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宗教宗教既为一家一村至一国的人们精神上共同约束力量,单是采猎时代个人自立的生活,可以说还没有宗教生产的可能。宗教是代代相传为众人共同的约束,故其个人生活的采猎时代,还是没有宗教的作用生起。不过、里面也蕴含有宗教的种子,但没有发生罢了。宗教的发生,是到农家牧群生活的时期,分途发展。因为农耕有家的建立,故有夫妇、父子、兄弟………的许多人成为一家。一家之中,必须要保守家法,对于祖宗,便很注意的敬重。所生的子孙,不是为个人或家长生的,而是为世世代代的祖宗所生。要扩充家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书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子灭孙,就是大不孝。这家里有已故的祖先,使家永久不断的发达兴旺,故子孙对它都有共同的信仰和依赖;或祖先祭祀时,偶然仿佛有某一奇特的现象;或在梦中仿佛见到已死很久的祖先,觉到有某种感应。因此,在见闻不到中,成为精神上的依赖。农家有固定的地方,须依田土而生活,故对天时、水土、山川、木树、日月星辰,都是为他固定生活上的依赖。如有时丰收,积谷满仓;有时荒年,收获全无。在这生活时饱时饥之中,便想到这里面有种种的无形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力量在主持著。天时的好坏,农产的丰欠,都是这力量在管理,要是不恭顺信赖他,对它不好好的祀祭供奉,万一得罪于它,必将不但不来帮助,而反兴灾降祸,或使人无故死亡,家畜横遭瘟疫,农产受水旱所侵,便要发生种种不好的现象。于是、对山川水土风云雷雨………都发生信仰起来。最切近的,是一家有一家的祖先,较广泛的,是所赖以生活的风雨山川等神,所以就有宗教的发生。
还有牧群,他们的生活情形又大不相同。他们原是几百几千几万人所集合的大群,住居地方又不一定,时常流动迁移;这大群的结合,不是单信一家的祖先,而是信仰人类公共的祖先;既不固定于山川土地,所信的神应是无处不在的,故他们所信仰的神,是世界人类公共的祖先,而且是无所不在的,仿佛人类及万物都从他所生。由这种神秘的信仰而为全群的结合重心,乃皆仰望此神的护佑而获安全的生活。由农耕和牧群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宗教,这两种宗教的发生,在世界上当然很多而不一致,而其中可举二个作为代表;中国的道教,可作农家源始的宗教;然到汉朝的道教成立,已有并合改变。探其渊源,就是农家的起初由家成村,信仰有祖先和山川风水等神,就是中国的道教的源泉。中国古书上说,道教为黄老之教,其实在神农时候就有了。这种宗教,在当时只为一家或一村落的精神上约束依赖和安慰。太史公叙老子谓:“郅治之世;鸡鸣犬吠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住定一个地方,一家或一村,就是他的全世界。其他的邻村,就是鸡鸣犬吠相闻,然而老死都不相往来。又说:“破斗折衡,绝圣弃智”,后来陶潜的桃花源遗世独立自耕自食的思想,也就是这种意思。这在思想的政治理论如此,其信仰的神秘方面,则仍是祖先及土地风雨神等。如村庙,就是全村人民公共的精神寄托。道教的起始,就是这样。后来慢慢的发达,到黄帝时已加上了公共普遍的天神,演变到三代秦汉帝王祭天地、五岳,公侯祭奠山川,建筑祭坛祭庙,庙中就有侍奉祭坛的庙祝,依此遂演成汉以来的道教。如一家有祖先奉祀,一村有地方神保护,并有巫觋对鬼神能感动,有符咒等方法与鬼神相通,就有农家宗教的建立。这祖先及山川等人鬼、地祇、天神的发达,到了后来,就发生有个玉皇大帝来统摄他们,进而信奉玉皇大帝能总管一切,这是由家到国的进步宗教了。因要与鬼神相通,欲求长生不死,必须有修养的工夫,于是又发生修神仙的人。由这几种综合起来,就成中国的道教。但起源于农家生活的宗教,广泛地讲,世界上还有许多与道教相近的宗教,如埃及和巴比伦等文化古国的古教,其性质也和道教相似。又如西藏的黑教,则逼似于中国降鬼神、画符咒的巫觋,这黑教到了后来,形式上似乎因佛教起了些变化,但其性质仍在使人类免祸得福。再如日本的神道教,其起源亦与道教相近,最重要的是祭奉祖先,头一个宗祖认为是从天所生,故日本的天皇,就称是神的子孙,不同于常人,这也近于中国的道教和埃及的古教。所以古来的帝王,是天子,亦是圣人,有神圣的性质。所谓真命天子,都是有超人神秘力量的。农家生活的演进,就有这种思想,这是说明由家而村而国的道教等宗教。由牧群起源的宗教,可以犹太教来作代表。犹太教是一神的,这唯一无二的神,便是他们的祖先,也是人类公共的祖先,并且是普遍的,无形的。这耶和华也就是个公平正直的神。