │ │ │ │ │
│月 诵 戒│诵 持 坛│每日│听讲堂│每日│研究室 │每日│博览部 │
├────┤ │二时│ │三时│ │二时│ │
│每日三时│ │ │ │ │ │ │ │
├────┼─────┼──┴───┼──┴────┼──┴────┤
│每日诵二│(半年) │(半年) │(半年) │(半年) │
│时每经诵│深密经五译│因明入正理论│同上各部 │大乘法苑义林章│
│二遍书写│楞伽经三译│集论 │因明正理门论 │及补阙、抉择记│
│半小时礼│胜鬘经 │百法论 │如实论反质难品│、栖玩记。 │
│拜称赞供│密严经 │因明大疏 │因明义断、纂要│判比量论 三支│
│养发愿忏│华严经八十│︵杂集论 │、续疏文轨疏、│比量义抄 八啭│
│悔共半小│一卷 │参五蕴论 │前记、后记、略│声义 六离合释│
│时 │佛地经 │阅广五蕴论 │抄、杂集论述记│ 声明略 近人│
│ │弥勒上生经│︶百法论基注│百法论疏与显幽│关于因明、集论│
│ │弥勒下生经│ │抄 │、五蕴、百法之│
│ │四译 │ │ │著述。 │
│ │弥勒所问经│ │ │ │
│ │二译 │ │ │ │
├──┬─┴─────┼──────┼───────┼───────┤
│同前│(一年) │(一年) │(一年) │(一年) │
│每经│大宝积经 │显扬圣教论 │三无性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
│诵一│大集经 │︵ │显识论 │论 │
│遍 │净土诸经 …
《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