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整理僧伽製度論▪P13

  ..續本文上一頁已入僧不許反俗,則與個人自由相戾,故須有此。二、以僧伽中,絕對應遵僧伽重大規製,若毀犯者不遣反俗,則令僧伽不能清淨,故須有此。是故佛住世時,及今緬甸、暹羅、蒙、藏等處,莫不皆准舍僧反俗,反俗亦非定是不善,固有所謂高慕大乘,不甘小節,爲火中優缽者在也。因緣非一,試舉其類:

   子 自願退出者

  一、爲受五種僧戒,志劣畏難而求退者。

  二、爲學八宗佛法,志劣畏難而求退者。

  叁、爲各種犯波羅夷罪之煩惱因緣所迫害,不能自勝而求退者。

  四、爲欲護佛法,欲救國家,欲利民生,欲成勝業,然須現帝王、官吏、居士、外道身,及須行殺──若佛本行中殺一商人救五百商人之類──結婚──若佛本行中愍耶輸陀羅之類──等事方可成辦,故不能守波羅夷戒、及持僧律儀相,決志先退出僧伽者。

  凡入受沙彌戒教授堂後──沙彌尼准此──而自願退出僧伽者,應隨心具求退出僧伽志願書至行教院(然和尚、阿阇黎、及同學、同住等,隨應勸導令勿反俗、若彼志決,則不勉強)經行教長認可,注入退僧籍中,收還在僧各種證書,及僧衣、僧缽等。即得舍僧儀相反俗。若私自改變僧相反俗者,冀僧不知,重可入僧,察知應由行教長宣布其事,亦遣棄出僧,以示恥辱。愛名譽者,當不爲此。

  醜 犯過棄出者

  一、在沙彌、沙彌尼、室叉摩那時,犯四根本重戒,或由自發露或由人察舉審實,遣棄出僧伽者。二、苾刍尼衆犯苾刍尼波羅夷罪,或由自發露或由人察舉審實,遣棄出僧伽者。此若由自發露,願修苦行忏悔以補過者,可不棄出僧伽。叁、苾刍衆犯苾刍戒波羅夷罪,或由自發露或由人察舉審實,遣棄出僧伽者。此若過十夏苾刍自發露者,願修苦行忏悔,可不棄出僧伽。四、若患傳染殘廢神經等病,醫治一年以上不能愈者,亦棄出僧。不能自活,則由佛教正信會收養矜全殘廢所。後若愈者,隨其自願,重得入僧。五、非犯僧棄重戒,然犯所居本國刑法判定一年徒罪以上者,亦棄出僧。若國法還其自由時,重得入僧。若所犯國法,亦即犯僧棄戒──即波羅夷──者,視犯波羅夷罪者同。六、雖在僧中不信佛法,多時多處或以言語、或以文字毀謗叁寶,或以惡心破壞經像,由和尚、阿阇黎、同學、同住等人教誡勸導,至叁次仍不悛,應五人白大衆集大衆審實擯棄者。此亦若苾刍尼或過十夏苾刍,叁次以內自發露改過者,願修苦行忏悔,滅其罪愆,亦可不棄出僧。

  凡入受沙彌戒教授堂後,擯棄出僧伽者,應由犯過人所住毗奈耶處主持,通告就近之行教院,由行教長或派一代表,或自至其處,證其擯棄出僧。注入退僧籍中,收還在僧各種證書,及僧衣、僧缽等,令反俗服。若在阿蘭若處住者,察實應即令來行教院中,由行教長集五人以上擯棄之。

