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P5

  ..续本文上一页织。回教以牧群唯一的天神为本质,又并合了家族伦理为其中心,故教中极重由家族而建军国,成为改进之宗教。但无论是原始的或改进的宗教,总还是脱不了原来的两种根本性质,或重家族祖先,或重唯一天神。在崇奉的天神中,往往有种垄断的性质,如回教只有摩罕默德所说的一言一语才是真正神意,唯有它才得上达真神而教化统一世界人类,因此虽经并合改进,仍未脱原始宗教的性质。这其中有种限制,由家族扩充成大民族时,就推重自家种族的原始祖先是如何的优胜超过一切,如中国重家族者必叙述自己的祖德是如何源远流长而胜于他族,自己是中华,其他都是边夷。其出为帝王的,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他就是天下唯一的真主。犹太教虽信普遍唯一的神,而特以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唯有它乃能统治一切。回教也说只有摩罕默德是个最后的唯一的先知,麦加是上通真神的唯一圣地,只有麦加的教主,才能教化统一人类,所以回教又特别采用了从家族而扩充成教族的宗旨。到现在看来,回教就是回族,回族即是回教。印度教也脱不了印度民族的限制,儒教也是为中华民族所限,内华夏而外夷狄,夷狄不能与华夏完全平等。牧群者以自群团结的优胜力量去征服统治一切,家族者以自族去扩充为万民的中心,所以此并合改进的宗教,仍脱不了原始的气味与束缚,不能从一切众生或世界人类都是平等的普遍理性上去开创建立为理性的宗教。因于原始生活所产生的宗教关系,乃不能脱其羁绊与限制。

  由此,能从平等普遍的理性上创立的宗教,要到人类理智发达,对原始生活的习气一一都消镕解脱,由此发现的普遍真实究竟的理性,近之须人类平等,远之乃至一切众生皆平等。这在原始的改进的各种宗教看来,却还没有这种普遍的理性,却还是限于家族或种族。最先有此种理性宗教的创建,要算是佛教。

