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已入僧不许反俗,则与个人自由相戾,故须有此。二、以僧伽中,绝对应遵僧伽重大规制,若毁犯者不遣反俗,则令僧伽不能清净,故须有此。是故佛住世时,及今缅甸、暹罗、蒙、藏等处,莫不皆准舍僧反俗,反俗亦非定是不善,固有所谓高慕大乘,不甘小节,为火中优钵者在也。因缘非一,试举其类:
子 自愿退出者
一、为受五种僧戒,志劣畏难而求退者。
二、为学八宗佛法,志劣畏难而求退者。
三、为各种犯波罗夷罪之烦恼因缘所迫害,不能自胜而求退者。
四、为欲护佛法,欲救国家,欲利民生,欲成胜业,然须现帝王、官吏、居士、外道身,及须行杀──若佛本行中杀一商人救五百商人之类──结婚──若佛本行中愍耶输陀罗之类──等事方可成办,故不能守波罗夷戒、及持僧律仪相,决志先退出僧伽者。
凡入受沙弥戒教授堂后──沙弥尼准此──而自愿退出僧伽者,应随心具求退出僧伽志愿书至行教院(然和尚、阿阇黎、及同学、同住等,随应劝导令勿反俗、若彼志决,则不勉强)经行教长认可,注入退僧籍中,收还在僧各种证书,及僧衣、僧钵等。即得舍僧仪相反俗。若私自改变僧相反俗者,冀僧不知,重可入僧,察知应由行教长宣布其事,亦遣弃出僧,以示耻辱。爱名誉者,当不为此。
丑 犯过弃出者
一、在沙弥、沙弥尼、室叉摩那时,犯四根本重戒,或由自发露或由人察举审实,遣弃出僧伽者。二、苾刍尼众犯苾刍尼波罗夷罪,或由自发露或由人察举审实,遣弃出僧伽者。此若由自发露,愿修苦行忏悔以补过者,可不弃出僧伽。三、苾刍众犯苾刍戒波罗夷罪,或由自发露或由人察举审实,遣弃出僧伽者。此若过十夏苾刍自发露者,愿修苦行忏悔,可不弃出僧伽。四、若患传染残废神经等病,医治一年以上不能愈者,亦弃出僧。不能自活,则由佛教正信会收养矜全残废所。后若愈者,随其自愿,重得入僧。五、非犯僧弃重戒,然犯所居本国刑法判定一年徒罪以上者,亦弃出僧。若国法还其自由时,重得入僧。若所犯国法,亦即犯僧弃戒──即波罗夷──者,视犯波罗夷罪者同。六、虽在僧中不信佛法,多时多处或以言语、或以文字毁谤三宝,或以恶心破坏经像,由和尚、阿阇黎、同学、同住等人教诫劝导,至三次仍不悛,应五人白大众集大众审实摈弃者。此亦若苾刍尼或过十夏苾刍,三次以内自发露改过者,愿修苦行忏悔,灭其罪愆,亦可不弃出僧。
凡入受沙弥戒教授堂后,摈弃出僧伽者,应由犯过人所住毗奈耶处主持,通告就近之行教院,由行教长或派一代表,或自至其处,证其摈弃出僧。注入退僧籍中,收还在僧各种证书,及僧衣、僧钵等,令反俗服。若在阿兰若处住者,察实应即令来行教院中,由行教长集五人以上摈弃之。
寅 退出僧伽与佛教之关系
凡退出僧伽者,非断绝佛教关系也。唯至死破坏佛法、毁谤三宝者,始断绝佛教之关系。然犹收在非建立佛教团中也。今就退出僧伽后,显然与佛教有关系者言之:一、自愿退出僧伽而入佛教正信会者,此可即认在僧时,或和尚阿阇黎一人为皈依师,自认受持优婆塞夷一戒或至十戒,即得入会。二、摈弃退出僧伽而入佛教正信会者,此有二别:其非全犯四根本戒,及毁谤三宝者,同上。若因全犯四根本戒,及毁谤三宝弃出僧伽者,若更回心入佛教正信会,应重于僧中礼一皈依师忏悔,求受优婆塞夷若干数戒,方得入会。三、退出僧伽之后,虽不入佛教正信会,而入佛教正信会所属之救世慈济团,研究佛学社、拥护佛教社者。四、退出僧伽后,虽不入佛教正信会,及彼所属之团社,而更求受各种菩萨戒、深信佛法,自修佛道者。
次于二十夏内具学苾刍,可喻九地、十地。九地菩萨为大法师,此亦相似多为持教、行教、宣教、及各宗寺教授法师。十地菩萨现大神通,此亦相似多于法苑修诸忏摩、施食仪,以不可思议神通,乘无量庄严、无量功德,普度众生。过二十夏具学苾刍可喻等觉、妙觉。法苑及各宗寺和尚、佛法僧园统教大师,皆为导师,调御大众,现法王身,行法王事。虽不人人皆在斯位,多处其下,承事摄化,约德则等,故譬等觉。又从八地至妙觉地,约相别边,则如上述。未至妙觉,有少余障,离已,方是净菩提故。约相通边,皆菩萨究竟地,皆等觉地,皆妙觉地,一切佛法,八地成就,九地具足,十地圆满。成、具、圆三,义非迥别。佛法圆满,即是妙觉。居此中间,即是等觉。故皆随现佛菩萨身,此亦相似具学苾刍,皆已学满一切佛法。三十夏前有少余障,但限戒夏,或缺机感德相不现,然皆可代和尚大师为说法,为传戒,为首为导。故具学类,约德可泛通也。
此举菩萨因果行位之功德相,优波尼煞昙分中不及一之貌似者,用譬住持凡夫僧伽,聊助欢喜。须知菩提、涅槃,非近非远,如幻梦,如实际,如空中鸟迹,如佛界地狱;皆大方便,咸最究竟,不生上慢,便是善学!又何非华藏宝刹中之华严妙行哉!
