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P2

  ..续本文上一页入于混乱剧变之中,乃成一变二变三变而至于今日。

  庚子之后,中国岌岌不可终日。以国危有救之之必要,而国人救国之心亦日热切。观日本之中兴也,有取法于邻意。未几、而日本胜俄,遂以唯一所学者为日本。其时亲日之热度,可谓极甚。未几而日本夺据朝鲜,又稍稍由亲而畏;至民四迫订二十一条约,乃对于日本之救中国,完全失望,而大多数人民皆仇敌视之矣!清末民初时,觇德之强,颇有仿效,且希望德国之能救中国者;至欧战加入协约,则此希望亦告终矣。民初以来,多有希望美国之援助及拯救中国者,迨临城劫车案起,乃美国首倡共管中国之说;于是国人之有识者,渐知美国亦不能救中国。而一部份亲俄者,则专欲仿效俄国,以望苏俄之能救中国;至今彼苏俄但用空言宣诱,藉以宣传其不宜于中国之共产主义,冀扰乱中国以遂其私耳!九一八辽沈事变后,依赖国联之结果,尤足令吾人恍然:知英、法等列强诸国,皆不能扶救中国,而中国人之欲救中国,唯在中国人之努力自救而已。

  然自清季变法、民国革命以来,亦未尝非中国民族的力图自救,而卒致愈救愈艰苦者,不唯起初固守陈旧而整个的排斥为错误,五四后抛弃固有而整个的输入为错误,而“择焉不精”的采取尤为错误。此三者皆未尝洞观现代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根本----选中国固有文化要素以建立中国民族的生命,选各国现行文化要素以资养中国民族的生命,徒为扮饰的、翻掘的以益斫丧中国民族的生命也。例如初以为西洋所长者但在枪炮、舰车、电机,乃为此种技末的撷取;继以为西洋所长者更有政法、军警、学制,再为形表的仿效。殊不知欧美近代文明乃为科学和工业的文明,其政制在全国人民皆有民族的意识和国家的组织;不于此采取其所长以补吾所短,乃反自斫命根而务西装革履的形似!不知无现代科学工业生产力而欲建立现代的军备,无现代意识组织国民力而欲成功现代的政制,犹欲今羸弱的、瘫痪的病人跳高竞走,徒速其颠蹶耳!此为中国近年显然的现状。借观日本,既益发扬其固有的、受之中国的武士道和儒佛文化,以成长为特殊的民族意识,复根本的、尽量的吸习科学以造成现代的工业生产力和组织的军政力;其一失一得、一败一兴之几,不甚了然耶!

  今日的中国,无论追逐资本国家或共产国家的后尘,皆不是路;即所谓迎头赶上,从根救起,也不是办法。唯有切实看清了现代中国的需要,择取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及现代全世界流行文化的所宜,凭借之以为基本,以创造“复兴中国民族”和“解救世界危机”的新文化耳。

  五 从固有道德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察之中国现状,非无政治也,特政治无国民性之道德以为纲维,致争营私人权利耳。非无军备也,特军备无国民性之道德以为纲维,致反成群盗割据耳。非无教育也,非无实业也,特教育、实业无国民性之道德以为纲维,致教育适以坑陷青年,实业因之停滞进步耳。故今日虽有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练兵救国,兴政救国之需要,而尤以有一种“国民性之道德”精神,贯澈于实业、教育、军警、政法之间,以为之纲格,以为之维制,乃能各循正轨而渐臻调协耳。

  省之中国往情,唐、汉而上之国民性德,存在今此国民之活情意中者,殆已潜消无痕矣。惟宋、明来之国民性行,盖犹为今日最普遍最深厚之国俗民情也。经元代而蒙古同化,经清代而满洲同化,故虽间元、清二代,适恢宏宋、明化之量而未尝变失宋、明化之质也。然宋、明化之国民性德,为如何之国民性德耶?则佛、道、儒三元素之融合精神耳。如团聚而淬砺振作之,则国民性之道德不胜用也。第余此说,非现时唱三教合一之粗劣的同善社、道德学社、悟善社、道院、救世新教、道德会等所能假借。盖余之所提出者,乃经过现代的科学、哲学、宗教等精密审量,加以铸洗镕练,得有重新估定之价值者,非漠然昧于现势之开倒车的盲举也。今请分析言之:一、建佛法以建信基也:吾华佛法,至初盛唐始完备;武宗毁后,各宗皆衰落,独禅宗水边林下,自葆其真。复经五代而入宋初,最称隆盛,不唯掩包佛教之全局,使时人知有禅而不知有佛,但以禅称;抑且遇人即顶门一锥,要问渠未生前本来面目,或当念是谁,死后何存,震荡得全国人心非向此中讨个消息没个断疑生信处,于是禅宗乃打入全国之心底深处。故宋、明来,不但佛教各宗皆张设门户于禅宗之信基上,即儒道二家之门户,亦张设于禅宗之信基上。若宋儒之要静坐,要寻孔颜乐处,要看未发前景象,要先立乎其大,乃至明得古圣贤之言皆为我之注脚;而道流若陈搏,若张紫阳等,修命之前要先之以修性,其修性即修止修定之别名耳。虽儒、道二家于佛之禅皆浅尝辄退,依旧回到其刑政伦常及长生固命之本旨,以自张其曰儒、曰道之门户;然尝筑信基于禅上,则固为事实之昭然不可掩者。诚以非如此则当时之知识阶级,末由得个安心之地也。此风至明末为盛,知识阶级如此,演为庸俗之小说戏剧,皆处处可以见之。虽劣陋之白莲教及袁了凡教,亦即产生及培养于此种学者庸俗之风气间;今日四川所流出之刘门、同善社等,皆吸其余流也。入清以后,禅宗之势垂尽已不可用;今之佛法,循隋、唐之轨复兴,亦不须专重禅宗矣。然在此经过西洋的基督教及哲学科学化后之时代,儒的祖先教──儒之敬天意亦以天为太祖耳,故儒以祖先为宗教,今生物学乃以人祖为猿,故难置信──与道的天仙教,皆不能定信心之基矣。信基不坚,则建筑在上者,皆随时可以动摇倾败,故非宗依佛法全体以竖立无可摇动之信心基础不可。佛法全体之正信为何?则信有已成无上正遍觉者;信必有无上正遍觉所用宇宙万有之真理,及有能得无上正遍觉者之种种方法;信有已从事学习于趋向正觉之方法者,及自己与众人皆可从事趋向而必获正觉。此之三信,换言之,即皈依佛、法、僧耳,即发起无上菩提之信心耳。胜解力生,乐欲乃起,信解乐欲心净名信,由智而信,智信一致,非基督教等盲从之信仰,而不违于哲学科学之推究实验,故唯此为足于今世裂难断之疑纲,建不拔之信基也。至由研教、参禅及其他佛教中之方便等,要皆为建此皈依佛法僧之信基而已。人心上若非建成此信基,则终在怅怅乎惘惘然中,混过一生,岂不深可惜哉!

