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治维新以后,各宗派都变为真宗的在家僧制了。当时因有政治压力,虽有反对者,大势所趋,渐渐全变为蓄妻养子的在家僧制。其寺院宣扬佛法,摄受信徒,特重者尤其是派,宗只不过是教义上的同异,而派则是寺院事业、信徒管理上的系统。演变到现在,真宗有东本愿寺、西本愿寺、大谷三派,其他如临济宗等以派数多了,太分散了,力量不集中而薄弱。势力最大的只有真宗与曹洞宗。曹洞宗只有两派,合设有宗务院最高机关,所有此宗寺院与信徒,都归管理统率。真宗、曹洞宗的首领很有权威,真宗尤与贵族接近,法主袭封伯爵。前某法主的妻子,同大正皇后是姊妹,与国家关系极密切。中国虽有各宗,但只是名目而已,实际并不严重区别;而日本则宗派区别很严格,不单是宗派上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就是各宗派服色的标帜也迥然不同,宗祖的殿像非常闳大,所以日本僧制专重在宗派。然与国民有密切关系,教化非常普及。从前我看见一本调查日本宗教的书,日本佛徒有三千多万,占了日本人民的少半数。管理寺院的僧侣,也有随时改作他业,以职业差别而确定僧的名位。僧侣只有十几万,而信徒则有三千多万,因此可见其于国民很深很广的关系。但日本全国没有整个的佛教,只有各宗各派的,其宗派间互相排斥,如对外教一样。在某个时期,曾有日本联合宗教的组织,但很空虚,真宗对之看得极轻,故日本无整个统一的佛教,可以说是僧派与国民的佛教。
六 结论把上面所讲的综合起来,观察其有缺陷的地方,于以修正补充,优美的地方,则应当选择采取,以期有所贡献于今后的人群与佛教。在此意义上,再分三段来说明:甲 政制之进化前面讲,政治制度起源于人类生活,演变到现在就有国家、个人、社会的三种本位政制。三种之中各有利弊,国家本位中,一是偏重于家,一是偏重于国的。现在世界各国的形势上,偏重于家的国家本位政治,不免贪生苟活,多已灭亡或衰落,如印度、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朝鲜、安南……皆归衰亡;中国几十年来为求自强自立,故起了改变的办法;而日本则早已改变成很强的国家。偏重于国的国家本位政治,如德、意等,则易成为以武力侵略他人的侵略国,别国受了它的侵略固然是损失,而它自己也常常受到战争上的失败,使国家人民破坏和毁灭,故重国与重家的都同样的有弊。偏重于家的,也能建设很大的国,不过散漫而不大严密,但很能繁殖种族,如中国和印度,因偏重于家,一家之中,一夫一妇或多妻,都注重子孙的承嗣,并且希望越多越好;同别族通婚或被侵入,又能温柔和蔼地无形中把他族同化,成为人口很多、民族繁盛,故重家的也有这种好处。偏重国的,好处在能组织全国民众,发挥国力,增加国势,成为有主动强力的国家。在这互有利弊上,应该要弃其弊而取其利,讲明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讲的太过,也易成为偏重于国的;讲得不够,则又成为偏重于家了,故难得讲到适中。我国三民主义中所讲的民族主义,有两点很适当的地方:第一、中国向来以家为主,家之所本有宗族,同姓还要同宗,有些虽同姓而不同宗,同宗都立有宗祠敬祖。而孙先生讲民族主义,就是要将宗族扩大为国族,并以原来宗族中亲爱的精神为基本因素,联合扩充而成为整个的中华国族;一面要成强大的国族,一面仍不失固有的亲亲仁民的道德精神,乃成孝民族而忠国家的忠孝。其次、国内向来有几种异言异服的少数民族,如蒙藏、藏、苗……一律平等相待,不能有所轻重,和气相爱,合成中华大族。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相待之民族,率诸弱小民族共同奋斗,达到民族平等,人类大同。这是国家本位政治的进化。
个人本位政治,也是各有利弊的:讲个人自由极端者,则成返于原始个人自立生活之无政府主义,与老、庄思想相似,这也只是空想,事实上不能办到。另外、在国家社会方面,亦会组织松懈,法律宽弛,一切放纵个人的自由与竞争,结果成为个人资本主义,这就是现代的民主政治。虽然主张各个人皆自由平等,而实际则成为少数资本阶级的自由;对个人财产等不可侵犯,极端的保护个人自由权利,故少数人成为大资本家,而多数人则失财位,便成无产阶级。所以此种政治,就使一方面在国内成为少数资本家的操纵,政府施行法令,都是专为资本家的便利,以致大多数的劳工起而对立反抗,使国家社会不获安定;另一方面,政府为要给资本家推销商品,占取原料,在国外须扩充殖民地,其殖民地人民必引起反对,于是在国内外的反对斗争中,彼此都不安稳。再者、个人自由主义,对家族看得极轻,很少子孙观念,故人口亦不发达。例如法国,一切都只讲个人自由,并不为家族光荣与国家民族的繁殖,所以其结果人口有减无增。但也有很大的利益:一、尊重个人的自由人格,使各个人都能充分发达以成为健全分子;个人的才能,平常埋没有家庭、社会、国家之中,不获展布,此个人自由竞争,便能够尽量的发挥。许多低能分子,没有建立家庭的力量,不能娶妻生育子女,虽人口减少,而有才能的人,遂都发达得很健强了。二、因重个人的信仰、思想、言论等自由,有天才的人,都能发挥其思想能力,故有近代科学发明及种种新事的试验成功、学术思想上都很快的进步。于个人自由政治能弃其弊而取其利者,就是三民主义中所讲的民权主义,其中有几个要点:一、个人平等,但非天赋的平等,所谓“平脚不是平头”。