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概要·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P6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从他成道后,到涅槃前,在他的一生里,说了四十九年的教法。开了三百数十次的法会,除了最初所化度的五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的弟子以外,他还到过当时印度各国说法。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里面的白池露,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又到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说《大般若经》与《法华经》等许多大乘经典。又到庵摩罗园说净名经等。又到毗耶离城附近猕猴江的一精舍,入不动三昧禅定。又化度了五百个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听到佛的说法,个个都得证了阿罗汉果。然后又回答了许多比丘提出的问题。后来再到波罗奈国,说《出曜时世转*轮经》等。在过摩竭陀国说《贤愚因缘经》和《华严经》等。摩竭陀国又叫无害国,那里的人民,多是慈悲善良,没有忿怒嗔恨的心情,佛最后曾在坚固林的地方,演说过《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说了《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

  南天竺国的海滨,有一个楞伽山。释迦牟尼佛曾住在这个山顶上,说《入楞伽经》。楞伽二个字,汉译为不可往,意谓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最使我们关心注意的一个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叫补怛洛迦山。这个山上生长很多小百花。非常芬芳美丽,在老远地方,亦能闻到它的奇异的香气。补怛洛迦山,就是我们虔诚向往的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就在这里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在我们中国名闻中外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示迹的名山道场。佛又接受了迦兰陀长者,频婆沙罗王的共同邀请,他们就为佛新建一座竹林精舍,佛常在那里为众说法。

  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这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须达多,共同建成的一个说法的庄严道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印度舍卫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须达多。这位长者,欢喜做好事,常行布施,周济许多孤独的苦人,因此人称他为给孤独长者。有一天,为了儿子婚姻事情,到王舍城一位大富翁删檀那长者家里去。刚巧删檀那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和备办许多素斋筵席,看来是要邀请最高的贵宾光临。须达多觉得希奇,就问:“长者,你今天这么忙是为什么?是祝寿做生日,还是为儿子举行结婚仪式?”删檀那长者说:“你说的都不对,我明天要请来一位福慧具足,万德庄严,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的释迦牟尼佛光临我家,应供说法。”须达多长者,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现在善根成熟,一听到万德庄严的佛,激动非凡。须达多又问:“佛现今住在什么地方?”删檀那说:“佛现住竹林精舍,你不要急,明天天亮,佛就会来我家,说法应供。”须达多见佛心切,立即赶到竹林精舍,可是已经夜深人静,不知从那里进得去,正在犹豫之间,佛运用神力,放出一道白光,照到须达多这位长者身上,他勇往直前地随着这道光明,一直走去。一到竹林精舍,就看见有很多人。在那里举行佛教仪式。一心顶礼之后,就绕佛三匝,然后长跪合掌。须达多长者,就照样如法而行,听了佛的说法开示,当下得证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马上发大菩提心,恳切要求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宏化,普度众生。佛就接受了他的请求,满足了他的愿心。

  须达多长者,得到佛的慈悲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要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忽然想到舍卫国的祇陀太子,他有一个经常游玩的大花园。非常宽敞,花香鸟语,环境清幽,做一个说法讲堂,十分理想,须达多就去找祇陀太子。见面后须达多开门见山地说,为了要请佛到我国来弘法利生,想买你的花园,建造讲堂,请佛说法。祇陀太子知道须达多是个大富长者,半开玩笑地说:“长者,你是我国最富有的人,听说你家黄金很多,你如果能够用金砖将我这个花园统统铺满,我就将花园给你!”给孤独长者,听到此话马上赶回家去,把金库打开,一车又一车地将金砖运到花园,并派了许多工匠,很快就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时祇陀太子看了大吃一惊,马上对须达多说:“长者,我刚才是对你随便说句开玩笑的话,不能当真。这个花园是我赏心悦目的地方,我绝对不可能卖给你。”给孤独长者正色厉声的说:“太子,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今日的太子,就是未来的国王,君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现在我已经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花园当然是属于我的。”太子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说:“长者,你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共同请佛说法好吗?”长者说:“是我用金砖铺地,怎么能说与你合作。”太子又说:“长者金砖铺满之处,是花园的土地,可是园里很多合抱的大树,树根周围是金砖铺不到的地方,那应该属于我的,所以说,长者,你还是与我共同请佛说法,岂不是更好么?”须达多这时只好同意合作,所以把这个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

  上面所讲的是名山圣地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度生的地方。佛在这些道场,讲了不少经,度了不少人。当然除此之外在印度其他各个城镇也留下佛的足迹。如斯里兰卡,佛也曾到过教化众生。佛一生经历有四个地方值得纪念,就是诞生迦毗罗,得道摩竭陀,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