  二、用庄老以解世纷也:晚明憨山大师尝言:不知孔孟不能经世,不知佛法不能出世。今御物质之华美,颂淫靡为文明,恣行言之放僻,标竞争为进化,是非有贬落文明,粪除进化。若老庄之镇以无为之朴,贞乎自然之淳者,其不为西洋化之环境所迷惑驰骛者,盖戛戛乎其难也。是则章太炎之齐物论释,最能称乎其职。三、宗孔孟以全人德也:信基建则天君定,世务解则乱贼定。如园艺然,种得时地,则生机勃发而积极之精神具矣。围以短垣,则患害不侵而消极之防卫成矣。当继施孔、孟之道,以勤耕耘灌溉,然后发荣滋养以成为枝叶扶疏、花果繁硕之园林焉。孔、孟之道,言其大要,则施行五常于五伦以全人德耳。五伦乃秩序之人群,五常乃理性之人心实现乎人群人世者。玆列一表以说明之:

  (外表形下的)┌物质───人世┐

  人生宇宙之实际─┤  人群├浑然一体

  (内容形上的)└精神───人心┘

  西洋大部文化,偏于外表形下的;东洋小部文化,偏于内容形上的。孔家儒化,是符合内外上下浑然一体之宇宙人生实际施行者。注重之点,在乎人群:一、如何调达人群之内心,使发为适宜人群之伦理常德──此伦常为儒之中坚──,二、如何制用人群之外世,使成为适宜人群之器具事物──此事物为儒之表面──,依第一条,则佛之五戒、老之三宝──慈、俭、让──虽皆近之,而不及孔、孟于此最为详审精切,故当宗孔、孟。依第二条,则虽不同西洋之专务物质文明,而厚生利用诸学科及军工农商之适宜人群生活者,皆应摄受开发,使人群能制用外事,而不为外事之所制,则对于西洋化亦尽有容受消融之余地。内养人心之正,外应人世之变,以成为具有伦理常德之人群,是孔、孟宗旨之所在也。故孟子曰:“人伦之至谓之圣”。章太炎曰:“宋明理学诸师,所以不肯直趣佛法者,祗以其道玄远,学之者多遗民义,故为调停补苴之术;然茍识其情,厉行六度,亦与儒术相依,唯有漏、无漏为异。若拨弃人乘之义,非独不益世法,亦于六度有亏矣。大抵六度本自平等,十善乃其细者。在家、出家皆不能离十善;东圣、西圣亦并依于六度,以此倡说,自然殊途同归”──见余所著人生观的科学后序──。亦可谓知其旨已。

  四、归佛法以畅生性也:佛称大雄,依佛立信,成勇者之不惧;老称大玄,用老忘世,成智者之不惑;孔称大成,宗孔成人,成仁者之不忧;备三达德,人德全矣。然德业方新,老病已迫,无长不消,无形不毁,既济终于未济,有生归于必死,而此老病死三关,任英雄豪杰亦无术以冲决,世人之可伤心陨涕者,宁有过于是哉?道家长生之说,欲有生而无老病死苦也;印度灰灭之论,因老病死而并欲无生也──照流居士徐松石,指佛教为灭生息命避世,乃误以灰灭外道为佛教,未梦见佛教也──;是皆未明生理,故失阏乎生而未能畅达乎其性也。唯大乘佛法之明缘生性空,乃能宣畅生性,荡然无阂,使老病死不留痕迹。言缘生则莫善赖耶之非断非常,言性空则顿显真如之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则生老病死之事本无;非断非常,则爱生恶死之情何寄?茍知乎此,其最低限度,不唯乘万化而未始有极,乐不胜计;且能自择于万化之间,操人定胜天之枢纽,以优游乎人天善道,渐成增进。其上者,则趋无上菩提,三无数劫,有进无退,净法满足,究竟常住。必如此,然后人乐为善,叠叠不倦以相引进而靡极。故吾人既得乎生,如是乃能不虚此生,非佛法不能赋与充分之意义及永存之价值,而人生遂必以归佛为终也!…

《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