古代帝王、公、侯、伯、子、男阶级之下的人民,是不平等、不自由的,但人类的天赋也不能完全平等,有的是天才,有的是低能,若硬把天才与低能拉平,则退化于原始人类的无政府生活了。这里所谓平等,是把人为的阶级障碍打破,使其有机会可以自由发展,并非将聪明者与愚蠢者压成一律,才叫平等。或成庸劣,或成智慧,或成贤圣,都听其发挥;要是才能事业较大,则其自由也相当的大;同时、又扶助一般低能的平民,都能得水平线上的自由生活权利,有才者都可向上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的领导者,这才进化的平等自由。二、民权主义注意民权初步的训练,人民要常常开会议,养成团体的组织能力;至少五个人便可开会,使人民都受教育,而具备为民主政治之基本能力。三、个人本位政治之政府,因松散缺乏权能,遇到强暴有力的国家来侵略,便无法迅速应付,现在有些国就病在此。民权主义则依民众平时之组织训练,能适当使用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四种政权,而国民政府又能组织成有能力的五权政府,迅赴时机。这是个人本位政治的进化。社会本位政治起源于牧群,近则发达为社会主义,其派别很多。有表现者:一为国家保育社会主义,一为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前者是偏重于国的国家本位政治,它所采用的是社会保育政策,如现在的德、意,一切经济力量皆集中于国,反使造成武力以侵略他国。另一方面取径于阶级对立的斗争,必须经过大革命、大流血、大破坏、大饥荒……,事实上还是不能做到,如俄国后来仍兼采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的新经济政策、一国建设政策,始得成为现在俄国的政制。且女子多夫或离合无定,人口亦将锐减。所以社会本位政治,也是有弊的。但也有些好处:很多事业不是个人自由竞争所能做到的,如大量的创造的生产,减少纷歧浪费,并有计划的分配平均享用。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是弃其弊而取其利的:第一、没有完全废弃家产的遗传,但行累进的遗产税,家产多则抽税重,或上千万的遗产,可以抽五万百归公。一面使它有节制,一面使他保持家族的子孙关系。第二、许多大生产的事实,则归地方,不许少数垄断;普遍全国性的,如铁路、粮食..则归国家。第三、对国际之营业,多则使出,少则使入,都成有系统有计划的国营事业,不为个人谋利,使人民生活能得平均安享。这是社会本位政治之进化。
三种本位政治之进化,分别成为三民主义。但三民主义又非分开的、个别独立的,而是连锁的:“民族主义需要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来充实他的力量,成为一种对于世界担负责任的民族。民权主义需要民族主义来牵系他的责任心,同时需要民生主义来推进它的实在性。民生主义需要民族主义来冲破它前途的障碍,同时亦需要民权主义来保障它的敏活的实施”。并且、“第一民族主义必须要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民族主义,才不会变为帝国主义。第二民权主义必须要是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民权主义,才不会变为虚伪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第三民生主义必须要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民生主义,才不会变为阶级斗争”。它对一般政治的弊端,已尽量扬弃了,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政制的进化。
复次,三民主义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它不是为个人的功名权利,亦不是专为国家的光荣,而是专为一般人民利益而设施的政治。人民的利益上须要建立国家时,乃尽力建国;迨须进为世界大同时,亦能不固执于国。这个完全为人民利益而施政的利他主义,有救人救世的仁爱道德性,与古来大圣大贤、佛、菩萨的精神相吻合,更是进化的政治!
乙 僧制之进化佛教狭义的僧,是专指出家众的,现在已变化得不囿于出家的范围,如日本……一般蓄妻养子住持寺院的也叫做僧。所以、从广义说,僧即是众,就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宗教团体,佛教七众的在家众有了组织也是僧。佛教现存的僧制也各地不同,僧制的原始,一面是自修的个人,一面是和合的大众,在家的男女信众则附摄而不成组织。后来流传分布,在锡兰、缅甸………虽与原始相仿,不过已少有个人入山自修的,并没有出家的女僧;蒙、藏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僧团力量,又与在家家族密切相关;中国也有其三种长处;日本则为各派有信徒的组织,故各有优劣。若能综合而调整补充,认为须要这样;锡兰等接近原始僧制,所以僧团与信徒关系,比较的好。若与其他的比较起来,不如日…
《人群政制与佛教僧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