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后,佛教便无隋唐时代欣欣向荣的那种生气了。现在研究佛学的人,莫不推重隋唐时代的佛学,故近今复兴起来的佛学,也为隋唐之佛学;若能因重光隋唐时代那种优美的佛教文化的关系,把中国宋以前那种民族文化的精神恢复发扬起来,则久在衰颓中之中华民族,亦重可自信自新自强自立。故从发扬佛学以昌明中国固有文化的壮阔精神,则中国民族乃真正从根本救起了。何况在时代的新趋势上,佛教文化,更有把近代文明走到末路后,开辟出新生机来的可能呢!2.适应时代趋向以改造人类思想 佛教何以能适应时代趋向,以改造人类的思想呢?所谓改造人类思想,即在人类道德的需要。近代欧美文明发达,人类纵我制物的思想风靡一时,发展自己,征服其他,实是长成欧美近代文明的原动力。唯明佛法可以转移此种损他利己的思想;因佛法的原理,阐明一切的事事物物,皆赖众多交互的因缘,共同成立,共同维持;若损害其他赖以互相资助而成立的条件,以求发展自己孤零的个体以单独生存,那一定是缘木求鱼、煮沙成饭的事。故我们生存一个社会中,应谋社会以至整个国族的利益。以利他──社会以及国族──为前提,把发纵自我制灭其他的思想,改为贡献自我服务其他的思想。知唯利他可成兼利,大家协力同心,什么困难的问题,严重的国难,都可以不成问题,甚至没有患难了。
3.改正人类行为以转善国际形势 既依中国的固有道德文化,把人类不道德的思想改成道德底思想,本此思想,去做一切社会事业,则其所表于行为上的动作,不消说是美善的了。人类的行为,由此得其改正,合于佛教“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的意义;本著大慈大悲的心,去修一切利他的方便行。此种行为,若具体的表现于个人、于家庭、于社会、于民族、于国际,则此世界就可造成一个光明清洁的道场。故能改正人类的行为,便必然的可转善国际的形势。
4.造成大同世界以安立中华民国 应用佛学的原理,和中国固有的道德文化,改善人类的思想,转善国际的形势;由讲信修睦而得到共存共荣,则与国中古书中所谓“大同世界”的那种理想,便可实现于将来了。若由此造成了大同世界,同时也正是安立了中华民国,这与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以进大同”的程序,虽颠倒一下──若依佛教原理来造成人类道德思想行为,的确可先从改善国际形势,促成世界和平,以之使中国得以安然建立──,可说为“以进大同,以建民国”了。此为佛学与三民主义互相为用之处,而佛教与中国之意义,也可就此说明了。
四 佛教之教法(注三)
甲 从源流上明这是从佛教最初的发源,到后来千派万流的流传上,提出一个纲要来观察全部的佛教。佛教的发源是由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世尊,所以在这里,我们第一个观念,就是要认清全部的佛法,都出于释尊一代中所应化施设的教法;虽然由后世的学者将它发挥光大,而推其根寻其源,则皆基础于释尊一代中所开示,不同普通一般研究历史者的观念,或以为后世学者所新创。我们真正信佛法的人,须首先在这点上认清楚,才晓得后世所流传的佛法,皆是以释尊一代所示的教法为根源。有了这根源,后世学者依著时代潮流的特殊机缘,就能把他这部份那部份的传播到四方而发挥光大,而其根源总不外释尊现身说法的施教。这样、知道佛法的流传,都是从佛陀亲证的法界性相中流露出来的佛法,才能握得佛的“心印”。
说到流传,首先就想到佛灭度后阿难和迦叶尊者等结集法藏的关系。但不完全由于他们,先时、同时、或后时,更有其他的弟子们,共同结集,或各成记录;不过在佛灭后,首先盛传的,以阿难、迦叶的为主要而已。在佛成佛后五六年间,即有律条的制定,至十二年间,已有完成的戒本,为当时各处的僧团所共遵行,而在广律上,亦有说佛世时代,已有比丘或长者王夫人等,读诵佛说的经典,所以佛法是在佛世时,已有记录流传下来。故佛典不特佛灭后流传,即佛世时亦已流传。这样、我们对于后世佛法,各派流传的思想,应当了知皆出于佛在世或佛灭后,各成集录的流传;因为除了阿难、迦叶的结集外,尚有其他许多的弟子们,结集记录,流传于后世,而各别的逐渐发扬光大,所以溯其根源,全在佛陀一代的设施。
佛教各部份,所以别别在后世发扬光大而发达,原因一半是由当时主持佛教的人物,一半是由顺著时代的潮流,适应处所的机会,所以将其某一部份,成为特殊的发展;而在适得其反的时地,这一部份佛法,必趋于衰落的现象,而由当时其他主持佛教的中坚人物的努力,所以又能使佛法之另一部份发扬光大。认清这一原则,便可想知世界上,从古至今的佛教情形了。释尊降生于印度,故佛法首先传于印度,现在把印度佛教的历史,分成三个时期说:第一、小乘兴盛时期:传持佛教的正统而主持佛教的中坚人物,就是阿难、迦叶、优波离他们,因此流传的佛教,亦以他们结集的法藏为中心。大概在佛灭度第一百年到第六百年间,为印度佛教史上的第一个时期,所以这时期中所传的教法,是以声闻乘为中心的三乘共法。然所传的三乘共法,虽以声闻乘为中心,而大乘的佛法,亦不能说全然乌有,不过、是因这期中声闻教法,特别光大发展,大乘佛法伏于其中,隐没而不彰罢了!因为当时都以声闻人的眼光,去观察大乘佛法,所以大乘佛法,自然隐蔽而难以显彰。是为印度佛教史上,第一个弘盛三乘共法的时期。