第二项 职员
1 职员产生方法
(一)选举任者
凡由众公选举任者,谓之选举任职员。非犯须弃出僧伽罪临其上者,虽可褒贬惩劝,环其旁者虽可责问讥评,然不得于任期内,褫夺变动其职位。若犯须弃出僧伽罪,由教规堂或统理其上者,检举、审实,集众摈之。无论何人,且不得住僧中,况得任僧中职员乎?用此保护选任职员,亦所以令选举人慎重也。然非万不获已之故,本人亦不得于任期内有辞退其职;及至任期满时,又不可不自辞其职。而各种选举之时间,当分别详定于规制,勿令冲突,务取简便。若评议、论议等职员,分数期选任方满定额者,初二次选举时,可变通办理之。
(二)委请任者
若支提、梵刹,各宗寺所有尊者一类──此仿现在丛林之班首而设者,有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之五等,班首之名不雅,故改尊者。此须由法主于有名德之具学苾刍中推请之,亦不必用西堂、后堂等名,但以首座尊者,以至五座尊者别为五等。每一等中人数无定,各宗寺中约每寺须有四十人。若座主及纲领职事,皆须由法主委曾请五等之尊者任之,其不兼任座主及纲领职事者,则若今丛林住闲寮房之班首而已。介于是职员非职员之间,不兼任他职者,则无一定所司之事。且一请,非犯须弃出僧伽罪,但有升进而无降退。余者、则皆有一定所司之事及任期者也。但若是委任曾请尊者之职员,在任期内,非犯须弃出僧伽罪,亦不得褫夺变动其职位。其余职员,当可由有委请权者,择宜而与夺变动之。既发其凡,乃分处编述之。
2 处所分配人数
(一)每宣教院者
宣教院主一人,由行教院主委任之。主持宣务院务,任期一年,连续委任无限。宣讲法师四人,由宣教院主请任,承办宣教院务,任期、连任,同上。
宣教院常务大略:所不举者,详定规制。一、每星期日在院中宣讲一次。二、每一星期轮往该院所在地,各方面村落,宣讲两次。三、每朔望日及诸圣节,率该地信教之士女,在院行礼拜、祈祷、歌颂、忏摩、施食、放生等法事。四、若因特别事缘,当会同佛教通俗宣讲团,前往各种方所宣讲。五、当依支提日诵,每日晓暮共同作之。六、对于来受皈依优蒲塞夷──凡士女欲皈依受优蒲塞夷戒者,具德苾刍于经像前,皆得为如法说皈戒。收皈依弟子者,概皆准此,下不重叙。当介绍令入佛教正信会。七、若遇该地人民须修法事,不及至支提时,前来商请,若仅单日亦得为之,然不可废院中常务。
(二)每莲社者
莲社长一人为主持,由所在地佛教正信分会员,公选定一过十五夏之苾刍,通告行教院主,给莲社长证书敦任之。任期三年,连举连任无限。念佛法师七人,由莲社长请任。任期一年,连任无限。每月结三念佛七期,专修念佛三昧。无论何人,皆得进社念佛──入社法则,当详定莲社规制中──念佛法师,当率领如法念佛,并常讲开示。莲社司事二人,由莲社长委任,承莲社长办理社中事务。任期、连任,同上。
(三)每行教院者
行教院主一人,主持一县教务。督率行教院职员,各行其常务。其选任法,于过十五夏苾刍中,由该省持教院之持教院主推举二人,论议法师共推举二人,交至该县,以支提代表三十票,宗寺十票,梵刹五票,佛教正信分会五票,共五十票,于四人中公选一人,由得过半数为当选。选定呈报持教院主,给行教院院主证书敦任之。任期三年,限可连举连任一次。
宣讲法师十人,由行教院主请任。任期一年,连任无限。每日在院内讲堂中,轮讲经典──此处所讲经典当择取宏明集、法苑珠林、经律异相中者,及梁皇忏、水忏、水陆仪轨、施食科仪等一切合理之忏文──。无论何人,皆得入内听讲。并至阅经楼阅藏经。沙弥尼、室叉摩那尼,尤须日日来听。亦复每星期日在教务厅,开佛学辩论会,偕同研究佛学社员,恣诸异教问难。亦复在阅经楼,专教求入僧伽之善男子──其求入僧伽者,当住于阅经楼──。亦复偕同佛教通俗宣讲团员,遍至各种方所宣讲。会计、书记、登记──各项登记册,应按月以一分呈报佛法僧园,宣布、余处同之──招待、庶务各一人,由行教院主委任,任期、连任,同上。禀承于行教院主,各司其事。
(四)每梵刹者
法主一人──此仿今丛林之方丈和尚而设。然和尚乃弟子对师之称,其名不当。按阿含经称为佛说法主,古亦以僧中之知法说法者为法主。昔僧睿谓僧导曰:若当为万人法主。宋孝武敕道猷为新安寺镇寺法主;今日本各寺院住持亦称法主,故今改名法主──以为主持。其选任法,由当时退任之法主,于曾住该梵刹五年、已过十夏之苾刍尼,择举四人,交令现住该梵刹一年以上之苾刍尼,于四人中公选一人,以得过半数为当选。选定呈报行教院主,给梵刹法主证书。由当时、退任法主,率该梵刹苾刍尼众,具请书,…
《整理僧伽制度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