为要在世界上教化人类,故以犹太人为上帝的选民,特别显得犹太人的伟大高贵。这种牧群须有公共的信仰,不是风雨、山川或家谱祖先的多神,而是唯一普遍无形无像的一神。但要统一团结群众的心理,使其精神和力量集中,故自称是上帝选定来世界上教化人类的,犹太所传来的旧约,就是这种。牧群是多数人集合而成的团体,须有统率的首领,这首领是为众人所推;佛教古典上相传“王”的起源,以人类相争,故公推一人出来为王,管理一切,牧群里面差不多常常是这样。他们在大有举动时,就在大群中选出一人为首领,统率群众。此种现象,如蒙古在成吉思汗时,还没有固定的宗教,漠然的信仰,唯是敬天。起初由这个较强的部群,集合起许多部群,公推他为领袖,就成后来的蒙古帝国。犹太的性质,也与此相似。前节讲过,牧群中可以发生商、军、盗等,由于他的人多,以皮毛诸物与人交易时就成商业;要顾群众的安全,特别派人持武器保护,就成军队,或交易不到时,就集合多人去劫掠农村,就成强盗………因它的团体大,人众多,信仰的神专一普遍,所以力量很大。以现在的情形看来,讲个人主义自由权利的,很少宗教信仰,对宗教很是淡然,甚至反对宗教,废弃宗教,进一步就形成无政府主义。但到合群的精神生活不能维持时,无形中含有宗教作用的因素,便又生起了宗教。
乙 并合改进之宗教如印度最初的土人,也是崇拜祖先山川风雨等神,与原始的道教相同。后来成为国家,不单是农家的建立,而是经过牧群的侵占,才能统一成国。如刹帝利武士,就是牧群。当其侵入,就以牧群普遍的神为信仰;后来和土人的文化合并,便产生专掌教化的婆罗门。但未征服以前,还是信仰各种不一的神;由并合之后加以改进,才成为婆罗门教的。唯一的信仰是大梵,梵为一切世界万物的出生主,普遍一切,无处不在;同时又融纳了土人的多神,演变到现在,便成为目前的印度教。印度的政治向来少统一,故文化思想,宗教信仰,亦复杂而不整齐严肃。现在印度教信仰有三个根本神:一是大梵,二是毗湿奴,三是喜瓦。大梵能生万物,毗湿奴保护万物,喜瓦破坏万物,也就是生住灭三位一体的意思。这三种神,随信仰一位,或三位齐奉。除此之外,也还是有其他的神,但以这三种神为最高的神。印度也是敬重祖先,但只重精神,忽视肉体,故对尸体看得很轻。特重轮回业报,在轮回上使他不没落而得上升。其为农家的牧群的宗教并合改成,显然可见。
中国的儒教,在建立万国共主的天下以后才有的,当时虽是由许多公、侯、伯、子、男的小国所合成的大国,根本上还是著重于家,因家始有伦理道德,由家到国便成为仁义礼乐的政治,其最高的信仰,也是天,天是超人无形的。古来祭天,都是凭空而祭,没有形像。“昊天上帝”就是无形无像,非人所能见,如孔子说:“天生德与予”,天是有灵性神理而无形像的。由信仰天和祭奉祖先,便成为“敬天法祖”,所谓“皇天无亲,惟善为亲”。在伦理上孝亲奉天,政治上敬君祀天,故儒教的宗教信仰,“敬天法祖”,这也是并合改进所成的。中华之建成大国,是由黄帝的牧群侵入,合并神农的家教,摄统而同化之。欲自为广大无比的天子,统御万民,故尤重敬天。
回教、也是并合改进的宗教。印度教是并合的,但还没有调整完善,所以成为散漫的现象;儒教在改进上成有条理的统率,故二千余年来发生很大的统摄同化功用,然仍以农家的宗教为本质。回教原是牧群的宗教,阿刺伯地方,就是世界游牧部落的发源地。到了摩罕默德时,游牧及商盗的性质虽然还多,而小部分的农家宗教也渐渐的传入,那时的麦加就也有供神像的教。摩罕默德受了犹太教的影响,欲阿拉伯人改奉唯一统一的神,集中牧群信仰,便去排斥传来麦加原有的神教。这样一来,便引起地方人的反感。因他信仰的不同,为要达其目的,就以军队力量去打破其他神教,故成为左手持剑、右手持书、强迫信仰一神的回教。所以、回教原是以牧群的一神教为主,但那时旧有的大家族和有势力的豪族,都加入其教为重要份子,遂并合入由家建国之要素。因此,回教在信仰上是唯一的神,在生活上是大家族为骨干而建设国家,成为教国。它一方面有豪贵家族,一方面有军队力量,又能以一神统一其信仰,故不惟由教建国,又能以教繁殖其族。尤注重家族,男子可以多妻,而女子很重贞节,故对女子的管束甚严,人口易为发达。所生的子孙,都是教中所有的教徒,所建立的国也都是子孙相传的国家。他本是牧群的宗教,在并合改进上,就成功为又能特重家族的宗教。
丙 理性创建之宗教前面所讲,从人类生活起源之宗教,一种是由农家崇拜祖先与风雨山川等神而建立;一种是由牧群信奉人类公共的祖先,即是能主宰万物的唯一大神而建立。从这两种原始人类宗教到后来的并合改进上,其性质仍是脱不了原有的本来性质。如印度教是并合后取得混融的变化,虽是合前二教,仍不足为有条理系统组织之宗教,故其宗教信仰散漫,政府亦很少统一。儒教是以农家敬祖鬼奉神祇的信仰为本质,并合改进加入了牧群唯一的天神,成为“敬天法祖”有条理系统的组…
《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