  第七节 般涅槃

  (一)最后应供和说法

  过去的大德高僧曾经说过这样的四句话:“机薪既尽,应火潜辉,娑婆印坏,净土文成。”来说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应化事迹。从岚毗尼花园无忧树下降生,到最后在拘尸那城示现涅槃为止,在这八十年来的一期寿命,佛自始至终,把有缘的应该得度的众生,统统度化了,佛陀就是于无生之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之中,示现有灭,这叫做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自利利他,功圆果满。最后在拘尸那城,双林树下的绳床上,右胁而卧,示现了入大涅槃,圆寂逝世。当时就有许多弟子与护法龙天,都在佛的身旁,周匝围绕。此时,拘尸那城有一位工匠,名叫纯陀。请佛慈悲,方便开示,同时要求佛在涅槃之前,接受他的真诚供养,所以《涅槃经》里面说:“如来之身,已经在无量阿僧祇劫的时候,就不受饮食了,现在为诸声闻说法,所以最先就接受拔陀与波罗二个牧女的乳糜供养,现又接受纯陀最后供养。”佛一生说法利生,最初度憍陈如等五人。现在将要涅槃,最后得度的,是须跋陀罗比丘。须跋陀罗,本来是一个外道教徒的头子,因为听了佛说的《涅槃经》,当下智慧现前,烦恼消灭,就得证罗汉果位。这时他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了。在佛将涅槃时来投佛出家。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了比丘的庄严相貌。

  (二)遗嘱四件大事

  佛的堂弟阿难尊者,在佛的身边三十几年,对佛有深厚感情,现在佛要涅槃,他特别悲伤,当时有一位名叫阿少兔楼陀尊者在旁边,看到阿难哭得十分伤心。关于佛涅槃以后的许多大事,如何处理,也不去问佛,就马上提醒了阿难说:“你不要再哭啦,佛灭度后,佛教的几件重要大事怎么办,你赶快去问问佛。”阿难说:“什么大事呀?我实在想不出,你快告诉我!好去请佛最后开示。”阿少兔楼陀说:有四个问题你快去问佛。阿难立即问佛:第一、佛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呢?佛说:“你们依波罗提木叉的无上戒法为师。”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依靠佛,与佛住在一起,这是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而住?佛说:“你们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念是能观的智慧,处是所观的境界。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三、佛灭度后,结集经、律、论三藏教法时,在诸经之首,要讲几句什么样话?佛说:“当说信、闻、时、主、处、众的六种成就。”第四、对一些恶性比丘,佛在世时,佛会设法调服他们,佛灭度后,用什么办法对治他们?佛说:“用默摈的办法来对待恶性比丘,把他们在僧团内孤立起来。这样一来,自己感到孤苦零丁,他就会自动的离开寺庙走了。”上面讲四点是释迦牟尼佛在临终前最后垂训,也是佛的遗嘱。

  (三)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正在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刻,阿那律尊者到忉利天宫通知佛母摩耶夫人,佛母听到佛将逝世圆寂,感到极大的痛苦。摩耶夫人,跟着阿那律尊者,来到双林树下。佛本来是无生无灭,以大悲愿力,而示现了有生有灭,当他知道母亲来看望时,从金棺中,坐了起来,合掌恭敬以最虔诚的心情,来迎接慈爱的母亲。并接受摩耶夫人所奉献清净光洁的香花。佛对母亲说:人生无常无我、如梦如幻的妙法后,才安静的入涅槃。佛是十分孝敬父母的。如在他的父亲净饭王逝世时,佛亲自来到父王灵前,执持香炉,走到灵柩前面引路送葬,尽了人子的天职。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虽然是一个身游方外,离开家庭,抛父母、别祖宗的比丘,可是他对生身父母双亲的极为孝敬,为佛教徒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特别是出家僧众的典范和楷模!

  当然在佛涅槃圆寂后,还有很多身后丧礼大事,都是非常隆重庄严,奇特希有,不可思议,这里不多谈了。

  第八节 佛与佛身观

  (一)本觉 始觉 究竟觉

  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语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

  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人具足,个个都有,大家都是自性天真佛。众生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心。众生虽然处在迷位,迷了本觉佛性,叫做不觉的众生。可是众生虽然是迷而不觉,而本觉佛性从来都不曾遗失,也没有缺少。譬如有一个人,吃醉了酒。有一个亲友,把一粒摩尼宝珠放在这个醉汉衣服之中,这个醉汉不知道自己衣里放有一粒摩尼宝珠,认为自己很穷,生活困难,到处求人,讨饭度日。对衣里明珠一定要经过他人的解说,醉汉方能知道。另外有一个贫穷的人,他的祖先恐怕子孙受苦,就预先把一个非常珍贵的珍宝…

《佛法概要·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