  佛教的教义和教制,都是脱离了原始宗教的臭味,是从人类发达的理智所认识的理性而创立的。大概而言,一般从人类的生活而起源而并合改进的宗教,其内容均有二种的含意,此不同前面所说各宗教两种起源的分界,乃是含蓄于各宗教中各有偏重的两种意义:一重祈祷所依赖的,一重造作所获得的。造作即行业,获得即果报,由人类自力造作获得的就是业报。本来宗教都有祈祷,不过有的注重于自力的止恶行善,达到善果的善业;有的注重于他力的感应。由造作得果报,便认定于造业受报之后必有个能够造作受报的主体,便是灵魂或神我。在祈祷感应有种种的方法,或供养、焚献、念诵、拜恳………除众神以外,觉到一定还有个不可捉摸,无始无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普遍唯一最大的神在其后。在这两种意义上,比方印度教是并合的,一面重轮回造业受报,一面又信有一个唯一根本的大梵天神,复信有高低上下不一的神在业报轮回中,唯有此根本的神能生一切,无始无终,如与他合一,永无生死,与神同不生不灭。在这两种意义上,佛教、就是把它们虚妄执著的限制都破掉,业报相续后面的我,和祈求感应后面的神,都把它空却,所以就没有不平等的东西了。所有的、就是一切众生,都是同样的业报相续,作善有善报,造恶有恶果,私毫不爽。感应资助的也只是众生,因为此众生之中,又有高低胜劣之差别,其能去掉妄执上的限制,相契于普遍平等究竟真实的理性,就可以成为与“无始终、无内外”理性相应平等恒如的佛。然此理性非另有其物,就在一切众生之中。佛教、一方面是空了“自我”和“天神”而发见平等的理性;另一方面、是业报相续而无量差别的众生世界,众生世界的理性,又都是平等无别。由业报的不同,就有低劣的众生、可以祈祷优胜众生为帮助,已破迷执得大觉悟的有情,可去教化其他一切迷劣的众生,为其师导;觉悟到圆满,就契应普遍常住真实的理性,而成为圆满无碍的报身佛,由此也成为祈祷信赖的宗教。这种宗教在世界人类的文化中,其理性上固然绝对平等,同时也不抹杀事实上的业报差别,故须各人造善断恶,自己负责改造以向上进步。从这理性创立的宗教,不复是一家一族的宗教,而起码是世界上人类的宗教,人人都能成佛。这宗教的生起,固然也承有原来的宗教中那些造业受报,生死相续,和不生不灭普遍恒常的教义,但对其限制性──自我、大神等──都予以打破,而成平等理性;其业报亦即别无限碍,要是依业报的法则去作,造何业得何果,不论什么都可做到,并无限制。佛教的建立,有佛、法、僧三宝,最初觉悟平等普遍的理性而出为一切有情之师导者名佛;将所觉悟的理性说出来,施行教化者名法;依所说之法而学习实行者名僧。佛教的基本就要去掉原始生活积累下来的枷锁,所以释迦牟尼佛现生于印度的迦毗罗国,要出家乃修行成佛,也就是这个意思。他的家就是国,出了家就是出了国,也可以说是出了族。因此、他经过在山林中采食自然的水果,不依赖人间社会的生活,对于家和国的关系都脱离了,仿佛返回了原始个人自立生活的时代。此在教义上,也成为绝对的,不依赖祈祷天神、鬼神、他人……,完全自解自行,自悟自度。这就是循由业报的原则,善恶自己造,迷惑自己悟,非旁人所能代替,故在教义上成了特殊性质,但后来由佛说法度人为僧团时候,僧的分子还是保持原有的性质,故佛常舍众独往山中,当时的佛弟子,也有很多修行林野,佛亦常赞岩间住宿、树下修行之头陀生活。我尝见印度佛迹的灵鹫山中,还有很多古硐,都是当时佛弟子们独自修行的禅窟。此自修自证,自觉自度,正是佛法的肝心。另一方面,又成为僧团的组织,僧如大海,无所不容,所谓“四河入海,同为一味;四姓出家,同为一众”。这众中以学业的胜劣先后为秩序,并以业报上的男女为差别,虽有七众不同区分,但根本上无论什么人入了佛法僧团,都是平等平等,不问是贵族或贫民。而这僧团的范围普遍无限,非常广大,僧众一处举行布萨,地域、种族、阶级等等的差别,皆予以破除,故合乎普通平等的理性。同时、僧中的现律,善事为众敬祟,恶事向众忏悔,为众推爱或为众摈弃,一切唯以清净和合众为依持,使佛法普遍人间,常住于世。然渐化常俗,复为说善生子、玉耶女等家族伦理,及四种报思、王正法论等国君治道;亦不妨印度习俗上所奉诸天神鬼,祈求感应,但令了知亦同为业报差别之众生而已。总起来说,在教义上有空去了“内我”“外神”的普遍常住真理,并有业报差别的众生万物;而在教团僧制上,一面出家离俗,返到个人自立生活,达到自觉自度,一面在教化众生上,建立平等无限的广大僧团,并随顺摄化世界人类和一切众生。把这一切为自私的限制皆予以打破,成为大公无我,无论在教义上或教团上都是如此。所以、由此理性创立的宗教,便与一切的宗教都不相同。在人类文化中讲,唯佛教首先有此普遍理性;后来别的宗教虽也有些普遍理性,但都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而起的变化。耶教、在世界上今分为三大派:就是罗马教、希腊教、基督教。在教义上,原很平庸。他的旧约原是犹太教的,新约方是耶稣及其使徒的言行录。把旧约的限制打破,说明一切人类都平等。佛法平等理性中本不许特一的神,但当时犹太的文化程度讲不到,只说“神”就在人人心中,对于人类平等慈爱;在教理上只说到这点,把犹太人为上帝选民的不平等处予以破除。但在教团的制度上,颇有与佛教相近的地方。起初耶稣及其徒弟,也都是出家,离开国族,经过一种个人独自的修养;另一方面之教团组织,则很普遍广大。现在西洋人的组织能力,也都是教会给它训练成功的。如罗马教等早成为普遍各国广大一致的团体,其最高首领的教皇是由修学服务勤劳卓著大主教之中选举产生的,他们自称为教宗,故成为很实际,很有系统的普遍严密组织。依佛教僧团的意义说来,他到很能发挥了僧团组织的力量,后来改变了原来罗马教的出家僧制,成为很通俗的有家室的新基督教,派别很多,也还是很能组织。由此耶稣的教义虽然很平庸,颇能在平等博爱上实践实行;而在教团的组织上,不限于地域人种,但由男女和学行的区别上,而成为广大普遍和秩序严整的组织。

  由此,近来印度、锡兰各地的欧洲考古家;从历史上考证起来,都说耶稣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而产生。阿育王时,佛教曾传到印度西北的波斯和红海两岸的叙利亚、埃及等国──叙利亚即古犹太国所在地──。现在又有一种考证,说耶稣本人在十五岁到三十岁期间,曾到过印度留学佛教,故耶稣所说的神,不是犹太教的“耶和华”而是“高达god”,与佛名“乔达摩”音近。故耶稣所信的和所说的神,就是佛陀。对于当时文化程度较低的犹太人等,未能接受高深的道理,遂只为说皈依祈祷平等慈爱的“高达”罢了。从历史的考证上,教团和制度上,教义的影响上,至少耶稣是受过佛教的教化,而要去改革犹太教的。故耶稣承袭旧犹太教的地方很少,而依理性佛教去改革掉旧宗教的因素反而很多。所以他的行为,是想一切人类信佛获救,也可算是一心信佛普度人类的菩萨行了。故耶教可摄属在理性创立的宗教中之一种宗教。五 演变中现存佛教僧制前面对于各种政治和宗教都说过了,现在来说佛教僧制。所谓现存,就是世界各国现在还保存著的佛教制度;演变、则是从原来的佛教制度上察其历史沿革。上面说过,原始佛教僧制,一面注意个人能够出家离俗,自立自活,自修自证,古来在林窟修习禅定的,都是最简朴的自立生活;一面又有僧团的组织来住持弘宣佛教于世,摄化信徒,普度有情,依学业先后的次序,阶级进修的差殊,成为普遍广大的教团组织,这种组织就是僧,僧即和合的团体。佛在世时,一切依佛为主,各处散居的僧众,举行布萨羯磨,都依佛的律制为唯一的标准。佛灭度后,有迦叶、阿难继承著为僧众尊仰,后来就渐渐…

《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的政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