  寅 退出僧伽與佛教之關系

  凡退出僧伽者,非斷絕佛教關系也。唯至死破壞佛法、毀謗叁寶者,始斷絕佛教之關系。然猶收在非建立佛教團中也。今就退出僧伽後,顯然與佛教有關系者言之:一、自願退出僧伽而入佛教正信會者,此可即認在僧時,或和尚阿阇黎一人爲皈依師,自認受持優婆塞夷一戒或至十戒,即得入會。二、擯棄退出僧伽而入佛教正信會者,此有二別:其非全犯四根本戒,及毀謗叁寶者,同上。若因全犯四根本戒,及毀謗叁寶棄出僧伽者,若更回心入佛教正信會,應重于僧中禮一皈依師忏悔,求受優婆塞夷若幹數戒,方得入會。叁、退出僧伽之後,雖不入佛教正信會,而入佛教正信會所屬之救世慈濟團,研究佛學社、擁護佛教社者。四、退出僧伽後,雖不入佛教正信會,及彼所屬之團社,而更求受各種菩薩戒、深信佛法,自修佛道者。

  次于二十夏內具學苾刍,可喻九地、十地。九地菩薩爲大法師,此亦相似多爲持教、行教、宣教、及各宗寺教授法師。十地菩薩現大神通,此亦相似多于法苑修諸忏摩、施食儀,以不可思議神通,乘無量莊嚴、無量功德,普度衆生。過二十夏具學苾刍可喻等覺、妙覺。法苑及各宗寺和尚、佛法僧園統教大師,皆爲導師,調禦大衆,現法王身,行法王事。雖不人人皆在斯位,多處其下,承事攝化,約德則等,故譬等覺。又從八地至妙覺地,約相別邊,則如上述。未至妙覺,有少余障,離已,方是淨菩提故。約相通邊,皆菩薩究竟地,皆等覺地,皆妙覺地,一切佛法,八地成就,九地具足,十地圓滿。成、具、圓叁,義非迥別。佛法圓滿,即是妙覺。居此中間,即是等覺。故皆隨現佛菩薩身,此亦相似具學苾刍,皆已學滿一切佛法。叁十夏前有少余障,但限戒夏,或缺機感德相不現,然皆可代和尚大師爲說法,爲傳戒,爲首爲導。故具學類,約德可泛通也。

  此舉菩薩因果行位之功德相,優波尼煞昙分中不及一之貌似者,用譬住持凡夫僧伽,聊助歡喜。須知菩提、涅槃,非近非遠,如幻夢,如實際,如空中鳥迹,如佛界地獄;皆大方便,鹹最究竟,不生上慢,便是善學!又何非華藏寶刹中之華嚴妙行哉!

  第二項 職員

  1 職員産生方法

  (一)選舉任者

  凡由衆公選舉任者,謂之選舉任職員。非犯須棄出僧伽罪臨其上者,雖可褒貶懲勸,環其旁者雖可責問譏評,然不得于任期內,褫奪變動其職位。若犯須棄出僧伽罪,由教規堂或統理其上者,檢舉、審實,集衆擯之。無論何人,且不得住僧中,況得任僧中職員乎?用此保護選任職員,亦所以令選舉人慎重也。然非萬不獲已之故,本人亦不得于任期內有辭退其職;及至任期滿時,又不可不自辭其職。而各種選舉之時間,當分別詳定于規製,勿令沖突,務取簡便。若評議、論議等職員,分數期選任方滿定額者,初二次選舉時,可變通辦理之。

  (二)委請任者

  若支提、梵刹,各宗寺所有尊者一類──此仿現在叢林之班首而設者,有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之五等,班首之名不雅,故改尊者。此須由法主于有名德之具學苾刍中推請之,亦不必用西堂、後堂等名,但以首座尊者,以至五座尊者別爲五等。每一等中人數無定,各宗寺中約每寺須有四十人。若座主及綱領職事,皆須由法主委曾請五等之尊者任之,其不兼任座主及綱領職事者,則若今叢林住閑寮房之班首而已。介于是職員非職員之間,不兼任他職者,則無一定所司之事。且一請,非犯須棄出僧伽罪,但有升進而無降退。余者、則皆有一定所司之事及任期者也。但若是委任曾請尊者之職員,在任期內,非犯須棄出僧伽罪,亦不得褫奪變動其職位。其余職員,當可由有委請權者,擇宜而與奪變動之。既發其凡,乃分處編述之。

