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之四义,皆就中华国民中固有之心德条理而揭出之者;撮为一图如左:
中华之国民性道德图
观此中华之国民性道德图,则可知今日欲求中华国民性之道德,必始乎佛法,终乎佛法,舍佛法莫为功也!诚能发挥光大,笃行实践乎此者,则如病危之际,真元恢复;然后固之以军警,理之以法政,培之以教育,资之以实业,调而养之,可臻健康。
六 从改进教育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中国国民的实际生活,十之七八是兼带渔牧林圃和纺织等手工业的农民;近来以各商埠的工商业渐趋发达,故亦百分之十六七从事工商。至于入政法军学界及起为农工商业领袖者,当不过百分之五六而已。假使要革除近来的教育弊端,将教育适应如此如此的国民而使之普及,并能在实际上得到遍增国民能力、推进国民生活的效果,则考察全国学龄的儿童,亦十分之五六恐仅能受初小教育,十分之四五能受高小教育,十分之二三能受初中教育,十分之一二能受高中教育,百分之一二或四五能受大学教育。观此、可知适切国民多数的需要,应当办怎样的小学、中学、大学了。一、初小应多分为办在山乡中的农村小学,教师亦须能实习农事并有当地及超当地的农事知识经验,能率领小学生并小学生的父兄共同农作及指导其从渐改进农事,务令学校生活与实际的一般农家生活相近。作了小学生以后,不但仍能去作农务,而且于农务有逐渐改进的效力。如此的小学,才是大多数人民需要的教育,才有普及大多数人民的希望。若养成少爷双料少爷、的小学,则唯有使大多数人民对之疾首痛心而已!那有普及的可能?高小可多分为办在乡镇的农工小学,兼学习一般初步的工商知识经验以外,其余一切皆与初小同。至于为预备升中学、大学而设的小学,则在都市另设十分之一二的小学便可,或并此亦可不须另设,使升中学以上的学生,亦皆从农村、农工的基本教育中而出,则于都市儿童身体的强健劳动的操练与自然生活的接触和实习,乃至他日担当国家社会的公务,亦深知民间的疾苦,尤有莫大的裨益。而且中国人民向有重农的心理,士人商人亦无反对其子弟入此等以农事为中心的小学的理由──对于已过学龄而失学的民众,当另办民众夜学、农暇学校、民众图书馆等以教化之。
二、初中应为办在村镇间的农工商学校,使学生生活仍与一般农工商民众密切融洽,并实习农工商的事务以养成其知识和经验,俾大多数至初中辍学的学生,皆能安于一般的农工商生活,从事农工商业而能逐渐为乡镇邑市生活的改进。高中则可为升大学的预备或小学教师与较高等的专门职业的修习等等,宜办在都市,使能渐渍观摩近代工商业而为实业进步的基础。要之、小学在养成其农工中心之天然生活、人工生活的知识经验,而中学则在养成其工商中心的人为生活、人群生活的知识经验。三、大学或学院、研究院,应看其性质如何而定:理科中心的应设在富自然物区,工科中心的应设在工业区,商科中心的应设在商业区,农科中心的应设在农业区,法科中心的应设在政治都会,文科中心的应设在文化都会;其他若医学应设在人口繁盛都市,军校应设在首都或国防区等,皆以便实际生活的联络与研究,而对于近今务名不务实而滥设的大学之类,尤有紧缩和精炼的需要。其最大的急须改良点,则为除专门学外交和学外国文学与预备外国留学的以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皆停止外国文的学习。其理由、以既为中国人,当然于中国的文字不能不学通顺,然学通顺一种文已经不易,若再须学通一二种与中国文绝然不同的外国文,势必使学生的身心力量只能用于文字的学习,而对于各种专门学问更不能有精深的研究。此所以中国现今的大学学生,认真用工的每致过劳病夭,而大多数在不良学制的无可奈何下,仅以敷衍光阴弄得一卒业文凭是务,绝不能有真才实学培成出来。而大学所以成此现象的原因,则由留学回国当教授的博士等中,有一些仅能依照其所读的外国文课本照本教读,虽译成国语来讲而不能,由此才假借要研究科学必学外国文的谬习,以文其浅陋。而国内的大学遂除却学一点文学、法学以外,没有学到科学的专门识力的可能。于是、不甘自弃的,群趋于向外国留学一途,而经济人才的耗损乃莫此为甚。故今大学等等的改良,第一步应由国家设编译所,尽量的将各国已出的、续出的各科科学书译成国文,使高中以至大学的学生,只要学通了国文便能研究专门的科学;同时、由国家设研究所为二步养成能独立创生各种科学的学者,则中国的大学始有自存的地位,否则、无论怎样总不过外国大学的附庸,岂不可耻?
四、留学生除理科、工科、医科、农科以外,一律停止。但于各大学助教,讲师、教授,曾服务学校十年或五年后,得派至国外各大学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哲学、社会学等等,以资深造。此中所省下的留学费,一、足可提高二三大学使极完备,二、聘各国最著名学者来充教授。
五、民国以来,军队扩充不已、军阀产生不尽的缘故,国内军校和国外留学军事的军官大批产生,亦为要因。今应停止各地所设的军校与军官留学,再不增选未学军事的青年学军事学,唯选拔中级以上军官可深造者,在首都设一高级军官学校,并派遣各国留学,以资研究。
对于中国现在的一般教育,有这五种的革新,庶其可由适应实际而蔚成复兴中国民族的文化。
七 从改进政制以建设现代中国文化
化家族为国族既为目前最切要企图,而顺中国固有的良风美俗,复不应破坏农村趋重工商的经济剧变上,使成为个人资本国家或社会共产国家。于此、应先建立风纪极良的陆军,实行征兵制,使国民一达成年皆有入军训练一年至三年的义务。既导人人发生为国服务的观念,复令人人过惯组织严密、纪律整齐、群众广大的团体生活,自然而然可有超出自身自家私利的观念,养成民族国家的意识,而散漫无组织的旧习亦因以革除,可成为健全组织的国民。
其次、则无论国民党训政也好,宪政也好,终希望能将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确立。早成均权的统一,将物质应建设的建设完成,肃清贪污土劣,治内成廉洁清明的政府,对外成平等联立的国家。
由此、使个人成为顾全国族道义的新个人,不流为资本主义的个人,亦不沦为抹煞个人的社会主义;使国家成为顾全国际道义的新国家,不流为帝国主义的国家,并不沦为废灭国家的世界主义。如是的新个人和新国家,便是踏入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初步,也就是复兴中国民族与造成世界和平的奠基石。(见海刊十六卷七期)
(注一) 四五两节,系“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汇编于此者。
《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