第二、大乘兴盛时期:在佛灭度后第六百年到千一百年间,为第二时期的佛教。在第一时期,渐次因诸部的意见分歧,经了许多的决裂,致使整个正统传持佛教的威权,渐形失坠!并以当时的佛法,已渐渐地传播扩大到印度之外了,而众人的思想亦渐进于复杂了。恰有马鸣菩萨等应运而生,作佛本行赞等,竭力提倡大乘佛法。龙树继承而兴起,乃至提婆、无著、世亲等,接踵而出,阐扬大乘教义,遂使素来隐没不彰的大乘佛法,就如雨后的春枝,发扬茂盛而开出灿烂的花朵了。但在这时期中,声闻乘的教法,并非就断绝了流传,不过、因大乘性相的教义,特别发展弘盛,发挥光大,小乘教义,附属于其中流传,正和第一期佛法成了个反比例。但在龙树时代,还是对破小乘而显扬大乘;至于无著时代,便由大乘提携小乘了。这为印度佛教史上第二个大乘弘盛的时期。
第三、密咒兴盛时期:这从千二百年以起的时代,当时大乘佛教的教理,已成了很精深而严密;同时在通俗教化上,已能普遍于民间,而一般崇信的人们,由崇信而要求实行。佛法既然普遍民众,又重于实践修持的要求,于是就有龙智菩萨,出来弘扬真言陀罗尼的密法,遂致密法流行发达极隆盛于一时了。但在这时期中,亦并非大小乘教法就断绝了流传,不过、以陀罗尼真言密法特别发达弘盛,其余大乘教法,都依附其中流行,而小乘教法,已几于湮没。这时,佛法虽普遍流行,而不重于教理,但偏于密咒的传持,滥同民俗的风习,遂令婆罗门教乘之崛兴而荣盛,佛法反渐衰落;乃致后来的印度佛教,竟趋于颓败而几乎绝响为止!是为印度佛教史上第三期佛法的状况。
上面所说三个时期,为印度佛教流传的全部情形。佛教所以能在某一时代弘盛传播,上面曾说,靠著佛教中特殊的中坚份子,遇著时代的特殊机缘,所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可是、现在印度的佛法,已处于绝响的境地,没有纯正的佛教可言了。虽然、佛教在印度三个时期中特殊发展的部份,曾经分别流布于各处,成为现存于世界上的佛教。现在世界上流行的佛教,可分为三大系统:第一系、是以锡兰为中心,由锡兰而流传于缅甸、暹罗,及以前的马来半岛等处。第二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由中国而流传于高丽、日本、安南等处。第三系、是以西藏为中心,西藏亦属中国范围,现在所谓“五族共和”,西藏是其一焉。然其语言文字、风尚、习惯等等,皆迥异于中国内地,故另成为一系。由西藏而流传于蒙古与西北、东北及尼泊尔等处。但这现存世界上所流传的三大系佛教,与印度三时期的佛教,是有密切的关系。锡兰系所传的佛教,是印度第一时期流传的佛教,以其在阿育王的时候,已开始传入,且其保持僧众团体的律仪等等,俨如佛世或离佛不远时代的僧众律仪一样。而在教义方面,则亦以“三乘共法”的阿含经等为范围。故由锡兰为根据地,而传于缅甸、暹罗等处的法教,我们可以确定他是印度第一期流行的佛教。再来观察中国所流行的佛法:旧传谓于佛灭后一千年间中国所流传的佛教,即是佛灭六百年后,印度第二期流行的佛教。因为、第二期所盛弘的,是大乘教法,虽然三乘共教亦附带传来,而确以大乘佛教为主。在唐开元后,印度第三期的真言密法亦有传来,但未极具备;故中国终以印度第二期佛教为主要。所以、现在世界上所流传的纯正大乘佛教,还是在于中国。现在西藏所流行的佛教,是印度第三期所传的佛教,所以、要观察印度第三期佛教的真相,可考之现在西藏佛教的流传,如观察第一期佛教须研究锡兰,和第二期佛教须研究中国一样。西藏佛教是以陀罗尼密法为主要的,于大乘性相教义,虽亦重研究,而终以真言密法为所趋。故印度第三期特别发挥的佛教,正是在西藏,即如由中国传日本的真言密法,亦不及其完全。
但此三系,互相比较起来,西藏比较于中国,亦有所缺;关于印度第一期、以“三乘共法”为中心的经、律、论,中国不在少数,而西藏则无阿含经等,律藏亦不多,而中国则较完备;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中国比较西藏多。虽然、在中国亦有缺陷,如中国在戒律的仪式上,除了传戒时昙花一现外,便不可多见;而锡兰则依然照律制在实行;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在中国亦觉不全。现在因为全世界海陆交通的便利,所以佛教也就渐渐地普遍到欧、美各国:锡兰派、则由英国先流到欧洲而美洲;中国…
《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