  2 處所分配人數

  (一)每宣教院者

  宣教院主一人,由行教院主委任之。主持宣務院務,任期一年,連續委任無限。宣講法師四人,由宣教院主請任,承辦宣教院務,任期、連任,同上。

  宣教院常務大略:所不舉者,詳定規製。一、每星期日在院中宣講一次。二、每一星期輪往該院所在地,各方面村落,宣講兩次。叁、每朔望日及諸聖節,率該地信教之士女,在院行禮拜、祈禱、歌頌、忏摩、施食、放生等法事。四、若因特別事緣,當會同佛教通俗宣講團,前往各種方所宣講。五、當依支提日誦,每日曉暮共同作之。六、對于來受皈依優蒲塞夷──凡士女欲皈依受優蒲塞夷戒者,具德苾刍于經像前,皆得爲如法說皈戒。收皈依弟子者,概皆准此,下不重敘。當介紹令入佛教正信會。七、若遇該地人民須修法事,不及至支提時,前來商請,若僅單日亦得爲之,然不可廢院中常務。

  (二)每蓮社者

  蓮社長一人爲主持,由所在地佛教正信分會員,公選定一過十五夏之苾刍,通告行教院主,給蓮社長證書敦任之。任期叁年,連舉連任無限。念佛法師七人,由蓮社長請任。任期一年,連任無限。每月結叁念佛七期,專修念佛叁昧。無論何人,皆得進社念佛──入社法則,當詳定蓮社規製中──念佛法師,當率領如法念佛,並常講開示。蓮社司事二人,由蓮社長委任,承蓮社長辦理社中事務。任期、連任,同上。

  (叁)每行教院者

  行教院主一人,主持一縣教務。督率行教院職員,各行其常務。其選任法,于過十五夏苾刍中,由該省持教院之持教院主推舉二人,論議法師共推舉二人,交至該縣,以支提代表叁十票,宗寺十票,梵刹五票,佛教正信分會五票,共五十票,于四人中公選一人,由得過半數爲當選。選定呈報持教院主,給行教院院主證書敦任之。任期叁年,限可連舉連任一次。

  宣講法師十人,由行教院主請任。任期一年,連任無限。每日在院內講堂中,輪講經典──此處所講經典當擇取宏明集、法苑珠林、經律異相中者,及梁皇忏、水忏、水陸儀軌、施食科儀等一切合理之忏文──。無論何人,皆得入內聽講。並至閱經樓閱藏經。沙彌尼、室叉摩那尼,尤須日日來聽。亦複每星期日在教務廳,開佛學辯論會,偕同研究佛學社員,恣諸異教問難。亦複在閱經樓,專教求入僧伽之善男子──其求入僧伽者,當住于閱經樓──。亦複偕同佛教通俗宣講團員,遍至各種方所宣講。會計、書記、登記──各項登記冊,應按月以一分呈報佛法僧園,宣布、余處同之──招待、庶務各一人,由行教院主委任,任期、連任,同上。禀承于行教院主,各司其事。

  (四)每梵刹者

  法主一人──此仿今叢林之方丈和尚而設。然和尚乃弟子對師之稱,其名不當。按阿含經稱爲佛說法主,古亦以僧中之知法說法者爲法主。昔僧睿謂僧導曰:若當爲萬人法主。宋孝武敕道猷爲新安寺鎮寺法主;今日本各寺院住持亦稱法主,故今改名法主──以爲主持。其選任法,由當時退任之法主,于曾住該梵刹五年、已過十夏之苾刍尼,擇舉四人,交令現住該梵刹一年以上之苾刍尼,于四人中公選一人,以得過半數爲當選。選定呈報行教院主,給梵刹法主證書。由當時、退任法主,率該梵刹苾刍尼衆,具請書,…

《整理僧伽製度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志行自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